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1997 年,中國化工網正式成立,標志著國內第一家垂直B2B 模式網站正式成立。不久,阿里巴巴在開曼群島注冊,1999 年5 月王俊濤建立8848,第一家B2C 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誕生,同年8 月國內首家C2C 平臺易趣網上線。1997—1999 年電子商務處于初始階段,網民數量極低,網絡對于大多數網民只是發送閱覽電子郵件和觀看新聞報道的途徑,技術條件差,網民上網習慣未養成,市場未建立。以8848 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網站雖然是當時最閃耀的那顆星,但初始階段的電子商務環境還是使得那顆閃耀的星暗淡、衰落、逝去。在那個年代里電子商務發展的條件極其艱苦。
2000—2009 年電子商務發展欲揚先抑。2000 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電子商務國際大環境惡劣,在此背景下我國電子商務也進入困難時期。2003 年,非典暴發并形成流行態勢,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但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傳染卻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轉好,讓電子商務進入到了普羅大眾中。2008—2009 年金融危機席卷而來,但我國電子商務卻成功的抵御了這次危機,化危機為機遇,電子商務的前景越來越廣闊。
2010 年至今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迅猛,在全民網購市場環境的建立、國家政策的不斷扶持、技術進步為電子商務發展打下強有力的基礎等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我國電子商務真正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1]。
1.2.1 電子商務平臺現狀
電子商務平臺是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的平臺。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涌現,我國電子商務平臺處于群雄逐鹿的時代。
以2019 年電商平臺間相互競爭為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電商平臺作為市場領先者牢牢占據著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為了維護自己的領先地位,在正面上防御來自京東的挑戰,側翼上防止拼多多、蘇寧等電商平臺的趁虛而入,像一頭老虎一樣嚴防死守自己領土的同時虎視眈眈的覬覦著其他平臺的領土。而京東作為市場挑戰者,正面對抗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平臺,企圖爭奪一部分的市場份額。拼多多、蘇寧易購、小紅書等市場跟隨者則避開兩大巨頭的正面對抗,拼多多利用微信軟件與極低成本的方式在市場中發展;小紅書、網易利用會員電商、社區電商等細分市場搶占先機;蘇寧則采用線下實體店與線上平臺相結合的方式保障自己的生存發展。其他一些較小的電商平臺作為市場補缺者,利用專業化的服務填補著大平臺忽略或是放棄的市場,逐漸擴充自己。
1.2.2 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1)消費者需求變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4G、5G 技術的支持下,利用手機便可實現電子購物的需求,當消費者需要一件商品時,可以同時打開幾家電商平臺,在不同的平臺商鋪中進行比較,選取物美價廉的商品。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產品間的對比會越來越精細,價格、品質、評論都會成為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條件。如今,購物前先觀看評論已經成為一種新習慣,差評、好評可以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層次一目了然。此外,經濟增長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產品的實用性,而更關注產品的智能化、個性化、舒適度等方面。當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水準后,追求貴就是好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一點在90 后消費群體的身上體現的更為突出,90后擁有父母打下的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前衛的消費眼光,對個性的追求更強,消費欲望更大。
2)電子商務平臺營銷方法老套。今天的消費者購買行為不再單純看自身需求,不再單純看產品,老舊落伍的營銷方法已經很難吸引到消費者。如今,他們更關注賣產品的商家,看商家的產品是否能打動他們,能否跟上時代的潮流,他們逐漸聚集在行業專家和市場領袖的周圍,所以如何利用新的營銷方法吸引顧客是電商平臺必須解決的問題。
3)營銷服務質量不足,誠信經營意識缺失。電子商務平臺商戶規模不斷膨脹,商戶數量急劇增多,電商平臺無力管轄每個商戶的商品質量,個別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電子商務貿易的虛擬性和高額的利潤欺瞞消費者,降低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影響了整個電商的口碑。
