徐長斌
(鄆城縣種子公司,山東菏澤 274700)
豫西北是小麥高產區,因為這里的日照比較好,澆水設備好,因此小麥適宜在黃河沿岸和京廣線沿線地區種植。此外,降水、溫度和海拔高度、土壤層條件等都對小麥的種植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對我國小麥示范區進行有效規劃,合理利用適宜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土壤資源。當然,在更新改造的同時,也必須學習和運用技術,對種植技術和小麥種子管理辦法進行技術儲備,落實農牧業對策,確保小麥增產,從而進一步提高小麥總產值,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本文從糧食儲存的方法和問題入手,淺談小麥農業的生產發展趨勢,深入分析實際存在的問題。
小麥為半冬、中早熟,比豫麥49號和新麥18早熟1~2天。為深綠色,生長迅速,抽穗早,成穗率一般。植株高77 cm,株形緊湊,葉寬闊卷曲,穗長方形,長芒,粒白殼,白色顆粒,整齊度適中。平均穗數36.6萬穗/667m2,每穗穗數37.6粒,千粒重39.5 g。出芽率較高,抗旱性中等。對春季超低溫和干旱較為敏感。莖桿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良好的抗倒伏性,耐后期高溫。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始終是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我國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農作物種植和農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不僅保證了我國食品生產的安全也為我國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全球饑餓問題,促進維護世界和平。這是我們國家的無私奉獻。
從實際意義上講,農產品市場需求的關鍵是優質品種的市場需求。產業鏈的競爭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農牧業產品的競爭力。我國種業發展規劃相對較晚,發展時間也較短。種子產業鏈直到90年代后半期才進行了具體的業務改革創新和自主創新。種子產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檢驗成果,但也應該保持清醒,與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的種子相比,農產品栽培還存在不足。因此,我國種子產業鏈的科研力度加大,這是非常必要的。
小麥的利用價值很高。由于小麥的特性,小麥種子在常溫下一般可保存3~5年,在超低溫自然環境(15℃)下可保存5~8年。小麥到手后,暴露在炎熱的天氣里,入庫前小麥的含水量可控制在12.5%以下。高溫密閉貯藏具有高溫驅蟲抗菌的實用效果,可促進新收小麥后熟的實用效果。可在冬季低溫的情況下進行翻倉等,使小麥溫度降至0℃時趁著這個溫度封閉。小麥種的殼很容易脫落。敏感的外皮和松散的組織結構使小麥品種具有非常好的滲透性。當外界空氣比較干燥時,小麥種子容易減少水分,當環境因素比較潮濕和寒冷時,小麥種子容易吸收水分。因此,雖然高溫曬干的種子可以快速準確的蒸發水分,但環境濕度較高的自然儲存環境很可能使小麥種子吸潮并重新獲得水分,這種吸濕防水的特性為倉蟲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小麥屬于后熟時間長的植物種子,需要1~3個月,后熟國政中麥子呼吸旺盛,容易“出汗”。非休眠小麥品種具有很強的耐熱性。分析表明,對于含水量低于17%的種子,種子溫度在一定時間內不易超過54℃;含水量大于17%的種子應在溫度不超過46℃的條件下進行晾曬,晾干后放入庫房存放,對其出苗率無不良影響。基于小麥品種的這一特點,高溫密閉殺蟲成為小麥儲藏的首選技術。
小麥種子極強的吸水性使得在庫房中必須選擇密閉并且干燥的儲存方式,以避免環境因素造成的進水。對于許多必須儲存的小麥,不僅在儲存時門窗必須關緊,而且在物品也必須蓋好。使用粗麻布袋將其固定。最好在容器底部覆蓋一層8~15 cm的干草灰。這不僅可以非常好的防潮防水,而且對防治一些害蟲也有很好的效果。儲存少量小麥種子時,不需要使用專門的倉庫,使用密封良好的陶罐和腌菜罐等都可以。在將種子放入貯藏容器之前,還是要解決種子的干燥問題,減少種子內部的水分,放入儲存容器后,必須立即密封,以確保防水的實際效果,容器底部和頂部可以覆蓋一層很厚的草灰,以增強防潮防水的效果。最后將貯藏盤置于陰涼處以儲存小麥種子。
