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東英
[摘要] 通過辦班級作文周報,定期發表班級學生的真話作文,樹立真話作文意識,教學生學做真人;巧用輿論力量,用班級作文周報來“管”學生,規范學生行為,形成良好的班風;開展主題征文活動,實現德育滲透,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班級作文周報,號出學生心靈的脈搏,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氛圍,使得作文教學走向作文教育。
[關鍵詞] 做真人;正行為;促成長;班級作文周報
作文就是要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通過辦班級作文周報,發表班級學生的真話、實話、心里話作文,既讓老師號出學生心靈的脈搏,又能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氛圍,將作文和育人有機融合。簡言之,班級作文周報不僅是作文教學,更是作文教育。
一、做真人:樹立學生真話作文意識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教學的要旨就在于引導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做真人。而現實卻是,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把作文看作敵人,作文內容存在假、大、空的現象,甚至在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中假話、套話也并不鮮見。
每周一期的班級作文周報,用稿的唯一標準就是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的作文。因為,兒童作文第一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思想,也不是優美語句,而是情緒、情感的真實表達。什么是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的作文?諸如誰的作業不認真,被罰重做?鋼筆忘帶了,怎么辦?食堂就餐時,發生了什么趣事?課間哪兩個男生打架了?……將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班級小事寫下來,就是我們的真話作文。今天得到表揚了,你開心嗎?課文背誦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被批評了,你有什么感受?弟弟跟你搗亂,媽媽卻批評了你,難受嗎?……將這些心情變化寫下來,就是我們的真話作文。你討厭什么學科?你喜歡哪位老師?對班級和社會上的某些不良現象你有什么想法?……將這些看法感受寫下來,就是我們的真話作文。
一篇篇說了真話、實話、心里話的作文,在班級作文周報上發表了:
教室成了戰場,看看,這兩個“勇猛的武士”,你一拳,我一腳,桌子歪了,椅子倒了,無辜的書本被踐踏在地……(《打架》)看到教室門口英語張老師的身影,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可憐的勞技課啊,又離我遠去了。(《占課》)老師,我不想當組長啊,你知道嗎?我們組有兩個作業拖拉大王,每次缺的都是他倆,結果受批評的卻是我——一個可憐的小組長。(《組長的煩惱》)聽說錢老師要回來教我們了,我整個人瞬間都不好了。天哪,錢老師回來教我們語文?那作業會多得超乎你的想象啊,想想都可怕,嗚嗚嗚,我能轉學嗎?(《錢老師回來了》)
這樣的班級作文周報,發表的是學生的真話、實話、心里話,教學生學做真人,樹立了學生的真話作文意識,可謂作文教學的重要方向。
二、正行為:巧用輿論力量來“管”學生
接班之初,一個個班級事故層出不窮:午餐時,因為一言不合,有學生拿起餐盤往同學頭上倒去;早讀課上,有學生回作沒有寫,被老師批評了幾句,便賭氣背著書包要回家休息;課間,兩個學生打架,圍觀的同學不是勸架,而是看熱鬧起哄……
樹立了真話作文意識的學生,將班級中發生的一個個雞飛狗跳的事故,變成了筆下的一篇篇真話作文,并在班級作文周報上發表。這樣的真話作文不僅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還借助作文周報的輿論導向力量“管”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為班級建設提供助力。因為學生知道,自己做“壞事”會被同學寫下來,登在班級作文周報上,這樣不僅全班同學知道,老師知道,很多家長也會知道。
如此一來,無形中就對一個個事故中的主人公起到了“震懾”作用:“哎,我上報了,上班級作文周報了!就因為我眼保健操不認真做,被值日老師抓到扣了班分。結果值日班長就把我寫進了作文里,老師居然還把它發表了出來。這下好了,全班都知道我拖了班級的后腿,不,還有42位家長也知道了……我保證,我以后一定要認真做眼保健操!”(《尷尬》)此時,老師再組織學生對周報上的一個個班級小事故展開討論,讓學生明辨是非,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集體榮譽感等。再有打架的事情發生,班級同學不再圍觀起哄,原先的吃瓜群眾,也變成了勸架者。“閔俊逸和陳康不知道為了啥,兩人打得那個激烈,朱子葉見狀,立馬沖上前去,一把抱住陳康,不讓他再動手……一場‘大戰’在朱子葉和其他同學的勸阻下,平息了下來。”(《課間“大戰”》)
同時,還可以引導、鼓勵學生發現并記錄班級中發生的正能量故事,在班級作文周報上宣揚,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哈哈,好開心,我的作文被錄用啦!可是,我家的電腦壞了,無法輸入,怎么辦?怎么辦?難道白白失去這次發表的機會?我正急得團團轉,小江同學問我:‘嗨,張明,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我趕緊把難題告訴了小江,沒想到小江想都沒有多想,脫口而出:‘急啥,我來幫你輸入唄!’”(《謝謝你,小江同學》)
一段時間下來,班級作文周報上的“事故”作文越來越少,而宣揚正能量的作文越來越多,班級的整個風氣也逐漸變好。顯然,周報的輿論導向力量“管”住了學生,規范了學生的行為,正了班風,寫作文成了行為疏導的過程。
三、促成長:主題征文活動滲透德育
倒不是說作文教學要主動承擔起思政教育的任務,但作為一名老師,遇到有價值的德育基點,就要用好。借助班級作文周報這一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傳統節假日,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征文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綜合素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比如,三八婦女節到了,我們開展了“為媽媽或奶奶做一件事”主題征文活動,表達節日祝福;母親節或父親節,進行“大聲說出愛的宣言——我愛你”主題征文;端午節,與媽媽一起包粽子,了解、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小莊同學父母在上海打工,小莊跟著爺爺奶奶在吳江生活,母親節那天,小莊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中跟媽媽說了“我愛你”三個字,媽媽感動極了。“‘媽媽,節日快樂!我愛你!’我拿著話筒,終于鼓起勇氣,害羞地對媽媽說出了節日的祝福,心也撲通撲通地亂跳起來。我可是個一米六五的高個子男生啊,老師居然讓我對媽媽說這樣的話,真是太尷尬啦。‘兒子,謝謝你,媽媽也愛你!下個星期,媽媽一定回來看你。’電話那頭,媽媽的聲音里帶著點顫音。”(《一個電話》)
小慕同學的早餐都是奶奶起早做的,重陽節那天,小慕同學早起了一個小時,為奶奶烤了面包,煎了雞蛋,熱了牛奶,奶奶吃得開心極了。“奶奶拿起烤面包,咬了一口:‘好吃,我的孫女真是孝順啊!’看著奶奶大口吃著我親手做的美味早餐,我也暗暗下了一個決定,每個周末,都為奶奶做一頓早餐。”(《美味的早餐》)
這樣的節日主題教育征文刊登在班級作文周報上,于潤物細無聲中滲透了德育:感恩父母,孝順長輩。
此外,每個學期,我們還會開展一次“××,我想對你說”主題征文活動,請同學們選擇班級的一位或幾位小伙伴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樣的主題征文,學生最有話寫,他們有表達對小伙伴感謝的,更多的則是善意的批評和建議。而這樣的感謝、批評和建議刊登在班級作文周報上,對主人公和全班讀者也是一種無聲的督促、教育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