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11月26日,省教育廳召開廣東省網絡安全素養教育工作推進視頻會,總結2020年網絡安全教育成果,為2020年獲評示范區、示范校授牌,進行了經驗交流,并成立了網絡安全示范校聯盟,確定101所示范校為首批成員。省教育廳相關工作負責人和各地市教育局、2020年獲評和2021年申報示范區和示范校(園)負責人近200人參加會議。
會議總結中小學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創建工作。2020年初,省教育廳率先在中小學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年多來,各地各學校高度重視網絡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延伸到虛擬世界,創新網絡安全教育渠道載體、內容方式,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通過線上線下全面推進,擴大教育活動的覆蓋范圍,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樹立先進典型、打造優質網絡安全素養課例,加強展示交流,調動專職教研員、校長(園長)、教師、學生、家長等各方面參與網絡安全教育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機制;通過組織培訓,教研實踐,觀摩研討等活動,提升對學校、家庭網絡安全教育的指導能力;通過引導網絡安全教育進課堂,做到有教材、有課時、會教研,為下一步網絡安全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探索和保障。
各地各學校強化責任擔當,扎實開展新時期網絡安全教育工作,認真制訂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穩步推進,重視培育示范單位和先進個人,通過樹立榜樣和典型的引領和帶動,促進整體工作提升。同時,注重全程指導、幫助提高、跟進督促。為“網安校園”建設開局打下良好基礎,為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途徑。
會議提出:一是要加強工作機制建設、加大保障力度,把網絡安全教育工作推向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二是成立“省網絡安全示范校聯盟”,擴大示范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各地各學校按照三年行動計劃要求,認真制訂網安校園“百千萬”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到明年底實現每個地市有示范區、每個縣(市、區)有示范校。三是構建家校社共育模式。在鞏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促進網絡安全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省網絡安全地方課程為基礎,推動校本課程建設。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知識和認知基礎、成長規律,繼續開展爭當“e成長”網絡安全小衛士、小講師活動,構建家校社共育模式。
下一步,省教育廳將遴選網絡安全教育研究和實踐基地,搭建平臺,加強與行業協會和專業技術力量合作,助推產教融合。開展網安校園建設優秀案例征集、課題研究、微課大賽、知識競答等活動,全面推動網絡安全教育工作走深走實,不斷增強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
(省教育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