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薇 周建亞
一、引言
科教興國、創新強國是我國一直以來推行的重要國策。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發展理念,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基礎就是提高科技水平,帶動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已經有了極大提升,在眾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企業研究機構的推動下,科技產出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轉化是將實驗室中科研所得成果進一步開發,以帶入到社會生產中,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手段。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低,僅以江蘇省為例,2019年全年專利申請量為59.4萬件,專利授權量為31.4萬件,大量的科技成果被閑置。
高校是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一極,其產出比重占總比重份額較高,得益于其擁有的大量科研人員以及相關設備,科技水平在社會科研體系中居于領先地位。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較其他科研機構更低。高校作為特殊的社會主體,其產出成果有自己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指標,高校科研人員更多的注重于職稱提升、學術信譽與聲譽方面,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少能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來。為了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高校是重中之重,作為擁有大量的科研人員的高校,其轉化水平的提高將極大地帶動我國整體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的提升。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相比較其他研究機構由于高校的性質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不能籠統地套用其他機構的轉化方法。針對高校以及研究人員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梳理出其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低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找出對應的策略,幫助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資源,為實現社會資源的更有效配置,帶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高層次發展,進一步加深供給側改革的進程創造條件。
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障礙分析
1.校、企溝通不足。高校可以通過自建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但是其中所牽扯到的利益分配以及前期投資將會阻礙自建企業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借助現有企業的力量帶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更有效益。但就目前來看,信息不對稱是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的最大障礙,高校不知道自己所進行的研究的成果是否可以運用到具體企業的實際生產之中,而企業同樣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技術可以到哪個高校去尋求幫助。同時合作過程中的溝通也有問題,由于主體立場不同,高校以及其科研人員追求的是學術突破,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這種差異會在合作中體現在雙方的溝通障礙中來。溝通的不足會使得雙方的合作難以順利進行,會極大地影響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
2.科研人員動力不足。高校的科研人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職稱、學術信譽與聲譽的提高。科研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在于考核科研產出的論文、項目結題、專利等指標,沒有涉及到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評價。此外,高校人員的工資績效也與教學質量、論文數量、項目課題等進行掛鉤,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不明顯,不能投入精力對自己科研成果的實際運用進行拓展。由于高校學術成果的特殊性,科研人員的產出需要利用高校提供的資源,所以成果歸屬權存在爭議,不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進行有效分配,進而促使高校科研人員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因此,相比于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高校內的科研人員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其轉化意識也有所欠缺。
3.政府政策欠缺。我國早在1996年就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推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江蘇省為了響應中央的號召于2000年提出了《江蘇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江蘇省各地方政府也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這些政策法規只是以行政的方式鼓勵、敦促各科研機構深化科研成果的利用,甚少考慮到作為科技成果轉化關鍵角色的科研人員切身利益,因此造成了不同科研機構對轉化成果所得收益的分配方式大相徑庭。而高校作為國家教育體系重要一環,其發展目的與社會上其他科研機構不同,科研成果產權問題較為突出,不能有效地利用擁有的成果資源。政府缺乏針對高校的產權政策與法律法規,未能充分開發出高校的科研資源。
4.缺乏專業中介機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中介機構來與外部企業對接才能充分利用其自身豐富的科研資產。中介機構的作用就在于承上啟下,成為轉化體系鏈條中的齒輪。目前高校現有的中介機構只是作為高校的一個附屬機構,職員專業能力不夠,人浮于事,不能準確地把握住市場信息,被動地接受外部企業的條件,沒能利用自身擁有的大量資源,做好高校與企業間的潤滑劑。由于現存的處于高校附屬地位的中介機構對自身所承擔責任的認識不足,使得高校的成果難以走出籬墻,企業不易接觸到對他們技術生產水平有極大幫助的研究。
三、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策略
1.搭建校企溝通平臺。以政府為主導,搭建專業有效的校、企溝通交流平臺。政府需要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能,以保證該溝通平臺的公正、公平、客觀的市場地位,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高校與企業間的道德風險,防范惡性競爭。該溝通平臺既可以幫助高校及時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以便能根據企業技術需求研發更有針對性的成果,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又可以讓企業及時與高校對接,了解高校在研、預研的項目課題是否符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及時投入研發資金,幫助有利成果快速運用到生產實踐中來,提高企業效率,改善自身市場競爭力。
2.多策并舉激勵科研人員提高轉化動力。首先,鼓勵高校科研人員以學術參與這種非正式技術轉移方式推動成果進入實際生產生活之中,可以避免成果主權問題,同時也會擺脫高校對科研人員學術資源以及資金的限制,使得高校所擁有的大量科研人才進入到實際生產生活中來,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其次,推動股權激勵機制,對于科研人員所研發出來的成果投入運用中所獲得的收益應按照貢獻權重將收益公正合理的在高校與科研人員之間進行分配,激發科研人員深入研究成果轉化的動力。最后,將科研成果轉化水平納入科研人員考核體系中來,只有利益驅動沒有強制措施,也難以保證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采取考核的方式,將該指標與高校人員的職稱晉級關聯起來,可以保證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3.調整政策法規。參考江蘇省的科技六條,政府可以進一步拓展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相關的政策法規,從行政的角度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改善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防止企業在與高校合作的過程中出現對科技成果的剽竊等不正當行為,減少高校以及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江蘇省面對本省產業機構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可以針對某類項目推出專項研究鼓勵機制,帶動本區域的技術發展水平,響應中央的深化供給側改革政策。
4.構建專業化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專業化成果轉化機構可以幫助高校及時把握市場信息,對接需求企業,將高校所擁有的成果帶入到市場中來,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避免高校因為不了解相關技術的實際運用情況而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專業化的機構還可以幫助高校節省轉化中間環節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同時還需要專業的經理人來進行管理。高校所擁有的的人力資源中,缺乏有經驗、有專業知識、有法律背景的專業化人員,所以可以借助中介機構尋求更加合適的職業經理人來幫助高校梳理、開發、運用其自身的科研成果資源,從而將大量閑置的科研成果走出高校的工作室,走向企業生產環節。
四、結論
江蘇省作為教育大省,擁有大量的高等院校,而這些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低,無疑存在著科技資源的浪費,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地方高校的做法,面對當前省內高校企業對接不當、高校科研人員缺乏推進成果轉化的動力、政府的政策法規不足以適應當前發展現狀以及專業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的欠缺等一系列問題,應該立足于江蘇省自身的發展規劃,搭建政府單位主導的校企溝通平臺,運用股權激勵等手段鼓勵科研人加大對科研成果后續的研究,政府立足于實際改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借助各種政策工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同時利用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提高轉化效率。目前本研究還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沒有涉及到具體高校的效率對比,沒能找出各大高校中效果最好的策略。充分發揮政府、高校、企業的優勢,減少三者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進而更好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深化供給側改革。[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20SJA2108)]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財經商貿學院 ?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