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北京地區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重鎮,藝術總成交規模就占了中國市場近半壁江山,所以它的一舉一動在業界都有風向標的作用。近期“2021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國際文物藝術品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國際文物博覽會”)就獲得了高度關注。從2007年首屆開始,這場博覽會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本屆也是中國首次匯集境內外諸多古玩商戶,共有近百家來自全球15個國家及地區的古玩商戶攜重器登場,在后疫情時代下為全球藏家呈現一場精彩的文物藝術品盛宴。
此次博覽會也傳出了兩大信息: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貿易平臺、北京博樂德藝術中心宣布建成和正式投入運營。這個全新的綜合藝術基地將對業界意味著什么?對古董商、畫廊、藝術機構以及觀眾而言有何實惠,能解決什么難題?我們采訪了保庫(博樂德)公司總經理劉宏劍先生,深度解讀一下北京打出的這張牌。
全球范圍內藏品可無憂流通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藝術品交易保稅問題。
保庫(博樂德)公司總經理劉宏劍先生在采訪中表示:“博樂德藝術中心位于北京順義天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這里有著三區疊加的優勢(保稅區、綜保區、自貿區),北京區別于上海、廈門等其他保稅區的地方在于,便捷的地理位置、利好的政策、專業的服務團隊。北京這次分別引進國際畫廊、國際古玩藝術機構、國際各大美術館及博物館、藝術基金會等機構。同時我們提倡一站式服務,點對點、釘對釘。通過專業、便捷的服務,給來自全球各地熱愛藝術的人士及機構提供最專業的服務。”
據了解,經過數次調整后,我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已降至1% 起(不同類別有不同進口關稅),進口增值稅調整為13%。高額的藝術品各項稅率,不僅使得國際重量級藝術品拍賣和展覽較難進入中國,也阻礙了中外藝術品的展覽交流,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海外文物的回流。此外,在文物藝術品進出關的過程中,入關手續、關稅保證金、倉儲物流等都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做支撐。
劉宏劍先生分析:“博樂德文化中心在區內享有‘保稅、免稅、免證的優勢,一是可以免去入境文物高額的關稅保證金及增值稅等綜合稅率,這樣就可以讓一些保價較高的文物(藝術品)進入區內進行展覽、文化及學術交流,公司還可以協助區外的博物館(美術館)等專業機構完成復雜的文件準備與報送等一系列專業的手續。二是地理位置和空間布局上的優越性,博樂德藝術中心距離首都機場只有12 公里的車程,地處臨空經濟核心區,這是在整個中國地區最便捷的文化自貿區;還擁有全國唯一專業的運輸通道,可以從飛機落地,通過提前文件報審,直接提貨到達庫房點交驗收,實現了機場與運輸的無縫對接,真正做到了點對點的服務體系,無疑在整個環節中保證了文物(藝術品)的安全。三是管理機制,都是采用博物館專業庫房管理系統。監管安全、運輸安全、保險公司全程鏈接,降低了保險稅率、還配備了標準的保稅和非保稅文物(藝術品)庫房……可以一站式解決很多痛點。”
此次博覽會匯集了來自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比利時、意大利、盧森堡、新加坡、葡萄牙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區的近百家古玩商戶及畫廊的重器參展亮相。其中,香港結海堂、北香港大觀堂、臺灣江記、臺灣疊壁山房等都帶來了精彩的文物藝術品。另外,國內的拍賣行永樂也在此次展示交易會上呈現了今年秋拍的重要作品。同時,此次博覽會開幕展覽還匯聚了來自9 個國家的14家知名藝廊,如立木畫廊、MDC 畫廊、Woaw gallery、空白空間、麥勒畫廊等。多家畫廊帶來的都是從國外直接運輸過來的當代藝術作品,當中不乏大件的裝置藝術品。
在走訪中發現,對大多數海外畫廊而言,此次進駐中國市場享受了很多便捷服務,不僅節約了成本,更是簡化了各項海關申報流程。展覽期間已經有不少畫廊在實現貿易額的同時也感受到拎包入住開畫廊的便捷。
引進輸出,打造國際文物藝術品的交流港灣
