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輝 王雪梅 張巍
航天科研院所不僅承擔著產品研制的艱巨任務,同時肩負著科技創新探索、基礎技術研究和專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使命,學術交流活動作為提高學術水平和共享研究成果的有效手段,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航天科研院科學技術委員會(院科技委)體系化構建了以科技年會、系列及專業組交流為代表的多維度、寬領域、體系化學術交流平臺,并不斷完善學術交流體系,對外提升學術影響力,對內促進領域發展思路明晰、核心技術突破、研制經驗分享和專家作用發揮,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學術交流平臺構建的總體思路
院科技委作為院科學技術領域最高層次的決策支持和咨詢參謀機構,其組織架構在學術交流平臺建設層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進性。首先,院科技委按照專業特點設置了20余個專業組,形成了“政策研究、領域拓展、專業技術、技術基礎、融合發展”5類專業構架,各專業組成員由院內相關領域的不同廠所/部門專家組成,通過組織院科技委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專業組間及專業組內部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可以有效打破各廠所/部門間技術壁壘,實現交流共享,促進專業發展。同時,院科技委面向院重大技術領域和方向設立N個專家組,通過開展項目專題研討會,可以充分發揮院士、項目首席專家的智庫專家作用,提供頂層見解,統一決策思想,規劃發展路徑,支撐院相關領域發展。
二、學術交流平臺構建的實施方案
(一)系統策劃學術交流平臺建設思路,明確管理機構與職責分工
1.組織管理機構。院科技委是科技委學術交流活動的組織管理機構,負責執行上級單位學術交流相關管理要求,承辦上級單位學術交流活動;制定院科技委學術交流活動相關規章制度;組織實施院科技委主辦的學術交流活動,提供專家資源支撐;指導院屬各單位和本級實體單位科技委、院科技委專業組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2.支撐機構。院屬各單位和本級實體單位科技委、院科技委專業組是院科技委學術交流活動的支撐機構,負責提出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建議;根據院科技委安排,承辦學術交流活動,提供必要資源保障;總結學術交流活動成果,提出專業發展思路和建議;完成院科技委交辦的其他學術交流相關工作。
(二)明確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定位,規范管理流程
1.學術交流活動定位。通過明確各類活動的定位,可以使主辦單位根據不同學術交流活動關注點和預期效果,選擇擬舉辦活動的類型,開展系統策劃。同時,明確的活動定位可將看似沒有關聯性的不同活動,進行歸類劃分,提升管理規范性,便于交流成果分析總結。院科技委學術交流平臺主要由科技年會、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和院科技委專業組主辦的學術交流活動三大類組成,其中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包括科技大講堂、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和專題講座等形式,各類活動定位如下。
①科技年會:以“創新引領、百花齊放”為定位,邀請國內院士、知名學者以及科研機構、高校、航天院所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集百家所長,提高院科技引領水平、助力創新發展、提升學術地位和領域影響力。
②科技大講堂:以“洞察新知、啟迪思維”為定位,面向全體院領導和員工,特邀院士、知名專家作專題講座,聚焦前沿技術進展、深入挖掘創新素材、激發創新能力。
③學術研討會:以“聚焦熱點、凝聚共識”為定位,針對院未來領域發展思路、核心技術突破點、熱點技術工程應用和型號研制經驗等,深入研討評判、充分交流共享,形成意見共識,為院發展提出建議。
④學術沙龍:以“思想碰撞、創新活力”為定位,聚焦新興技術、創新概念等特定主題,邀請院內外領域專家,開放式討論熱點難點問題,為后續發展拓展思路、提供必要技術支撐。
⑤專題講座:以“掌握新知、拓展視野”為定位,邀請軍方、科研機構、高校專家、科技委委員和專業組顧問等講學交流,開拓視野、啟迪思維。
⑥專業組學術交流活動:聚焦專業領域發展動向及核心技術研究進展,采用論壇沙龍、線上講堂等適當形式,開放融合、集智共享、推進創新,為科研生產提供支撐。
2.學術交流活動管理流程。學術交流活動是一項典型的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每一項工作的細節都可能影響活動最終的呈現效果,所以制定規范的活動管理流程,在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及管理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對院科技委學術活動管理流程進行簡要介紹。
①制定計劃階段。院科技委于每年年底發布下一年度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征集通知,院屬各單位和本級實體單位科技委、院科技委專業組向院科技委報送下一年度擬開展的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及背景簡介。院科技委篩選整理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并結合上級單位工作要求、院核心技術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要點等,統籌制定下一年度學術交流活動計劃,根據活動定位、規模和影響力等確定具體由院科技委承辦或由院屬有關單位和本級實體單位科技委、院科技委專業組承辦。
②策劃籌備階段。承辦單位根據學術交流活動計劃提前制定活動策劃并報送院科技委,根據院科技委反饋意見修改完善活動策劃。院科技委負責制定科技年會等重大學術交流活動策劃,明確組織機構、會議主題、擬邀請嘉賓、會議程序、預期成果、經費預算和工作分工等,經院領導審批通過后開展相關籌備工作。院科技委指導承辦單位完成會議籌備等相關工作,承辦單位根據需要為學術交流活動提供人員、場地和經費等必要條件保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術交流活動涉及的文章、報告等材料需嚴格遵照保密規定進行文稿資料保密審查。
③組織實施階段。承辦單位根據策劃安排做好會議當天的相關會務工作(包括:會議設備提前調試、會議代表引領、文件資料管理、用餐座位安排、住房分配、會議代表用車及返程安排等),要處理好臨時突發情況,嚴格落實保密要求。
④總結落實階段。學術交流活動結束后,院科技委組織完成活動信息報送和重要會議的會議紀要編報工作,開展科技年會等重大學術交流活動的公開宣傳工作。同時,要特別注意會議待辦事項的組織落實與督查督辦,明確責任部門和時間節點,并定期對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和通報,實現閉環管理。承辦單位負責講座報告、成果文集等活動資料的院內共享工作,擴大科技委學術交流活動受益范圍,促進交流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牽引專業技術融合發展,實現學術交流活動價值。
(三)系統開展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優化迭代管理模式
至此,通過學術交流平臺構建前期的梳理歸納和系統整理,平臺的構建方式和實施途徑已初步明確,為了驗證構建方案的可行性,院科技委利用兩年時間系統開展各級學術交流活動,總結經驗,對學術交流平臺建設的后續發展方向及方式途徑進行優化,形成《院科技委學術交流活動作業指導書》,為后續學術交流平臺建設及交流活動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同時,梳理學術交流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深入挖掘系列學術交流活動與院科技委課題研究、評審評估等業務間的支撐關系,優化迭代管理模式,為院科技委核心業務架構的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學術交流平臺的實踐效果
通過兩年時間的精心策劃和系統實施,院科技委已成功舉辦兩屆千人級航天盛會,凝聚了行業共識,提升了航天科研院所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同時,系統策劃并組織開展70余期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形成了十余份專業發展建議,有效支撐了院領域發展及項目實施;依托專業組開展200余期專業組交流活動,促進技術交流,極大地活躍了學術氛圍。
航天科研院科技委學術交流平臺是集團公司各院級科技委系統內體系建設最完善、專業覆蓋面最廣、實施效果最顯著的學術交流類體系建設成果。鑒于本項目的創新實踐,其它科研院相關單位也來院進行了交流學習,希望吸收有價值的經驗,提升其學術活動的系統性和影響力,本項目成果有望推廣至集團其它院科技委系統開展學術交流體系建設工作。參與過相關交流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也表示,本項目經驗對于自身單位的學術氛圍營造,創新水平提升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