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坤 ,石遵瑋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城鎮化與工業化不斷推進的進程中,因為城市鄉村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失衡,“鄉村病”與“城市病”在城鎮與鄉村兩端一同發作,使得城市鄉村發展進步的差距逐漸加大,城市鄉村發展成效較低、城鄉一體化進程受到限制[1]。在鄉村逐漸落后、城市鄉村差別逐漸顯著以及平衡失調等問題的凸顯,城市鄉村融合發展越發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城鄉融合發展是統籌城鄉前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升華,在全新的時代之下,城市鄉村融合發展內在含義多樣,在實際實踐進程中必須顯現出推進鄉村振興的理念與推進全新型城鎮化的邏輯,實現基于鄉村振興以及全新型城鎮化的中國城鄉融合發展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全新的城鎮化戰略是推動城市與鄉村結合的兩條主要線路。城市與鄉村屬于相互支撐的關系,缺少了鄉村的支撐,城市無法有效發展;缺少了城市的推動,鄉村的發展質量也無法保障,無法切實實現農業現代化[2]。只是重視鄉村的振興,忽略了城鎮化,將鄉村作為基礎來推進城鄉結合,將沒有辦法實現高質量的城鄉融合。同樣,過分重視城鎮化作用,將會不斷拉大城鄉之間差距,城鄉融合無法實現。因此,只有城鎮與鄉村相互補足,才可以有效切實實現二者的融合前進。鄉村振興戰略其關鍵之處在于農業的發展,新型城鎮化戰略則重點在于城鎮化。由此可見,推動城鎮與鄉村融合就必須將鄉村振興與全新城鎮化入手,開展雙輪驅動戰略,將城鄉經濟、體制、居民等看作統一整體進行推進。
推進城市鄉村元素的雙向互動,是有效實現城市鄉村融合前進的關鍵性基礎。在因素資源配置方面,鄉村資源因素向城鎮單方面流動是過去的城市化主要特點,詳細表現為鄉村人口以及土地資源等元素持續不斷向城鎮推進,城鎮的極化反應遠遠高于涓滴效應,鄉村長期處于一種被剝奪的角色。在新時代大環境中,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經由革新制度供給,推進城鎮優秀組成元素向鄉村流動,壘實城市鄉村融合的基礎元素[3]。經由推進城鎮資源、管理等要素向鄉村凈流入,有效實現人才資源、土地資源等良性聚集,推動農業現代化前進趨勢,實現了資源要素在城市鄉村空間領域的合理配置。與此同時,在統籌規劃城市鄉村布局以及優化鄉村“三生”的前提下,經由產業的振興、人才的振興等振興渠道,有效實現了鄉村全方位振興,推進了城市鄉村經濟、人口空間構造的分布持續革新優化,最終實現了類別不同但是品質相當的城鄉等值化[4]。
應該應用具備差別化、多樣化的渠道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現城市鄉村融合前進發展。多元化的自然環境、多樣化的人文環境需要符合順應具有差別的生活價值取向。在具有特色與獨特性的發展進程中推進鄉村振興以及城市鄉村融合發展尤其關鍵。依據鄉村資源特點,精確找出鄉村產業的前進趨勢,將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與城市鄉村融合前進。依據旅游資源的特點以及鄉村地理區域位置,合理有效設定整改與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通過鄉村旅游產業帶動鄉村三產融合發展進步??傊?,開展進行鄉村振興應該進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選擇應用合理的發展渠道。
新型城鎮化是通過人為中心,將高成效前進作為導向,將創新作為驅動因素,將城市鄉村合理推進最為基本特點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是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推動力量,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前進方向,推進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共同進步。
新型城鎮化應該將城市圈作為基礎,創設出城鄉一體的體系,建設網絡互動為前提的基礎設施,尤其是方便快捷的通勤交通,推進社會公共服務與社會事業向鄉村延展;創設城市鄉村一體化的資源融合市場,切實發揮城鎮科學的理念與資源向鄉村逐漸流入的重要作用,形成城市鄉村融合發展進步的無形網絡體系。村鎮是城鎮的尾、鄉村的首,也是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媒介與關鍵節點??茖W有效的村鎮體系,有益于形成層次分明的高效城鄉融合發展局面。開展進行新型城鎮化戰略,就必須設定規劃合理的城鄉體系、整改空間布局,發揮村莊—中心村—集鎮—中心鎮—各級城市—都市圈在城市鄉村融合進程中的多層次聯動效應,推進不同級別的城鎮在區域范圍中所形成的空間網絡,推進城鎮與新型鄉村的協調互動,實現經濟、生態由不平衡逐漸發展為相對平衡[5]。