近兩年來,由于疫情影響,到海外征集或參與拍賣、參加博覽會購買藝術品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身處保稅區的博樂德藝術中心不只做文物的“倉庫”,還通過保稅拍賣、展覽等多元模式,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覽展示及交易平臺,不僅能讓境外藝術品在此展示、交流、交易,也能幫助畫廊與藏家、本地文化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博樂德將集聚全球頂級藝術及收藏機構,常年開設藝術展覽,文物藝術品展示或拍賣,讓收藏家在這里匯聚,打造中國境內最高規格的國際藝術品交流港灣。在這里,將積極探索文物藝術品存儲、運輸、展示一體化經營模式。此前,博樂德已成功舉辦數場保稅拍賣會,均為保稅無底價起拍,成交成績亮眼。”劉宏劍先生分享道。
在后疫情時代,這樣的模式讓我們不出國門,就能看到來自于全世界各地知名古董機構、國際畫廊,國際各大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精品;同時,還能解決中國文物回流的問題,也能把海外好展覽引進來,讓中國好展覽走出去。
劉宏劍先生介紹:“2021年7月23日,在濟南召開的全國博物館改革發展工作會議提出了六項博物館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其中‘完善征藏體系涉及博物館面向海外征集藏品的問題,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接收進口藏品已經免除了進口環節稅。而‘強化國際交流合作除了人才培養之外,更多是展覽的‘走出去與‘引進來。今年北京在依托北京市文物局舉辦文物博覽會的前提下嘗試這個模式,這也是國家的大方向政策。”
北京博樂德文化中心在正式投入運營后,就推出了兩個大型展覽“壯闊漣漪:留法藝術家作品展”與“啟航:從古代海上貿易到當代航運”。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國際的古玩機構、優秀國際畫廊長期進駐。
據劉宏劍透露,未來北京博樂德文化中心將與國外的博物館和機構溝通,將國外當代藝術向國內博物館推薦,將中國的展覽向其他地區輸出。
未來將形成一個新的藝術生態
不同于以往的“香港古董周”或其他文物博覽會,此次北京國際文物博覽會涵蓋了中西方的當代藝術和古董兩大部分。劉宏劍表示這是基于多年在一線市場經驗所做的決定。
“首先是考慮到未來的市場方向,喜歡西方藝術的收藏家也會看中國古代文物,我們也希望把中國古代文化傳給更多年輕人;其次,古代藝術和現當代藝術交融經常會碰撞出一個新的理念和思維,對藏家收藏或者展示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是我們非常開心看到的結果。”
此外,博樂德文化中心還可以幫助博物館進行文物預防性保護,滿足保護與修復的需求。
“目前國內眾多館藏及私人藏家的藝術品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護及專業知識的普及,首先需要專業的倉儲及藝術品保險機構的對接,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搬運及運輸,都是對藝術品的二次損傷,所以,我們運用大數據采集的預防性來做研究、不同媒介的包裝箱測試歸類、專業運輸車輛的箱體內部設計、搬運員工專業知識的普及等一系列專業問題進行研究、探索。此外,我們園區已有國內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不僅可以在區內把境外文物(藝術品)保養、修復好,還可以協助國內專家、學者了解到更多海外文物、藝術品的學術研究和交流,讓文化交融的同時,探索新發現。”劉宏劍這樣說。
從保稅入關、協助出關展覽展示、藝術品包裝運輸倉儲、拍賣,到藏家與機構之間的交流等一系列服務,很明顯,這片享有特殊政策的區域正在注入元化的活力,也為行業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模式。
劉宏劍說道:“這系列配套服務讓所有入駐的機構畫廊、古董商不再有任何的顧慮和擔憂,也會在未來形成一個新的藝術生態閉環。而整個生態鏈系統的成立,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機構一起銜接,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新的就業,又通過一系列的服務產業衍生出修復、保險、運輸等新產業,這樣也促進了本土的企業發展,同時增加稅收,是雙贏。”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