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珍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大模塊,它們之間同時也有著非常深入且緊密的聯系。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處理好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必不可少,只有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整體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對閱讀和寫作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科;統編教材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讀”和“寫”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同時也應該被每一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師所重視。讀寫結合的策略不僅符合目前新課標對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提出來的教學要求,而且也非常符合目前新時代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所提出來的整體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在統編教材之中落實讀寫結合的策略非常重要,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在教學中落實這種策略。在教學過程之中表現出讀寫結合策略的重要性,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手法,在寫作時提高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特點與讀寫結合條件
(一)從選篇看,體現讀寫結合
從語文的新課標規定來看,整體范文的標準不僅要符合時代需要,而且要比較典型、有代表性。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之中選取的文章普遍都是具有豐富內涵,且非常重要的名家名篇,整體的可讀性非常強。這些課程文章都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其中的名篇名作,將一些有益的知識記錄在自己的腦海之中,這種閱讀也會轉化成寫作的思維存儲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學生的心中。統編教材里的課文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自然景物、社會生活、人生體驗等,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打開思維、展開想象。此外還可以從統編教材的每一個專題之中學習不同文章類型的寫作特點,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之中,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也會有所提高。
(二)從課后習題看,突出讀寫結合
統編教材里的課后習題是學生學習知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總結并升華了每一篇課文或是每個單元的重要知識點,所以課后習題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過對課后習題的學習,學生能夠比較好地把握整體統編教材中重要的知識內容。尤其是每個單元課后設置的“課后小練筆”這一道題,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課后小練筆的做題要求是只有充分地對單元中的文章進行深入地閱讀和把握才能更好地解答題目。在完成這道“課后小練筆”題后,寫作者需要及時地領悟在課堂之中所學習到的新知識,并將其加以運用,真正地體現了“讀”與“寫”的有效結合,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在進行“課后小練筆”的寫作過程之中,可以注意使用一些模仿或是化用文本內容的方式,將文本之中的內容適當地運用寫作之中,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整體文章的記憶效果與寫作水平,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文本的整體遷移與運用的能力。長久而言,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及表達能力會逐步上升到新的層次。
二、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從閱讀中學習立意,明確文章寫作方向
文章中心地位的就是立意部分,立意就代表了整篇文章選擇了以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寫作,并且總體的中心立意是否突出而新穎,是否有自己存在的獨特意義等,都能夠體現出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合理。所以,在平常的課文教學之中,教師應該著重讓學生在課文之中尋找并領悟其中的中心立意以及重要內涵,從中感受到他人的寫作方式以及立意方法,一個好的寫作視角往往會直接影響整篇文章的整體效果。在教學之中,教師應該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之中就了解到優秀的文章是如何進行整體的立意的,并且從中去吸取一些可以被借鑒的精華內容,然后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這些借鑒來的內容。只有在閱讀之中學習了文章的基本立意之后,才能在寫作過程之中游刃有余,并且可以確立好自己文章的寫作方向。
(二)從閱讀中學習選材,豐富寫作內容
選材的主要意思就是根據文章的中心立意去選擇一些比較適合的,且能夠說明整體文章的中心論點的材料,能對整篇文章形成論據支撐。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在平常閱讀的過程之中,應該同時進行兩項任務,不僅要學習文章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且也要了解文章結合中心思想所展示出來的全部論據。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內容,同時也要看出這些內容想要表現的是什么中心立意。下面筆者從兩個方面來闡釋文章中閱讀選材的重要技巧。
第一,圍繞著寫作中心思想進行材料的選擇。比如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章是《慈母情深》,主要敘述了一位非常令人感動的母親的所作所為。文中舉出了很多相關的事跡來說明母親對“我”的愛,母親身上所具有的特點,文章從“陶罐煎藥”這個事例入手,表現出了母親對于“我”深刻的愛,即時是在藥碗里面加很多砂糖這一細節也體現出這一點,同時相關的事例還有母親為“我”準備的寒冬暖被,這些都為文章的中心立意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論據。而另一篇課文《松鼠》也是如此,詳細論述了松鼠的形態、顏色、外形、性格等等。在閱讀這兩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文章的內容選材告訴學生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自己的選材,具體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選擇新穎、生動的材料。這一類材料的重點就不會是為了簡單地說明文章的基本內容,相反,是想要表示一些比較新穎的想法,使整篇文章不落入窠臼之中,不僅僅是單純描寫一些陳舊老套的東西,而是能夠深入地表現出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這一類的材料能夠使文章增色很多,整體的文章也會因此而變得有特色,不再那么無趣以及乏味,同時這樣的例子可以讓文章的內容整體上更加飽滿,更為豐富多彩。比如,在小學中高年級統編教材之中,有一篇課文是《珍珠鳥》,這篇課文的整體選材非常新穎且生動,不是和平常一樣簡單描寫鳥的整體外表,還對其中隱含的意蘊——動物與人類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信任進行了深刻地描述,這樣的選材能夠讓文章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反而是蘊含了幾分新穎內容。在這篇課文之中有一句話的描寫被運用得非常廣泛:“鳥兒在人的肩膀上睡覺”。只是從這樣的一個很小的細節,我們就可以發現文章所蘊含著的無限深意,雖然看起來和一般的文章沒有什么具體的差別,甚至有一些平淡乏味,但在其中我們卻可以感悟到作者對鳥兒的深刻情感。所以,這也說明了在平常的閱讀學習的過程之中,教師應該要學生重點去看課文之中是怎樣選擇一些比較新穎的題材進行書寫的,可以讓學生用勾畫的方式來突出,讓學生能夠加倍注意,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對于細節多幾分關注,學會將這些微小的細節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之中。
(三)從閱讀中學習結構,增強寫作邏輯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統編教材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這些教材里的課文一般都是記敘文或者是寫人寫景類的文章,這一類文章整體的條理性以及嚴密性非常強,整體的結構也是非常清晰的,值得每一位學生進行相關的分析以及借鑒。所以在進行課文的講解時,應該讓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思路進行了解,明白文章是怎樣進行整體的謀篇布局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對這篇文章具有更加強烈且深刻的印象,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精心設計之處,又可以讓學生從文章的主體線索之中明白在寫作的過程之中應該如何書寫,大概分成哪些部分。同時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之中了解并分析文章的開頭、發展、結尾等,對文章的層次進行劃分。還要根據每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方式,學習構段手法,掌握段落的重要規律,使學生的寫作邏輯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在寫作上的表達也會更加出色,使閱讀真正地有利于寫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中的讀寫結合策略需要被每一位教師重視。這種讀寫結合的策略,可以讓學生進入到閱讀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也將在閱讀之中學習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于寫作過程之中,學生在閱讀環節中整體的積極性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所以,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中,應該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立意,明確文章寫作方向;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選材,豐富寫作內容;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結構,增強寫作邏輯,實現這幾大部分內容的提高與升華。這樣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也會更有自信,因為具有豐富的文化儲備,心中有想要表達的材料以及立意。這些對整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學科的發展以及優化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燕平.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182-183.
[2]張志娟.讀寫結合 以讀促寫——培養小學中高年級閱讀寫作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9(36):75.
[3]朱丹.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有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89-90.
[4]孫建勝.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
[5]楊慶華.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探討[J].漢字文化,2018.
[6]錢佳甜.讀得輕輕松松 寫得洋洋灑灑——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運用[J].名師在線,2018.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