城鎮化質量較低、鄉村發展水平落后是我國現階段城鄉發展所面對的嚴峻狀況。城鎮與鄉村是一個有機統一,新型城鎮化是城市高速率前進的關鍵保障,鄉村振興是有效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的城鎮化戰略協同前進,才可以有效實現城鄉融合前進。
1)應該創設完善的城市鄉村融合發展機制體系,推進城市鄉村融合發展以及城市鄉村元素的互相流動,妥善處理人員、土地、金錢等重要的問題。應該有效解決鄉村人口的大量流出與新生動力之間的平衡,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創設城市人才下鄉激勵制度。對于土地資源,應該有效解決好農村居民與土地、城市鄉村發展以及土地資源供給之間的關聯,革新優化農村承包地制度以及宅基地制度,創設集體性質的經營建設土地入市制度[6]。對于資金資源而言,主要是處理開拓資金的來源,提升資金實際應用成效、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等相關問題,創設工商資本加入鄉村振興的機制。對于產業而言,應該重視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有效發揮二、三產業的帶頭作用處,培養與幫助新產業,完善鄉村經濟多樣化發展機制,推進“三產”結合發展進步。
2)應該因地制宜革新優化城市鄉村整合發展模式,引領城市鄉村統一進步的具體實踐。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區域范圍之中人文環境、經濟發展層次具有很大差別,推進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詳細舉措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差別。首先,各個地區范圍應該在一體化發展領域之中有效實現關鍵性突破?,F階段鄉村的交通、環衛等基礎設備與醫療服務等公共設施依舊遠遠落后與城市的發展水平,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通常來說具備一致性的技術,在各個地區范圍進行推進的進程中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在城市鄉村融合前進的過程中,應該首先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并突破。其次,各個地區的城市鄉村資源各不相同,其風貌也具有很大差別,城市鄉村發展布局、詳細矛盾等都具有較大的差異,城市鄉村社區管理、人民生計類型等都十分不同。在鄉村振興以及全新的城鎮化進程中,應該依據實際的情況探索出適合本地城市鄉村融合發展方式,提煉出適合當地的融合模式。
3)應該創設城市鄉村融合發展平臺,推動全新型城鎮化應該將特色小鎮作為城市鄉村元素融合的關鍵基礎,創設城市鄉村互動信息園,發布城市鄉村創新信息以及相應的政策規定,建設城市鄉村協調統一發展的產業示范園,構造城鄉融合發展平臺,推進非農業產業以及農業產業的深刻交融合并,實現城鄉產業發展[7]。還應該構建起鄉村人口進入城市以及城市人員進入鄉村的培訓平臺,大力實現城市鄉村勞動力與人才的雙向流動,推進城市鄉村人員就業,減小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別,創設環境優良的安居樂園,增進提升對小區的環境整治管理,尤其應該關注垃圾分類工作的處理,推進城市鄉村生態環境的統一化治理,持續研究分析城市鄉村社會管理統一化的機制,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研究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城鄉結合型社區治理,推進城市社區以及鄉村治理的信息、經驗共同分享。
綜上所述,鄉村的發展與城鎮化看似相互對立,實際上二者有機一致,共同推動著城市鄉村融合發展進步。只有推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實現城市振興鄉村繁榮的優良發展。因此,制定鄉村振興以及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有機合理推動鄉村與城市現代化進程,是全新時代之下的重新構造城市鄉村關系、推進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基本渠道。本文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