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花
學困生轉化教育一直是基礎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如果不能提出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不僅會影響學困生學習質量,對其一生發展也會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導致學生出現學困的原因是多元的,絕大多數的學困生是由于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興趣不高導致的。所以,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改變師生關系,創建密切的師生交流空間,藉此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條件,那么學困生轉化就有更多的可能。即借助情感教育改善師生關系,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一、學困生特點與行為表現
基礎教育中出現學困生的原因,常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自身發展原因,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很容易被外界信息干擾,繼而產生走神、分心等問題,影響課堂學習質量。而且在課下學習中缺乏自律與有效學習策略,降低學習成效。其次學習質量的優劣,也受到學習動機、興趣方面的影響。許多學困生在求知欲、好勝心、主動性方面比較缺乏,缺乏學習的信心,自我評價偏低導致降低對自己學習的要求。最后,由于學困生長期成績不佳,經常出現自卑、懶惰、依賴他人等問題,學習焦慮情況比其他學生高。
學困生僅僅是指因各種原因出現學業上困難的學生,而不涉及品德等問題,所以對學困生的轉化是對教育公平的積極響應,基于師生關系視角,通過情感教育來樹立學困生學習信心,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無疑是提升學困生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師生關系視角下學困生情感教育與轉化路徑
學困生轉化的重要途徑即通過情感教育來樹立學習信心,提升學習積極性。學困生形成中會受到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最終會體現在學生學業成績中。在轉化過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首先,為每個學困生建立針對性的學習“期望值”與目標,以“最近發展區域”鼓勵學困生努力實現目標,慢慢提升成績后,建立學習信心。導致學困生產生的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是缺乏學習信心,如何培養學習信心是轉化學困生的首要問題。師生關系視角下培育學困生學習自信心,教師需要確立師生交往過程中學困生的主體地位。一是不能輕視每個學困生,課堂中給予平等交流機會,并堅信“沒有笨學生,只有笨老師”的理念,相信學困生最終會轉化。二是培養信心時要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能效。例如,在部分學困生面對長期的學業失敗問題,學習興趣逐步下降,根本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交往,課堂上也不積極參與,更不會與同學交流。針對此類問題,從師生關系角度出發,開展教育需要提升學困生的自我學習效能,認為自己在努力下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當自我學習難以提升成效時,則會建立與教師的交流,激發內在潛力。三是教師給予一定學習期望值,激勵向前。教師可以與學困生進行專門談話,先樹立一個較低的要求,例如要求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等。在做到這些簡單要求后,再提升到對學業成績的要求,逐步達到教師所設定的“期望值”,學生的學習信心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其次,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為學困生轉化提供寬松氛圍,緩解學習焦慮與學習壓力。許多學困生短期內無法達到班級平均成績,不僅學困生產生焦慮心理,甚至部分教師也會出現消極情緒。針對這一問題,課堂中教師要不斷提高交往技能,根據學困生心理特征,在課堂上堅持民主型的教學風格,師生之間平等對話,提升課堂中師生交流的有效性。例如,在課堂提問中多使用“你們怎么看”“你們覺得怎么樣”等引導語,通過“共情”的方式吸引學困生的參與,為他們學習提供更寬松的學習氛圍。又如,遇到學困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態度要誠懇,給予學困生回答問題足夠的尊重,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再次,主動關懷,給予學困生更多支持、更多鼓勵。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學困生轉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學習興趣,根本原因是缺乏學習成功的體驗與獲得他人認可的體驗。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師需要主動關懷學困生而不是將之冷落,給予更多支持與肯定的鼓勵。例如在課堂上對于勇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一些機會,即使回答錯誤也要鼓勵其勇氣。通過這些關懷行為,學困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然后產生好好學習、回報老師的積極情感,最終推動學習質量的提升。
最后,調整學困生評價標準,注重教育評價對學困生發展的引導作用。作業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是導致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在統一標準與試卷下,學困生往往會容易失去信心。所以在情感教育中促進學困生轉化,教師也需要轉變評價標準,而且注重對學困生“變化”的評價,激發學困生自我發展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例如,在學業成績考核中,教師可以為每個學困生建立檔案,通過上次與這次成績的對比,發現優點與進步之處,減少單一評價產生的負面影響,促進學困生發展出積極的情感,促進其不斷進步。
“學困生”長期困擾著教育的公平性,對于實施全面教育產生一定挑戰。學困生的產生與教師的教育、班級學習氛圍、師生關系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困生轉化不僅僅是教學問題,更與學生個體心理有著較高的相關性。結合本文研究,發現學困生產生原因,可以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借助情感教育提升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成效。所以,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具有靈敏的知覺,給予學困生更多關注,切實針對學困生特點制定情感教育策略,促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