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金國
【教學內容】
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信息窗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比”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吧,他可是個非常聰明、善于思考的大偵探。有一次,罪犯在案發現場只留下了一個腳印,但福爾摩斯就是根據這個腳印,推算出了罪犯的大體身高。你知道他是怎么推算的嗎?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一起來探究人體的奧秘。
(出示信息窗中趙凡的信息,情境圖)
師:這是趙凡同學身體的一些信息,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用算式表示趙凡同學頭部長與身長的關系嗎?
生:160÷25 表示身長是頭部長的幾倍。
生:25÷160 表示頭部長是身長的幾分之幾。
師:除了用算式表示頭部長和身長之間的倍數關系,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表示兩個數量之間關系的新方法———比。(板書:比)
【設計意圖:用警探破案的情境引入,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產生了迫切想知道人體奧秘的需要,教師順勢拋出“趙凡的人體比例圖”,學生找信息并解決數學問題,引出本節課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學生產生了“我要學”的強烈愿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比”
1.探究同類量的比。(第1 個紅點問題)
師:剛才,我們用160÷25 來表示身長是頭部長的幾倍,還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關系說成:身長和頭部長的比是160∶25。(教師板書兩種寫法、讀法、表示的意思)
師:“∶”叫比號,讀作比,那比號是怎么來的呢?一起看大屏幕。
師:我們再來看,比號前面的數叫作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作比的后項。比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板書,注意寫的時候從上往下的順序)仍然讀作160比25,現在你還能找到比的前項和后項嗎?那么160 比25 表示什么呢?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25÷160表示頭部長是身長的幾分之幾,用比又可以怎么說呢?
生:可以說頭部長和身長的比是25 比160。
(指名一學生板書:寫法、讀法、表示的意思,追問哪個數是比的前項,哪個數是比的后項)
師:160∶25 和25∶160,這兩個比一樣嗎?能隨便調換兩個數的順序嗎?
師: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比是有順序的,不能顛倒位置,否則比表示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師:現在,你能不能試著寫出一個比,表示趙凡身體其他部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在練習本寫出比)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身體上各部分之間的長度關系可以用比表示,透過這些比,我們感受到了人體的數學秘密。
師: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剛才這些比都是人身上的數據,都是長度間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板書)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
生:課桌長60 厘米、寬40 厘米,長和寬的比是60∶40。
生:我的體重是42 千克,同桌的體重是50 千克,我和同桌體重的比是42∶50。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同類量的比較。學生對于比是不了解的,因此,第一個比“160∶25”教師直接講解,學生初步認識后,獨立思考怎樣用比表示其他兩個長度之間的關系,這樣讓學生在思考、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比”的表象,感悟比所表示的具體意義,引導學生順利地從已知的“除法”過渡到未知的“比”。對兩個比的比較及教師小結,為學生理解比的具體意義做了鋪墊。】
2.探究非同類量的比。(第2個紅點問題)
師:(課件出示)趙凡3 分鐘走了330 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怎么解決?
師:這個算式能不能寫成比?
(學生寫出比)
師:這個比怎么讀?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下面信息中的兩個數量也能用比表示嗎?
課件出示練習題:
趙凡每天堅持跳繩240 個,用時2 分鐘。
趙凡買了6 個本子共花了18 元。
趙凡今年12 歲了,她從家到超市用了4 分鐘。
生:前兩題可以用比表示。后一題不行。
師:后一題為什么不行?
生:12 歲和4 分鐘是沒有關系的兩個量,不能寫成比。
小結:我們發現像剛才這些題目中兩個不同類量相除,可以
得到一個新的有實際意義的量,這樣的兩個不同類量只要相除有意義,就可以用比表示。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自然遷移出“用比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再次建立除法與比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比的意義的具體理解。】
3.總結比的意義。
師:同學們,根據前面的研究,現在你能說說什么叫作比嗎?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
生:我認為只要兩個數量之間有相除關系,就可以用比表示,
師:你們的理解都很到位。在數學上,把“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作比值。(板書比值的定義)
【設計意圖:學生在充分經歷用“比”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后,在心中已建立起比與除法的聯系,所以此環節中,學生對“比”的概念的抽象概括“呼之欲出”。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建模意識。】
4.求比值。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求出32∶5、12∶36 和420∶3 的比值。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觀察這些比值,你有什么發現?
生:比值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師:其實,比值就是一個具體數,我們在計算比值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用什么數表示。注意比值是分數時要化成最簡分數。
【設計意圖:除了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也是本課的知識重點,內容雖簡單,卻較為繁雜,通過三個練習及對比值的觀察比較,在整個理解比值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借助了除法,真正建立起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5.探究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比以及比各部分的名稱,學會了求比值,觀察黑板上的式子,想一想,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完成表格。
生:通過討論我們發現,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分數線、除法中的除號;后項相當于分母、除法中的除數;比值相當于分數值、除法中的商。
師:大家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我認為比的后項不能是0。
師: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是0?
生:除法中的除數不能為0,所以比的后項不能是0。
師:大家都這么認為嗎?有這樣一條新聞:兩支球隊比賽結果是2∶0。你又怎么解釋?
生:這里的2∶0 不是今天研究的比,我們研究的比是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比分不是相除的關系。
師:其實,體育比賽中使用的“∶”號,只表示哪一隊同哪一隊比賽,各得多少分,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比關系,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大家知道了嗎?
【設計意圖:表格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序整理,培養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借助板書、多媒體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系,感悟它們之間的區別,有利于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實現了自主學習。】
三、嘗試練習,鞏固“比”
師:我們通過趙凡身體上的奧秘,學習了比,會求比值,還知道了比、分數、除法的關系。
師:下面再來看看我們身體中的其他比:
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平均壽命是120 天,血小板的平均壽命是10 天。紅細胞與血小板的壽命比是( )。
師:說說下面的比表示的含義。
身高與雙臂平伸的比大約是1∶1;腳長和身高的比是1∶7。
師:(出示腳印圖片,長25 厘米,學生計算)現在你知道警探是怎樣推測出罪犯的身高了嗎?
師:你知道嗎,利用比的知識,從一張照片就能獲取大量的信息,比如建國初期比較有名的照片泄密案(幻燈片出示),所以我們要叮囑家人在朋友圈曬照片時,背景一定不要涉及軍事基地、限制區域等,做一個維護國家安全的小衛士。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鞏固本節課的新知,學生了解了更多的人體奧秘,根據腳長算身高與開課的導入相呼應,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價值與意義。】
四、學習回顧,總結“比”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幻燈片介紹黃金比。其實早在幾百年前,人們就知道了比,開始研究比,并且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比。把一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當較長部分與整體的比是0.618∶1 時,會給人一種美的視覺感受,這個神奇的比被稱為黃金比。
師:同學們,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夠發現更多數學的美。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總結,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分享這節課的收獲,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比,使學生再一次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