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飛
教育懲戒如何適度適當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并將于2021年3月1日起實施?!兑巹t》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根據程度輕重,《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為防止實踐中個別教師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實施,《規則》專門對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作了明確和細化。
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適度適當地運用教育懲戒,如何讓教育懲戒成為教育的有效手段,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和實踐課題。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問題作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規則》不僅首次定義了教育懲戒的概念,也明確了教育懲戒的適用范圍、界限和尺度,可以說這是一個科學和完善的規則,不僅是對教育缺陷的補白,也是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有助于構建良性的教育生態。
懲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也是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墒情L期以來,盡管社會對懲戒教育呼聲不斷,但是教育懲戒一直處在缺位狀態,這種狀態不僅嚴重制約著老師懲戒權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的健康開展。導致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懲戒缺乏必要的規則,導致一些老師在教育中無所適從,面對犯錯的學生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行使教育懲戒權。懲戒不到位,起不到應有的震懾和警示效果,不利于學生改正錯誤;懲戒過重,又可能傷害到學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再加上一些家長對教育懲戒的不理解,一旦老師懲罰學生,家長就會進行干預和指責,這樣的情形下,老師心有顧慮,對學生不敢管理,不敢懲罰,甚至一些老師索性對犯錯的學生不管不問,久而久之,教育陷入惡性循環。
如何拿捏教育懲戒的度,是長期以來需要明確和解決的問題。如今,《規則》的出臺,不僅是對教育體系的完善,也是破解教育懲戒的破題之作,是對教育懲戒的規范和明確,也是對老師教育懲戒權利的尊重和保護,不僅具有指導意義,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有了《規則》撐腰,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就有章可循,可以嚴格按照《規則》放心大膽地行使自己的權利,這不僅有助于教育開展,也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更為重要的是,《規則》對家長“無理取鬧”,干涉教育也具有遏制作用,如果家長對懲戒有意見,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進行申訴,這顯然是健全的教育設計,也有助于構建家校合力的教育生態。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育懲戒的本質是教育,老師在實施中一定要恪守“教育”這個原則,按照《規則》把握好懲罰的度,讓懲戒教育真正達到懲戒效果,實現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