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虹
【摘要】閱讀是豐富知識、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為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本文借鑒傳統閱讀方法,以“批注式閱讀”為視角,結合教學實踐,闡述“批注式閱讀”的具體運用與注意事項,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結果表明,“批注式閱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批注式閱讀;課堂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166—02
葉圣陶認為“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注式閱讀”是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結合閱讀課堂教學,“怎么批注”“批注什么”是需要重點向學生講解,并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
一、“批注式閱讀”的具體運用
1.明確目標,第一次批注。目標是閱讀的起點與終點,是引領學生課堂閱讀的“纖繩”。初中生想象力豐富,思想活躍,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想到哪批注到哪”“想到什么批注什么”的情況。因此在開展“批注式閱讀”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先要明確目標,讓學生在明確引導下,高效、有目標地閱讀。閱讀目標與方法要明確,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行為”,注意批注式閱讀目標與結果的可評價性,還要明確具體任務和條件。在目標方法明確后,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第一次批注。比如,《背影》一文的閱讀中,從“怎么批注”與“批注什么”兩個方面明確目標方法。
一是怎么批注。用文字批注與符號批注的方法,尋找合適的批注點,進行眉批、旁批與尾批。對于一篇文章,批注符號的運用標準要一致,批注文字要精簡、通順,同時要盡量保持書寫美觀。
二是批注什么。精讀第六段,用批注的方式體會作者樸實語言中真摯、深厚的父子情,并標出表示父子情的詞句。以“父子情”為批注中心,尋找情感波瀾處,從“父親穿過鐵路爬上月臺”的動作描寫、“父親背影”的形象以及“父子對話”的描寫中體悟父子情,并用自己的語言闡述這份“父子情”。不僅如此,還可鼓勵學生拓展敘述思維,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情感批注進去。
在學生的第一次批注中,任務目標的明確性、時間的充足性、教學組織的得當性是關鍵,尤其是要有明確的批注要求,避免“只閱不讀”[2]。在第一次批注時,教師可教給學生基本步驟,包括快速閱讀并感知內容→工具書釋義并批注標記→再次閱讀并從文學層面感悟→組內或課堂交換成果并進行互評。
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學生批注式閱讀表現良好。通過對學生批注式閱讀的觀察,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和感悟這種“父子情”,同時能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但是學生對情感的進一步表達還需提升,因此筆者在課堂上針對這種情況,組織學生展開課堂交流討論,讓學生將情感轉換為語言文字。
2.探討交流,情感與語言轉換。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情感,而且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之后,教師需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熟練地將情感運用語言表達出來。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小組討論交流是有效的方法之一[3]。在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點撥、指導、引導等,可以運用“有效提問”“示范”等方式進行點撥和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第一次批注中的差異性進行討論,大膽分享自己的情感,并互相探討、交流情感表達的方式,包括基本詞句的運用、句子修飾方法、情感表達的載體等,這些方面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當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是“扶上馬”“送一程”“加一鞭”。
比如,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需要對“討論的大致內容、范圍與目標”“討論的方式方法”“討論成果的呈現方式”等問題,向學生做出說明。以前文《背影》為例,教師借助多媒體或板書提出要求:一是討論出用以表達“父子情”的詞語。二是總結出具體的“父子情”。三是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語言文字表達出情感體悟。四是討論成果的呈現方式為書寫與小組代表口頭匯報。經過5-8分鐘的討論,學生基本能夠總結出語言文字形式的成果。
3.點撥提升,二次批注。在第一次批注與探討交流之后,學生存在的共性難題就顯而易見了。這時教師需要“抓大放小”,提煉有價值的話題,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從文學、文化的視角解讀、閱讀文本,挖掘隱藏在文本中的深刻、豐富意蘊。在二次批注時,教師的關鍵點撥至關重要。不過教師的點撥需要注意“在精而不在多”,要在關鍵處點撥,且點撥要針對存在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和激勵性,要能夠引導學生“順著問題深入閱讀與思考”[4]。
比如,在《背影》的閱讀中,教師根據學生第一次批注與討論交流的成果,拋出問題“作者是如何在字里行間傳達父子情的,而又如何做到不重點著墨文字來表達父子情的?”教師先對《背影》內容、主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總結講授,之后在問題的啟發下,促使學生紛紛采用尾注的方法總結閱讀感悟,完成第二次批注。有的學生總結道:“作者沒有使用專門的詞句描寫情感,卻用細節描寫來蘊含情感,包括‘父親’過鐵路、爬站臺的動作描寫,‘父親’的背影描寫等,但這些看似與父子情無關的細節描寫,讓人讀出了父子情,這是作者文字運用的高明之處。”還有的學生在尾注中寫道:“作者用兩次流淚表達了父子情,樸實的語言和平凡的動作,使父子情更真實、更‘生活’,這說明父母的愛往往就蘊含在普通的語言與行動中。”也有學生進一步升華,“對父母愛的回報,不必非要轟轟烈烈地做出‘大事’,而應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在普通的語言和行動中表現。”
在完成二次批注后,教師還可結合學生批注式閱讀的情況,選擇一篇與之相似的文本進行練習。比如選擇與《背影》相似的《拐彎處的回頭》,讓學生在課后運用《背影》的批注式閱讀中總結的經驗方法,對《拐彎處的回頭》實施批注式閱讀。
二、“批注式閱讀”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1.基本方法的掌握。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批注式閱讀”,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專項學習,讓學生了解和學會“批注式閱讀”的運用基礎。先讓學生了解“批注式閱讀”的分類,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知道什么情況下使用符號進行批注,什么情況下使用文字進行批注,以及具體的批注符號有哪些。在文字批注時,掌握“賞析式”“質疑式”“評價式”“感想式”等不同的批注形式,以及每種形式對應的使用場景。在前期學習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示范”與“引路”,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改進批注形式。
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掌握具體的批注方法,比如逐層深入式批注、點撥導思式批注、拓展啟發式批注等。同時也要結合文本,指導學生學會在遇到困難、疑難時批點,概括思想時批點,文章觸動心靈時批點,歸納總結時批點、課文空白藝術處批點、有創新觀點和思路時批點。
2.學生鉆研“批注式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對“批注式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指導以及個體的摸索,還需要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分享。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經驗交流與共享活動。比如,引導學生以作業交流法參與師生互動:每周至少安排兩篇批注作業,多者不限。也可讓學生以小組交流的方式各抒己見:語文教師設計一個閱讀話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然后小組點評[5]。
此外,語文教師在實施“批注式閱讀”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與個性化,進而根據閱讀層級設計“批注式閱讀”任務,實現因材施教。同時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發散思維。“批注式閱讀”要注重循序漸進,批注語言要言簡意賅。
總之,在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循序漸進地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采取靈活的點撥與指導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淑蘭.淺析批注式閱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19(17).
[2]林鶯.批注式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21).
[3]張永進.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中學語文,2019(24).
[4]戴薇.初中語文單元批注式閱讀教學實踐研究——以南寧天桃實驗學校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5]羅美麗.如何讓批注式閱讀為初中語文教學增色添彩[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