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恒
摘? 要:警察體能訓練是保障警察在處理突發事件的基礎,但體能訓練器材的不系統、訓練空間短缺等限制警察體能訓練過程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可視化監測、量化評估及科學管理,將多個功能訓練器材、紅外光電采集系統、人臉識別系統、數據LED顯示系統等組成,兼顧體能訓練的可視性和科學性,實現固定式體能訓練產品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智能化? 體能訓練系統? 警察? 物聯網? 大數據? 云計算? 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808;TP311.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Police physical training is the basis to ensure the police in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However, the unsystematic physical training equipment and the shortage of training space lim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e physical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objectives. The intelligent combined physical train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realize visual monitor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 number of functional training equipment, infrared photoelectric acquisition system,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data LED display system and other compon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isibi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physical training, to achieve the fixed physical training products intelligent,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Intellectualization; Physical training system; Police;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Visualization
警察體能(Police Physical Fitness)是一項綜合性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在各種復雜環境下實現體力、腦力和心力的融合,實現處理緊急突發問題的目標。因此,體能訓練(Physical Training)對警察體能提高至關重要。其不同于一般的身體鍛煉,不僅包括身體素質鍛煉,也包括提高作戰能力的身體訓練保障。當前警察體能訓練過程中,因為場地短缺、器材多樣、無法監測等問題,嚴重限制警察體能訓練目標的實現[1-2]。該文從警察體能訓練的現狀入手,分析警察體能訓練提升的潛力,提出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以期推動該系統在警察體能訓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 警察體能訓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的體能訓練訓練項目類別眾多,但警察體能訓練卻存在鍛煉手段少,科學性不佳等諸多問題。常用的體能訓練法主要涉及重復訓練、教練員的講解與示范、間歇訓練和持續訓練法。這些訓練法相對枯燥,很難調動警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更難以實現體能訓練大幅度提升的目標。
體能教練員專業水平不高,教練員的長期培養機制不健全。如北京市公安特警隊體能教練員多來自各個分隊,或是隊內資歷老的警員或是警長;河南警察基層的教官來源更為復雜,還包括為軍轉干部、退役的運動員等,這些教官本身就未經過系統科學的訓練,難以實現科學性體能訓練的目標。
另外,警察體能訓練的科學性不足,沒有系統監測警察訓練過程中的身體變化,運動素質、身體條件、身體機能的不同造成警察與警察之間個體差異大,難以用相同的指標或強度實現體能訓練的目標。特別是在高溫、長途作戰、夜戰等艱苦條件對警察的體能提出挑戰。而受訓警察自身也無法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個性化的訓練目標,有心無力的感覺在警察系統之中頻頻出現。而體能訓練將是保障警察生命力的護盾,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警察的體能成為當前重點。
2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的功能介紹
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Intelligent combined physical training system)是將固定式體能訓練產品使用過程中引入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即人臉識別+運動手環/智能手機+數據收集、LED顯示系統等先進技術,通過多重紅外光電技術進行數據采集,以核心算法為基礎進行大數據分析,將不同種類的訓練器材進行整合,成為有針對性的訓練系統(Training System)。相類訓練系統可以實現包括單杠引體向上及卷腹上、雙杠臂屈伸等上肢訓練、仰臥起坐、俯臥撐、腹肌訓練等腰部訓練、臺階訓練、肋木訓練、壓腿訓練等腿部訓練、甩繩訓練、吊環、彩虹訓練凳等全身訓練等十多種訓練功能[3-4]。
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的訓練器材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新型環保材料,以多立柱、彩虹膜頂景觀化設計,外觀大氣新穎,易于融入自然環境,不僅可以回收重復利用,更可以降低受訓人員的抵觸感。相類訓練系統根據人體結構生物學特點,結合人體測量學和工程學等指標進行設計,達到多人使用不干擾、多人識別等目標。此類系統可作為室外功能性訓練器材的綜合利用。同時它還具占地面積小,卻功能性強的的特點。小型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在有長5 m、寬8 m的跨度內即可設置[5]。
體能訓練人員需要進行某種器械的訓練只需刷臉即可登陸確認,系統可以根據前期設定的目標提出此次訓練計劃。并在訓練人員進行訓練時統計訓練數量、質量數據,同時統計訓練人員的心率變化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出進一步改善意見。另外,智能化組合訓練系統還可以提供智能人機對話,針對訓練人員數據變化進行友好語音提示,如提示“太棒了!你已完成20個俯臥撐!還差5個,加油!”等。通過此功能可以緩解訓練過程中的枯燥乏味,為被訓人員營造積極向上、舒適的訓練場景。
3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在警察體能訓練中的應用
傳統的訓練內容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個性化的培養目標,更難以把握警察個體的自身變化,智能化、系統化包括可視化都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訓練方案智能化建構系統”,可以實現個人、團體等不同層次的訓練方案訂制,而且能夠實現自動化訂制;另一方面,大數據的平臺可以實現一般訓練技能,即體育知識、肢體動作、視頻等資源的整合,能夠成為訓練骨干的得力助手,而且在訓練骨干短缺的情況下實現自主在線學習、交流互動,這樣,就能解決訓練內容不完善、訓練方法不科學等諸多問題,提高警察體能訓練水平,夯實警察戰斗力。
另外,設置或制定一個目標明確、科學性強、切實可行的體能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督促警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運動,養成終身訓練和鍛煉的習慣,把體能訓練視為工作的一部分,甚至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刻不容緩[6-8]。
4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在警察體能訓練中應用的潛力
作為警察技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加速警察體能訓練的科學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已成為警察未來必然發展趨勢。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一方面可以實現可視化監測,而且可以量化評估,對訓練過程進行科學管理,為警察體能訓練的全面落實提供支持與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大大降低訓練過程中的潛在傷病風險,提高警察的職業健康水平和訓練效果,為諸如公安、消防部隊、警察學校等不同平臺定制智慧體能訓練解決方案及專業化的服務平臺,具有良好的應用潛力。
當今時代,隨著犯罪手段的科技化、智能化和治安問題的日趨復雜化,警察的科技性元素也需要響應提升,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是提高警察身體素質的最基本的訓練,這也是使公安警察隊伍保持最高作戰能力的身體訓練保障[10-11]。
5結語
當前是智能時代,智能化產品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工作、生產、生活當中,智能化產品給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了變革。應用智能化產品進行警察體能訓練可以使訓練更加科學、規范、可檢測、可反饋。將智能化組合體能訓練系統應用在警察體能訓練中,并配合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可以進行針對性、全面性、科學性體能訓練,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吳金龍.北京市公安特警體能訓練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8.
[2]喬石.河南公安機關警務實戰訓練問題與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3]袁守龍.體能訓練發展趨勢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J].體育學研究,2018,1(2):77-85.
[4]孫越穎,杜文婭,楊玉海,等.現代反恐實戰化演練背景下的特警體能訓練體系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3):118-123.
[5]孔濰.公安院校教育訓練裝備保障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9.
[6]姜國富.國內外體能訓練研究的可視化分析[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
[7]周陶澤慧.國內外競技體育領域中體能訓練研究現狀比較——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D].延吉:延邊大學,2019.
[8]劉富順.警察院校學生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體系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8):74-76.
[9]郭冬冬,王斌,林惠茹,等.士兵軍事體能訓練表現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8):51-57.
[10]陳南生,劉莉,盛莉,等.我軍特種部隊實戰化體能訓練體制變革的基本思想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8):9-19.
[11]申玉波,陶良云,劉洋.智能化對軍事體能訓練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國防科技,2020,41(3):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