種子的高溫干燥是小麥種子貯藏的關鍵。由于小麥播種成熟時間長,將小麥種子置于干燥、高溫的陽光下,有利于加快小麥成熟的過程。選擇高溫和晴天,將種子暴露在陽光下干燥和加熱。不僅可以促進小麥種子的后熟效果,還可以利用明顯的紫外線來去除昆蟲和細菌。
高溫曬種子的方法:選擇高溫晴天,然后將小麥種子均勻薄薄地攤在陽光下暴曬,定期翻滾,使小麥種子受熱均勻,水分完全蒸發。關鍵是在整個高溫干燥過程中種子溫度必須在46~52℃,使小麥種子內部水分含量降低到12.5%以下。干燥后,將小麥收集成堆,加熱30 s,確保小麥溫度不低于46℃。根據具體工作經驗,小麥的含水量在12.5%以下。當然,自然儲存環境中的保溫規格必須在25℃以下。小麥種子入庫前應進行清理,去除殘留物并篩選出來,保證小麥種子的實際貯藏效果。
小麥種子的關鍵貯藏管理方法是“熱進倉密閉缺氧貯藏”,即當小麥種子加熱到庫房高溫,當氧氣不足時,以密閉方式進行,種子暴露在高溫下后,立即保持在較高的溫度,并送到倉庫,此時種子比較干燥,吸水能力強。為了更好地防止外界自然環境中的水分進入小麥種子,對小麥種子造成危害,需要迅速將庫房封好,并用麻布袋等物將小麥種子堆蓋好,還需要把種子堆平整、緊湊。由于存入小麥種子、害蟲和微生物菌株,倉庫中的二氧化碳緩慢減少。一段時間后,當倉庫內氧氣濃度下降到極低水平,二氧化碳濃度值達到40%~50%時,病蟲害慢慢消退,因氧氣不足而死亡。
操作步驟:先對倉庫和專用工具進行消毒滅菌,確保倉庫的整潔和安全。用濃度值為0.1%~0.2%的殺蟲劑和水的水溶液用酒噴灑所有倉庫,然后密閉倉庫72 h,待殺蟲劑分散后逐漸將種子放入倉內。將曝曬后尚未休眠的種子迅速放入庫房,將種子蓋好,關好門窗,避免種子散熱,確保后續溫控階段順利進行。在貯藏期間,必須控制好小麥種子堆的溫度和環境濕度。一般種子溫度保持在45℃左右,種子含水量保持在10.5%~11.5%,貯藏7~10天。同時,要做好地面的保溫工作,防止地面與種子之間的溫差導致水汽升溫。從而影響到小麥的保存效果。
小麥種子吸水性強,容易引起病蟲害發霉。驅蟲也是倉儲管理的重要方法。提倡對3 g/m2磷化鋁蒸煮,用量控制在40 g以內;設置靈活的蒸制時間,溫度越高,時間越短;蒸制期間確保安全,蒸制后密封倉庫,設置顯著標志,標記其位置,防止人畜受到藥物傷害。小麥種子裝運時,可以進行包裝和儲存。如果含水率已經合格,則應采用樁樁法,每樁層數為10~20層;如果積水較多,宜采用能改善自然通風散熱的自然通風樁法貯藏。根據小麥生產過程中化合物和環境污染化學品的嚴格監管,可以合理提高小麥的安全系數和有機化學品的成分,符合當今客戶對有機產品的完美追求。在無公害小麥生產推廣應用的過程中,要采取由淺入深的方法,提高對農民的服務支持,與農民攜手共進,不斷增加無公害小麥種植,擴大機械自動化生產范圍,從而提高種植收益。
小麥種發燙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入庫時連續下雨,水分超標。這種情況會導致大范圍的發燙和發霉,并且損壞也很大。二是倉庫密閉性差。麥麩吸收水分并變熱導致發霉。它首先生長在種子堆的表面,然后慢慢蔓延和滲透。應根據種子水分和溫度的檢查情況,及時處理,采取早期應對措施。對于上述第一種情況引起的,小麥種子應在晴天將種子從倉庫中取出,使水分達到要求的規格;對于第二種情況引起的熱麥麩,應處于連續陰雨,倉庫封閉中,天氣轉晴時立即通風。
水分是種子萌芽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之一。小麥種子的含水量立即危及種子儲存的安全水平。小麥種子含水量國家標準為12.5%。必須按照本標準嚴格監督種子的收獲和儲存。如果進入倉庫時出現連續降雨或極端天氣,數量最多不應超過13.5%的限制。入庫后,應按時進行檢查,要經常檢查。如果種子總數較大,則先分批進行取樣,即在倉庫的四個角(距側面10~20 cm)和在中間,從上到下(左右)。離表面和底部20 cm,累積10個點,按規定的操作步驟取樣測量水分。
文章從小麥種子的特性上介紹了小麥種子貯存中遇到的困難、產生問題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并進行了技術分析,保障麥農的權益。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民來說,科學研究的普及非常重要,麥農通常不關心種子儲存過程中細小的情況,直到種子發霉才后悔不及。因此,普及科學知識,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準備,是能夠很好的保證經濟受益的一個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