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澤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農業機械自動化生產模式的應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時,機械化裝置的使用,能夠一定程度提升生產效率。這不僅對于農業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濟體制轉型和升級過程中做出的重要調整。由此可見,研究全面應用自動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制造水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在時代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之一,我國的農業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1]。
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從其積極作用來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動化的生產技術能夠有效節省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投入,對農業生產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積極的作用。從我國常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來看,主要是各種機械式生產裝置的使用比較廣泛,比如拖拉機、收割機等。這些產品主要被應用在玉米的種植生產活動中。在自動化的裝置方面,主要包括了自動化的灌溉技術、插秧技術的使用。從其應用效果來看,將這些機械化、智能化的技術應用在農業的生產活動中避免了許多人工的操作,能夠大大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這便一定的程度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對于農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現階段的水稻收割工作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的操作。其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優勢,通過機械裝置的滾輪處理,實現整個收割工作。在進行收割的時候,計算機技術利用監測裝置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如果作物已經較為成熟,能夠收割,機械滾輪裝置能夠實現全自動化的科學收割。在收割之后,該裝置還能夠出色地開展打麥和秸稈部分的工作。農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對該裝置進行設計,讓其自動完成剝皮的環節。這很大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對生產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另一方面來看,也能夠有效提升農戶的經濟效益,增加收入[2]。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自動化的收割機、旋耕機等機械裝置,都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有效降低了農民的工作壓力。
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在正確認識該技術優勢的同時,也需要看到其存在著的一定弊端。比如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天氣、工作環境等客觀方面的影響。另外,由于技術的研發還處在初期階段,前期投入的過高的研發成本,都需要在后期收回來,導致技術應用的價格相對昂貴。另外,該技術的內部結構相對較為復雜,技術的應用需要專業人員的支持才能夠保證工作的有序開展,導致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阻礙。
總體來看,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機械制造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起步較晚、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研發人員較少等各個方面的限制,和歐美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較,還存在著很多突出的問題。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的工作人員仍需要不斷加大技術的研發力度,促進該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技術人員虛心學習一些前沿的經驗,比如積極參與各種國內外的技術交流活動。如果有相關技術培訓活動,要積極準備各項資料,報名參與,在與其他的技術人員和學者的交流互動中,豐富自己的經驗。另外,還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對世界上各種新鮮的學術交流活動有所了解,能夠及時掌握各種交流活動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了解豐富的技術理念和相關的操作方式。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對各種零部件進行深度的加工。從農業機械裝置的構成來看,每一個部件都在整體的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進行產品制造的時候,便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提高零件的精準度,最大程度避免誤差的出現。如果部件的某一部位出現了誤差,將會影響到整個機械裝置的正常運行。掌握了充足的理論知識后,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結合最新的技術設計理念和生產方式,不斷提高產品的性能。完成產品設計之后,在產品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對產品的表面進行打磨處理,提高表面的光滑度。同時,這樣的處理方式還能夠一定程度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3-4]。
除此之外,相關的技術研發部門還需要積極地引進資金和人才,保證產品的研發工作有足夠的人才支持,技術人員的研究工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邀請業界的專業人士為技術研發人員講解相關的知識,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及時關注前沿的知識,為技術人員提供正規化的培訓。同時,還可以選擇和各個專業院校進行校企合作,保證人才的穩定供給。
在進行農業機械制造的研究過程中,需要始終把科學技術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國的自動化技術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一定程度影響了技術的廣泛使用。
精準農業是將傳統農業和現代化農業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目的是達到農業全自動化生產。在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精準農業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性的流行趨勢,要進一步發展和應用必須要借助農業機械制造的積極作用。相關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現階段在開展水稻、玉米、大豆等相關的農作物種植工作時,需要著重考慮澆水量、施肥次數、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如果其中的某個要素出現了較大的偏差,便會導致整個生產活動無法有序開展。如果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操作,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使農作物的生產質量和產量大幅度下降[5]。
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研究,根據具體的農業生產狀況和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制定出更為完善、科學的種植方案。同時,還需要有效結合一些氣象監測裝置、土壤檢測裝置等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控。另外,借助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將作物的生長狀況自動生成圖像,讓農戶對其有更為全面的了解,保證農業生產工作的有序開展。除此之外,這些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生成的各種數據和圖像還能夠被長久保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在后期的研發工作中,研發人員如果需要利用相關的數據,能夠及時讀取這些數據,一定程度為技術的研發提供了保障。
當前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在社會層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技術的廣泛應用,給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農業生產活動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于產業的發展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具體的應用方面,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對各種天氣狀況進行監測,農業種植者能夠根據實時的天氣狀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和除草的工作。在農作物成熟之后,還可以自動完成采摘的工作,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智能化農業生產流程。當前階段的各項調查和研究發現,農業機器人、農業電子狗等各種先進的智能化裝備已經被廣泛使用到了農業的生產活動中。比如,世界上著名的農業大國澳大利亞和美國在進行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便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的健康發展,并為其他國家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借鑒經驗。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自動化技術的優勢,并在農業的生產活動中加以運用,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項需求。自動化的發展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我國農業生產質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技術研發人員需要加大技術的研究力度,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狀況,選擇合適的生產技術,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農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