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琦,李海鵬,陳大光
(吉林市園藝特產技術與推廣中心,吉林吉林 132000)
雞心果,學名滇刺欖,又稱錦繡海棠、海棠果、漫板樹、塞外紅、狹萼荷包果等,是袖珍蘋果的一種,寒富蘋果的更新換代品種,為常綠喬木,果實呈圓錐形,似雞心而得名,酸甜適口,風味獨特,有香氣,比蘋果甜,果實成熟后可留存在樹上30天以上,具有十分觀賞性,可賞食兼用,是果樹種植和旅游觀光園的首選品種,經濟價值極高,雞心果在東北區、西北區有廣泛種植,以東北地區的種植面積相對較大,近幾年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銷售非常火爆,可作為區域性產業來培育,是一條果農增收的新途徑。雞心果是引入吉林地區栽植,大部分果農采用的是傳統的蘋果果園管理技術,種植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對栽培管理技術不了解造成的,俗話說“雞心果好吃,樹難栽”,可見,雞心果作為可以兩棲發展的樹種,如果不科學栽植,是很難栽植好的,基于此,針對雞心果高效栽培管理關鍵技術環節進行整理分析。
果樹樹體強壯、葉片厚實、抗寒耐旱、抗病蟲能力較強,幼樹枝條直立,分枝角度小,壽命長,豐產性好,坐果量很大,結果能力強,果實采摘期長,一般三年掛果,五年進入豐產期,豐產期可達2 000~2 500 kg/667m2,遠超其他果樹,若修剪不當,成果年限晚,植物特性與海棠類樹種相似,作為北方寒地不可多得樹種,雞心果樹也是發展抗寒特色小蘋果的首選樹種。
果形秀美呈圓錐形,似雞心狀,北方地區9月上旬成熟,果實表皮色澤亮麗、鮮紅色、果肉細膩、黃白色,質脆多汁,酸甜適口,富有香氣,口感優于蘋果,單果重60~80 g左右,大果能達到110 g左右,果實成熟后可留存在樹上30天以上,既可鮮食,又可較長時間觀賞,雞心果果實較耐貯,能貯3~4個月。
雞心果不只有蘋果的味道,而且具有海棠的欣賞作用,也是觀賞類植物,其樹體健壯、外形美觀,十分具有觀賞性。雞心果果實采收期長,果實成熟后掛果期可達30天以上,春可觀花,夏可觀葉,秋冬可觀果,很適合城市街道及住宅小區綠化使用,可用于園林美化和欣賞經濟園,還可制成盆栽或盆景,是生態園、采摘園、小區景觀綠植進行栽種的首選品種。吉林地區將其作為園林綠化樹種推廣后深受歡迎。
2.1.1 挖坑。挖栽植穴或栽植溝,土壤條件好的地塊挖正方形栽植溝,長寬深各為60~80 cm;土壤條件差的地塊,挖寬1 m、深80 cm的栽植溝。
2.1.2 土壤改良。吉林地區雞心果一般采用春栽,前一年秋季土壤上凍前挖好栽植溝并進行園地土壤改良,以提升雞心果栽植成活率,定植溝底層鋪切碎的秸稈,厚度18~20 cm,中層填入充分腐熟拌有表土的農家肥,厚度20 cm,最上層填入心土,澆足封凍水。翌年開春土壤解凍后,在土壤中施入秸稈和腐熟的農家肥以及微生物菌肥。
2.2.1 假植。苗木較多時應對苗木進行假植處理。在背風陰涼處挖假植溝或坑,將苗木分層向南傾斜擺放在溝內,用濕沙土埋至苗高2/3處,沉實并灌透水,上覆蓋遮蔭物。栽植前2天取出苗木進行分級,選出整齊健壯、大水均勻的優質苗木。
2.2.2 浸泡與修根。選苗后將整株苗木浸泡到清水中24~48 h,使苗木充分吸水保濕,恢復樹體活性,泡根完畢將苗木撈出適當剪根,剪去過長的根系、毛茬,露出新茬口——“白茬”,栽后生根快。
2.2.3 遇寒處理。北方4—5月份易出現倒春寒的天氣,苗木浸泡時遇倒春寒出現上凍結冰現象時,及時將苗木撈出,挖坑埋苗,為避免悶苗,要在坑內設置透氣管。
2.2.4 苗木選擇。雞心果苗木質量好壞決定著栽植成活率、成園早晚、結果早晚,雞心果多為嫁接苗,生產上常用山丁子為砧木進行低位嫁接繁殖育苗。選擇苗木應是無病蟲害的苗木,首先,觀看根系,根系應有較多的側根和須根且分布均勻、不失水,根系長度不少于20 cm,苗根數量不少于8條;其次,看苗木規格,建議選擇大苗,苗木高度在1.5~1.8 m為宜,苗干地徑粗度大于0.8 cm;第三,看苗木發芽狀況,為保證定干后苗木發出好的枝條,苗木定干部位以下的整形帶內必須6個以上飽滿充實的葉芽,山丁子苗必須有3~4個成熟度高的飽滿芽,苗干充分木質化。
2.2.5 合理配置授粉樹。雞心果自花授粉結實率較高,生產上為了提高果品質量,保證較高的結實率和良好的經濟性,園內要配置一定數量的授粉樹,以起到充分授粉的作用,一般要栽植兩種以上的授粉樹品種,吉林地區建議搭配寒富蘋果、岳紅等品種作為授粉品種,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栽植比例按2:1或3:1,主栽品種和授粉樹之間最遠距離不能超過30 m,否則不能完成授粉。
