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衛東 王秀東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各制造業都相繼提出了自己未來發展方向,但是一些規模較小的軍工企業還保持著較原始的生產模式,導致一些較小的國有軍工企業目前效益低下,生產產品依舊比較單一,沒有長遠的創新產品的推出。
一、目前軍工產品創新現狀
企業從最原始的機械化生產發展到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全球化的企業技術競爭不斷加劇,使企業的創新活動更加的復雜,現代企業技術的綜合性和集中性越來越強,即使是技術實力十分雄厚的大型企業,也會面臨著一些高新技術創新問題,因此,必須制定產學研合、合作共贏和創新之路。通過引進外圍資源到內部,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技術互補,共同發展,這有利于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用較短的時間,較快的速度,較低的成本,較小的代價創造全新的產品,以此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大型軍工企業都改成了軍用轉民用的轉型,來提高自身產品的生產力與市場價值,但是目前還有一些軍工廠,特別是小型軍工廠,生產的產品難以適合民用市場需求,導致轉型困難,軍用品使用量較少。軍工企業效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導致員工工資偏低,人員流失,新技術難以上去等問題頻頻發生。
二、阻礙產品創新的因素分析
1.領導和員工的意識。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在思想觀念上不適應產品創新的新趨勢。在高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很多經久耐用的好產品已經逐步在被市場所淘汰,在保證質量較好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選擇,為用戶提供質量好、實用、多功能的高科技產品以及提供好的售后服務。但是隨著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原有的產品和市場占有率被不斷地沖擊。老的產品將很快被市場所淘汰。單位主要領導的想法決定企業未來的走向,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從主要領導到基層員工都希望守著目前現有的產品,只要能賣的出去,能賺錢就可以。缺乏創新意識,很多領導在位子上想法只要保證不在自己手上不出亂子就可以,久而久之長期的風氣就這樣延續下來。甚至更有甚者打壓創新的產品,將新產品新工藝扼殺在搖籃里。最終企業一直延續舊產品的輸出,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重復著賣著老產品。市場在要求企業,要不斷創造新的產品,以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新的質量標準和種類要求,而我們有些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還沒有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不知道隨時生產出市場和使用者需要的創新產品。
在現階段小型軍工企業發展改革進程中,有很多小型企業不能行使職工自主選擇企業經營者的民主權利,因此使創新產品決策成為了一句空話;甚至有的企業領導采用聘任制,聘期較短,聘用的領導層只想應付完本聘期內對企業發展但對產品創新沒有長遠規劃。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設立產品研發部門,更談不上研發有發展前景的產品;中小企業沒有配備相關的研發經費,使創新開發和新產品的生產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甚至有的企業沒有相關穩定的產品創新科研人才,只能靠企業某些員工自發創新很難有一支面向市場的有開發能力的科研隊伍;還有的企業管理者不顧市場變化,盲目的超前或泄后開發。所有這些,直接制約了國有中小企業產品創新和發展。
2.未能了解最新產品情況。軍工產品的采購一般都是由上級部門直接下達訂單到企業來完成,上級部門下來的訂單需求的產品一般都是較早的產品,企業有改良的產品或者能進行技術創新的產品而未得到上級部門的了解。如果企業主動提出可以給上級部門更優的產品,上級會因為某一個產品而更改總體設計方案而放棄使用新的產品替代,導致新產品一直未能得到較好的應用而被拋棄。
3.新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缺陷。一種新的產品問世。是從市場調研開始、設計、開發、試生產、最后到走向市場。這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到成熟的全過程,只有在生產技術、產品工藝、產品市場的接受度完全成熟了,才能保證新產品的穩定性。相反,如果把不成熟的產品推向了市場,使用者會因產品可靠性低等問題產生逆反心理,就喪失了對新產品和企業的信任度,最終將會失去整個市場。
很多產品在設計者起初設計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在實際實踐使用中會受到很多現實的制約因素沒有考慮進去,導致一個較好的產品被當成廢品做丟棄處理。特別是一些高新產品因為某些因素沒有考慮進去導致后期使用過程中受限而被放棄,后期沒有注資導致未能繼續進一步研發。
很多產品在功能上只要滿足客戶的基本要求和達到國家標準即可,而現在很多企業是不斷增加功能,最終因為有過剩的功能,導致功能浪費,增加了開發成本的支出和技術的含量。也給用戶使用和后期維護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因素和使用困難。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是建立在產品的先進性、實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層面之上的。
