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洋
我國軍工行業建立在新中國落后的工業基礎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軍工行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其在制造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已形成以核、航空、航天、船舶及兵器等為支撐的軍工體系。近年來,國家逐步重視軍工技術向市場成果轉化,關注“軍轉民”“民參軍”政策的落實,各軍工企業搭建平臺,如航天科工建立了“航天云網”、航天科技推行的“軍工+”合作機制等??梢?,軍工企業已經意識到民用市場的重要性,但軍工技術轉化的渠道有待改善,轉化的能力有待提高,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定量分析。
一、研究文獻綜述
軍工行業通過科技溢出、產業鏈拉動、投資乘數效應等途徑對國民經濟產生促進作用 。打造“軍工+地方”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產業集聚、推動創新驅動三方面來實現,集約利用資源,降低企業成本和社會成本,形成以市場為手段、要素合理流動、資源優化配置的融合發展能力。從創造融合環境、提升創新能力、軍民雙向互動三方面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構建“需求牽引、資源共享”的軍民融合創新、推進科研生產體系“軍轉民,民參軍”同步對接與轉化,破解“不愿融”、“無力融”、“融不好”的問題。從全方位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以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抓手助推“軍轉民、民參軍”;以組織創新、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依托提升軍工行業核心能力;進一步加強軍工行業的針對性統計。大部分學者圍繞如何促進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相融合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強化融合的方案。還有學者定性地分析軍工行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機理,卻缺乏定量分析。本文將從我國軍工行業特點及優勢角度出發,實證分析國防軍工板塊上市公司在區域分布、行業類型、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及經營現金凈流量方面的總體現狀,最后以南京地區軍工企業實際情況佐證軍工企業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軍工行業特點及優勢
1.我國軍工行業的特點。①國家戰略需求導向性。新時期,在軍工企業規模擴大,軍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背景下,我國軍工行業依然以國家戰略需求為主導。輔之以同行協作及民品市場。②高端技術領域偏向性。目前我國已形成包含電子科技、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十大軍工集團,涵蓋電子信息技術、衛星、船舶、彈道導彈等多領域,具有技術要求高、涉及學科多、投入資金大、工程復雜及工期較長等特性。軍品在滿足國防武器裝備的同時,也成為國際間軍事競爭的砝碼。③軍工行業研制保密性。軍品是國家武器裝備的核心,出于安全性考慮及技術封鎖,國家對其提出非常嚴格的保密性要求,屬于全封閉研制周期管理。④直接經濟帶動有限性。相比于地方經濟,軍工經濟相對獨立性,軍工企業主要客戶是國家武器裝備各兵種,供應商大部分也是從具備軍工保密資格企業中選定。而且國家對軍品實施免稅政策,所以軍工企業對財政的直接貢獻作用有限。
2.我國軍工行業的優勢。①產業鏈可延伸。我國軍工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制造體系,從設計、采購、研制、銷售到售后,能夠實現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全流通。軍工產業鏈可以通過向外延伸的方式,在滿足研制生產條件下,優選市場中的供應商、協作商,釋放軍工紅利,爭取到優質資源,承擔更多的主體研制任務。②技術鏈可轉化。除軍工核心技術外,一些可用于民品上的專利技術可以實現技術成果轉化,比如已經實現的電子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交付的“小鷹”500輕型多用途飛機等。軍工技術在民用裝備上投入使用帶來了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是軍民融合強調的重點,有利于優化國民經濟結構。③人才資金優勢。軍工行業較高的技術要求帶來了人才集聚效應,有效發揮人才優勢,建立人才與產業對接機制,成立軍工特色實驗室,攻尖前沿科學技術,提升國防建設,也帶動領域和區域發展。
三、我國軍工行業總體發展現狀
我國軍工行業分類齊全,區域分布廣,有在省會一線等大城市的,也有在山區偏遠地方的。本文以證券交易所國防軍工板塊上市公司數據為支撐,分析我國軍工行業總體發展現狀,數據代表性上雖有欠缺,但隨著我國軍民融合向深度方向發展,希望后繼學者能夠取得更深層次的研究。本文選取44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三年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軍工行業與地方經濟融合的總體情況。國防軍工上市公司注冊地遍布各省份,主要集中在北京市、陜西省,四川省、江蘇省、上海市和廣東省等,占比達65.91%。從行政區域上看,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西北,可見軍工上市公司分布呈現以政治中心區域為主,以經濟較發達區域為輔的特點,同時兼顧著傳統重工業基地,總體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國防軍工上市公司以航空、電子機械、航天和船舶方向為主,占比達到87%。主要以制造業為主,涵蓋電子信息技術、無人機、航空發動機、衛星導航、新材料和軍民兩用船舶等多領域,是軍工技術向民用經濟轉化的表現,是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兩發展的重要形式。
1.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各行業營業收入對比情況。因中國重工2014年-2016年營業收入在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中呈現“一枝獨大”的現象,抬高了行業間平均水平,因而本文分析中剔除了這家上市公司。從2014年-2016年營業收入總量上看,航空行業總占比最大,達到47.12%,且近三年占比保持穩定;其次是船舶行業,占比達26.16%,但2016年占比有所下降;航天占比達13.53%,近三年占比穩定上升;化工、火工和環保工程占比較小。
2.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各行業凈利潤對比情況。因中國重工、中國船舶、航發動力、航天通信、中航沈飛5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凈利潤在各上市公司中呈現兩極差異現象,影響行業間平均水平,因而本文分析中剔除這5家上市公司。從凈利潤角度看,航空行業2014年-2016年凈利潤總和占比最大,達到41.69%,且三年間占比穩定;其次電子機械和航天行業占比分別達到19.90%和18.12%,航天行業凈利潤占比呈上升趨勢;化工、火工和環保工程占比較小,化工行業出現負增長現象。
3.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各行業資產對比情況。因中國重工、中國船舶、航發動力、中船防務和中航飛機5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資產總額呈現異常獨大現象,對分析結果影響較大,因而本文分析中剔除這5家上市公司。從資產角度看,航空行業2014年-2016年資產總量占比最大,達到46.63%;且三年間占比在45%-50%之間;航天行業占比其次,達到22.93%,三年間有增長趨勢;電子機械占比達到15.10%;兵器和船舶行業總占比11.51%,三年間有增長趨勢。
綜合上述分析發現,我國軍工行業上市公司以航空航天、電子機械制造為主,呈現一定的區域集聚特征,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凈利潤值較為穩定,經營現金凈流量波動較大。軍工上市公司作為國防建設向市場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對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多樣化做出較好的表率。
四、軍工經濟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南京軍工企業為例
南京是省會城市,屬于近臨“長三角”經濟帶的特大城市之一,集人才、資金、產業和政策優勢于一體,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落戶南京的軍工企業主要有中電A所、B所、C所,科工D所、E廠,中船F所等。軍工企業提供國家國防戰略資源,承接國家戰略任務,研制生產任務往往周期較長,而且需要大量高端技術人才,是典型的技術人才導向型企業。由此,軍工企業對區域經濟將帶來很大的間接促進作用,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鞏固人才基礎。圍繞“產、學、研”鏈,與高校平臺合作,將軍工人才需求與地方高校培養聯系起來,保證軍工專業技術人才不斷層的同時,也使得高校學生培養更加實用化,解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