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燕
一年級《認識整時》的教學,教師往往只引導學生關注分針的走動變化,忽略時針和分針的聯動,這會影響學生后繼相關知識的學習。“認識整時”的教學可以采用如下過程幫助學生整體認識時針和分針的聯動變化。
1.靜態認讀鐘面。
在學生對鐘面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鐘面上的12 個數的順序和刻度劃分以后,教師出示顯示時刻為10:00的鐘面。
提出問題:這個鐘面上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生共同分析認讀方法:時針對準10,分針指著12,正好是10:00。
2.動態認讀鐘面。
教師引導:“事實上,時間在一刻不停地流逝,時針和分針也是一直在走動。你知道時針和分針是向哪個方向走動的嗎?”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日常的觀察,用手勢模仿出時針和分針運動的方向。
教師用真實的鐘面進行實物演示。教師撥動鐘面上的指針,引導學生觀察:“我們變個魔法,讓時針和分針動得快一些。時針和分針要開始跑了,誰跑得快呀?”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交流發現:分針跑了一圈,時針跑了一大格;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分針在動的時候時針也在動。
教師在鐘面上撥出一個時刻(11:00),請學生思考:現在是幾時?11 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對著誰;再想一想,從11:00 到12:00,分針和時針分別是怎么運動?引導學生感受分針和時針的聯動。
3.操作中感受變化。
請學生獨立撥出8:00、1:00、5:00等時刻,然后師生一起總結認讀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鐘面上的時刻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整時時,分針都指著12,這時時針對著幾就是幾時。
教師出示某電視臺少兒頻道的節目時間表,請學生按順序撥出其中整時的時刻。在整時的認讀中,感受時針和分針的聯動變化。
學生想一個自己喜歡的整時時刻,在鐘面上撥出來。再讓同桌讀一讀。
以上教學過程,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分針走的時候,時針也在走,為后續學習積累活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