2.3.1 園地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小氣候良好,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砂壤土,土質呈中性或微堿性為最適宜地,此條件下,雞心果樹勢強健,壽命長,高產穩產;若選擇丘陵地栽植雞心果,坡度不能高于15°;山地則坡度要不高于30°且向陽面;土壤瘦瘠、鹽堿地、輕黏質地塊或低洼地、排灌水不良地塊不宜栽植果樹,會造成果樹壽命短、產量低,園地要進行土壤殺菌消毒處理,用敵克松、惡霉靈等殺菌消毒。園地周圍最好有防護林。
2.3.2 栽植時間與方法。①栽植時間:東北地區雞心果栽植一般是在春季土壤化凍之后,4月下旬~5月上旬,平均溫度12℃,苗木萌芽前栽植效果較好,可免去防凍工序,建議適當晚栽,過早栽植地溫低,降低雞心果苗成活率。②栽植方法:長方形栽植風透光好,以南北向為宜,樹冠受光均勻,利于雞心果有于穩產豐產。在前一年已經挖好的栽植溝進行小穴栽植,挖深、寬各30 cm的栽植坑,尺寸以容下植株根系為宜,株行距為3 m×5 m,坑底施入30~50 g的有機復合肥作口肥,覆上細土,把苗根舒展擺入,苗應栽正、栽直,邊栽植邊填土,踩實覆土,栽后立即灌透水,采用滴灌或小管出流的方式灌溉。栽植過程要堅持“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技術要求,以原苗木根頸與栽植地面相平齊為合適栽植深度,也可在地邊、地堰栽植糧食作物,實行果糧間作。
2.3.3 促根技術。果樹栽植當天用扦插生根粉每袋兌水1.5~2.5 kg/10g,將苗木蘸根6~8 s進行根部處理,而后放入栽植穴內。
2.3.4 定干與套袋。①定干:雞心果栽后要立即定干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大苗定干高度1.5~1.8 m,為促進培養主干,保留4~5個飽滿芽,按定干高度在迎風面飽滿芽上方1 cm處剪干,將所有側枝全部剪除,剪口用愈傷膏進行涂抹封閉處理。②套袋:定干后用專用長筒形塑料薄膜袋套在苗干上,以防止金龜子等害蟲侵食嫩芽,防止剪口失水、促進新根萌發,苗干萌芽。萌芽后展葉前要及時去除塑料膜套,防止高溫灼傷嫩葉。
2.4.1 整形修剪。雞心果對整形、修剪要求較為嚴格,由于樹勢健旺,樹冠易郁閉,影響果品質量,人工采摘比較困難,為了不影響果品質量,通常將樹體整形成自由紡錘形、疏散分層形、小冠疏層形,以紡錘形居多,紡錘形樹高不超過2.5 m。修剪手段不佳會造成果樹旺長、衰老和早衰,不能適齡結果,因此,修剪原則是幼樹期盡量輕剪少疏、多留枝、修剪量要小;盛果期適當進行疏枝。栽植的前5年按樹形要求進行冬剪,主枝延長枝進行中短截,其它枝基本長放,5年生以后的幼樹,主要是疏除競爭枝、徒長枝、密生枝,調整枝條的密度和比例,結果枝與營養枝按1:3調整,保持樹勢趨于中庸狀態。每年春季除萌,夏秋季疏除過密枝條。
2.4.2 肥水管理。為了防止土壤板結,苗木每年進行3~5次中耕除草,保持園內清潔。雞心果是周年常綠的果樹,需要充足的水分,為確保樹體正常生長和產量,幼樹期要特別注意控制灌水,防止徒長,栽后一周澆灌二次透水,按4~6 mg/667m2隨水澆灌生根液,堅持每年灌水3次以上,春季萌芽前灌水,澆水2次即可,6月中下旬幼果期灌水一次;8月后要嚴格控制灌水,促進果樹枝條的木質化;秋季灌封凍水,如遇干旱,增加灌水次數。施肥以施用農家肥為主,根據樹苗樹齡和負載量適時施肥,以秋季施肥為主,幼樹期每1~2年的秋季,深翻擴穴,増施一定數量的有機肥,進入結果期后,果實采收后、上凍前施入腐熟農家肥4 000~6 000 kg/667m2,保證樹體營養充足。
2.4.3 病蟲害防治。雞心果樹常見病害有日灼病、腐爛病,蟲害有金龜子、椿象、卷葉蛾、葉螨、食心蟲、大青葉蟬、毛蟲等,對這些病蟲害應盡可能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藥劑防治,或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生產中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對于危害果樹嫩芽、嫩葉的金龜子、椿象可以采用噴灑殺蟲劑或套袋進行防治;其它害蟲可以用殺蟲燈、黏蟲板、糖醋誘捕液、誘蟲帶等物理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害可通過樹干涂白、涂抹生物藥劑進行很好的預防。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果樹落葉后幾乎所有果樹的病蟲都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不食不動,這是防治果樹病蟲害的最佳時期,而入冬后通過對幼樹和老樹樹干涂白后,可以增加病蟲防治效果,應抓住這個時期對果樹病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