三、產品創新能力的提高
1.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大型企業可以開設研發中心、工作室等研發機構。而對于一些小的企業沒有研發的能力可以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來研發產品。例如:每年可以針對有創新的員工設立相應的獎項,公司為創新的成果申報知識產權等,來提高公司員工積極創新性。
2.將新改進的產品投入到對應企業。軍工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的緩慢,很多新工藝帶來的新產品實際使用效果比老產品好很多很多。但是很多軍工單位一直還是購買老的產品,設計思路中一直在使用老產品。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可以提前將新的產品免費提供給對應單位試用,讓客戶知道已經有了新的產品,實際效果比老的產品有了質的飛躍。
在不斷開發新的產品,要以質量為第一,信譽至上為根本宗旨,在現有行業內品牌效應基礎之上,開發出具有一定對比性的新產品,不斷滿足現有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成為現有市場上銷售比較好的優質品牌商品。因此,對原有產品進行深加工。在第一時間內滿足客戶的眾多需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良好信譽,以自身品牌不斷創造新功能,將會獲得更加穩固和更加眾多的市場份額。
3.減少產品設計中的缺陷。產品的缺陷一般只能在用戶使用的情況下才能發覺出來。對應一些新的產品,可以免費給客戶使用,但是客戶需要提供產品的使用報告,使用報告主要是針對產品的不足及改進意見設計提出。公司在收集到報告的情況下要對該報告進行分析,特別是單位主要技術骨干參與了解該報告并對該報告提出自己的看法,為新產品的缺陷進行改進。
4.軍轉民角色的轉變。目前很多大型軍工企業都轉向了民用市場來讓企業走向了高速發展。現在的小型軍工企業因為產品的單一性導致轉型困難。所謂“軍轉民”,在優先完成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同時,把多余能力轉到擴大民品產品生產上來。軍工企業工業設備好,技術力量雄厚,把軍工技術力量充分利用起來,加入到發展民用生產。這樣會使民用產品的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實事證明,“軍轉民”不僅有利于經濟發展、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穩定和凝聚高科技人才,增加軍工產品的技術儲備,增強平戰轉換能力,促進軍工企業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為從根本上長遠上為軍工產品奠定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軍轉民足以說明其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和重大意義。
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大趨勢下,軍工系統一定要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確保“軍轉民”沿著正確方向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目前,根據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要求,國防和軍隊建設要深深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體系。因此,保軍不僅要依靠軍工系統的力量來保衛,也要積極吸納有優勢的民營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來共同提高,特別是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使軍工建立在整個國家科技工業基礎之上。此外,軍轉民也要把著力點放在國防科技轉民用上,要善于結合民營的科技力量達到融合一體,合力推進整個國家高技術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發揮國防科技轉民用的效益最大化,提高整個國家的戰略競爭力。概括地講,在新的時代,軍工系統在推進“軍轉民”進程中,務必深刻認識和正確處理保軍和轉民的關系,強化軍民融合的理念,發揮軍民融合的優勢,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格局,建立軍民融合型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系,為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提供強大支撐。
四、結束語
實施工業強基主要是為了解決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落后等問題。軍工產品的創新也體現在整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提升,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新工藝與人工智能的加入。新的產品會越來越多,特別是智能的軍工產品會越來越多。在未來戰爭上會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產品創新的決定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用者對產品的多樣性、實用性、安全性和技術先進性等指標要求越來越高。有能力運用科學工藝,改進自身產品和不斷開發新的產品,才能使產品主導市場并不斷擴大企業自身,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新明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