電商平臺將利潤的一部分或每單提成的方式捐贈給基金會或是需要幫助的群體,在完成社會價值的同時,平臺也可以收獲公眾好感度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建立等。利用“電商創造公益”的方式,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認為自己也在做公益,加大消費者對商品和自我的認同,為平臺帶來大量正面效益[2]。
隨著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大多數產品需要滿足消費者的想象和個性化需求。消費者選擇的商品不僅限于實用價值,還需要體現消費者的個體價值。如何使產品多變、創新,激發消費者強烈的好奇心,已成為每個產品開發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在電商平臺銷售中,提供一些在實體店或其他平臺里買不到的獨特商品。這種商品的倡導者在購買商品時注重“時尚”“獨特”和“潮流”,他們經常利用網上購物來滿足對個性化消費心理的追求。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紅透過微博、直播、小視頻聚集了大量粉絲。新浪娛樂曾經這樣歸納過網紅經濟模式:“以一位年輕貌美的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紅人的品味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款和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從中可以了解新時期網紅以高顏值、高品位突出市場,創造價值。電商平臺可以利用平臺完整的轉播矩陣,以“網紅”帶貨、直播售賣等營銷行為產生大量的利潤。此外,通過平臺良好的口碑及后續影響力的擴大,建立深入人心的品牌優勢。
但是電商不能單純的把“直播帶貨”變成一個傳播面積廣、流傳面積大的“吆喝現場”,通過直播可以將原來電視上30s 的廣告變成30min 的產品故事,甚至可以利用直播將線下的產品發布會轉為線上,不僅可以避免場地面積限制,還能講好品牌故事,讓消費者真正認可這款產品,而不是僅僅利用“低價”“限量”,甚至是“操作失誤、抓緊下單”等低劣的噱頭哄騙消費者購買[3]。
利用消費者瀏覽商品時留下的潛在消費信息,構建目標消費者的信息庫,將廣告宣傳精準投放給潛在客戶,將不同類型的廣告投放給需求不同的客戶,以適宜的傳播方式將產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能有效吸引消費者,避免宣傳資源浪費,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電商最注重流量。當前網絡用戶瀏覽商城平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預覽,因此,流量的特征是粉碎零散的,不再只局限于一個或某幾個電商平臺中,所以商家如果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就要搭建私域流量,構建全網營銷鏈接,讓商品信息以視頻、音頻、圖文的方式實現全網覆蓋。
私域流量的搭建也可以借助微信、QQ、微博、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利用其良好的社交屬性,為自己的商品尋找廣大的潛在用戶并將其聚集在一起,再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消費客戶。將用戶吸引到私域流量有兩種方式:1)利益導向,關注公眾號即可抽獎、邀請新用戶返現、下載就送現金等誘使消費者進入自己的私域流量。2)將產品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現給客戶,讓客戶發現這類商品對自己有實際價值,讓消費者主動關注商品,此類用戶不僅會變成自己的私域流量還擁有更高的消費需求[4]。
電子商務時代,企業應該更加注重營銷人員的誠信意識,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要求,從產品性能、商品物流和售后服務三個重要環節以用戶為中心,將誠信意識融入每一個銷售環節中,從根本出發,實現對產品名譽的總體維護,提升產品的口碑。
企業也要加強對營銷人員的監督管理,完善落實各環節管理制度的應用,建立專門的監督管制小組,同時還要增強企業營銷人員的專業技能素養,考察營銷人員的工作效率、業績,定期為其開展培訓,持續提升能力,將時代新理念不斷更新在企業文化中。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此次新冠疫情的暴發,給實體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的同時也幫助國民重塑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就像2003 年的非典,意外挽救了中國的電商行業,此次新冠疫情的不幸到來也給電商時代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后疫情時代,實體經濟與線下經濟的復蘇不僅不會阻擋電商發展的進程,反而還會相互融合,相互進步[5]。此次電商在疫情時期做出的表現,不僅為幫助國家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布局做出貢獻,還吸引了大量實體企業的目光,未來的電商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殘酷。誰能掌握新的營銷方法,創新營銷策略,引領行業發展,誰就能在未來的電商時代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