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
【摘要】近年來,伴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教學環境以及課堂教學模式逐步發生了改變,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教育形式,具體表現為課堂教學內容與互聯網技術、信息手段等高度融合,借助智慧課堂教學方式打造高質量試卷講評課,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最終實現師生智慧生成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智慧課堂;試卷講評課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展開試卷講評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解題技能和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同時還可以借助師生合作互動以及交流探究等多種方式進行積極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試卷講評課還進一步承擔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主要任務,因此,借助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深入探究如何展開試卷講評課教學。智慧課堂具體是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構建智能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高效以及智能課堂,提升學生智慧發展水平。
一、借助智慧課堂挖掘海量信息,發揮試卷評價功能
借助智慧課堂網絡平臺可以詳細地呈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查閱學生每一次家庭作業、課堂測試以及月考情況等,教師從詳細的數據中獲取學生們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教師展開講評課提供數據支持,對于學生的物理解題情況形成總體性認識,同時為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抓住重點、后續教學等提供了多方面參考性依據。借助智慧課堂方式,快速捕捉學生做題信息,精準把握講評課重難點,為接下來講評課提供強而有力支撐。
在《我們怎樣聽見聲音》教學過程中,借助智慧課堂的方式對于試卷中的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得知學生錯誤最多的習題有兩個選擇題:
1.北宋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士兵們感知聲音的途徑是( )
A.空氣——耳膜——聽覺神經
B.大地——頭骨——聽覺神經
C.空氣——頭骨——聽覺神經
D.大地——耳膜——聽覺神經
2.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這是因為( )
A.月球上塵埃太多
B.月球上溫度太低
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D.月球上沒有空氣
在智慧課堂平臺上得知第一道題得分率為25%,而第二道題得分率卻為15%,兩個選擇題都是以生活為背景,恰當融入物理知識,主要是考察學生的物理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從智慧課堂上結果分析中得知學生的物理知識運用情況不是很理想。之后智慧課堂對這兩道題進行難度劃分,劃分為中等,之后統計分析中等水平學生錯誤率是最高的,從智慧課堂上得知學生的錯誤情況以及不同水平學生的答題情況,為教師后續進行詳細講解,抓住初中物理復習重難點提供了強而有力依據。
二、借助智慧課堂進行學情診斷,突出試卷講評價值
站在初中物理試卷講評的視角上分析,教師在上課之前具體分析學生試卷大數據,則可以進一步清晰明確把握全體班級整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個體性表現,大數據中所呈現的物理數據可以清晰地指向試卷講評的重難點以及學生課后物理知識學習需要補充的點。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展開講評課的內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重點突出教學內容,關注學生自我物理思維的形成,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思維知識框架圖,從而突出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價值。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教學過程中, 教師借助智慧課堂方式發現大部分學生錯了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同時也是課堂上經常講解的重點知識,
1.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其實驗探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光屏是為了驗證平面鏡所成像的虛實
B.將蠟燭靠近玻璃板的同時像將遠離玻璃板
C.做多次實驗獲得多組數據是為了減小誤差
D.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
從智慧課堂中可以看到有31%的學生選擇了B選項,教師針對B選項知識點進行重點解析,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將蠟燭靠近玻璃板的同時像也會靠近玻璃板,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物體與像之間的距離知識點。還有12%的學生選擇了C,C選項中進行多次物理實驗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縮小誤差,而且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隨意更改,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進行多次物理實驗的作用,有25%的學生選擇了D選項,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關系,與距離沒有關系。上述四個選項綜合性考察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同時在講評課講解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思維框架,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物理知識。
三、借助智慧課堂優化物理講評,享受講評學習樂趣
時常有物理教師認為試卷講評課教學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們對于初中物理試卷講評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借助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全新教學方式,充分利用PPT交互技術以及電子白板技術的方式,包含及時反饋以及互動交流等,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即時發送圖片、微視頻以及課件等,學生們還可以借助智慧課堂的方式隨時進行適當提問、搶答以及展開積極討論等,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打造輕松課堂教學環境,從而促使學生們在講評課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已經掌握了慣性的相關物理知識,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的方式將學生錯誤率高的習題上傳到平臺上,組織學生們進行討論與探究,
1.如圖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不需要控制小車每次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相同
B.小車最終會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C.如果小車到達水平面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小車停止運動時慣性也隨之消失
教師借助微課的方式為學生們發送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中主要圍繞機械能、力、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等物理概念進行了再次解說,幫助學生們深刻認識物理知識,之后學生們進行提問,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那么小車被迫停下來,究竟受到了什么樣的力的作用呢?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指導,物體停下來肯定是受到了阻力,那么小車和平面之間存在摩擦力,恰恰是因為摩擦力的存在才促使小車停了下來。之后學生們繼續探究,尋找正確答案,從牛頓第一定律中的得知選項C是正確的,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物理知識。
四、借助智慧課堂推送錯題系統,制訂個性輔導體系
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平板的方式與學生進行雙向互動,并詳細了解可呈現的試卷分析數據。為了了解學生試卷的錯誤率,提前將學生的錯題存在草稿箱中,然后對于錯題內容進行適當變形,之后推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利用智慧課堂進行作答,學生完成練習任務之后,在平板中隨即反饋學生的正確率以及其他選項的答題情況,便于教師快速抓住重點內容,再次對于初中物理試題進行恰當合理性講評,給予恰當合理的指導。最后,再次利用智慧課堂推送個性化學生作業,根據學生的試卷情況設定不同物理習題范疇,讓學生們進行練習,完成個性化輔導,智慧課堂在線進行批改與記錄,并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形成班級錯題本,打造系統化物理練習冊。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試卷習題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們進行作答:沖泡茶葉時,一開始茶葉漂在水面上,過一段時間后又沉入水底。下列對茶葉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茶葉漂浮時,重力小于浮力
B.茶葉沉底時,重力大于浮力
C.茶葉下沉時,重力小于浮力
D.茶葉上浮時,重力等于浮力
之后分析學生的正確率,選擇B選項的學生占據25%,由此可知學生們對于重力和浮力之間的認識不到位,教師則抓住重力與浮力相關知識點進行重點解析,幫助學生們從力的視角認識物體的沉浮關系,之后借助智慧課堂平臺為學生們推送類似習題,進一步深化學生們對于重力和浮力關系的認識:將質量是200 g的物體緩緩浸沒在原盛滿水的杯子中后,溢出160g的水,放手后,則物體最終會(? )
A.沉入水底
B.漂浮在水面
C.懸浮在水中
D.無法判斷
學生們在完成物理個性化作業的環節中,鞏固所學習物理知識,并打造屬于學生自己的個性化物理作業體系。
五、借助智慧課堂實現雙向交流,鞏固講評教學效果
為了避免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講評課中,教師可以挑選一位學生的物理試卷,通過教師平板發起討論,學生們在討論區針對物理試卷中的錯誤點進行詳細具體討論,并發表屬于自己的見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平板上看到實時發言,還可以進行評論與點贊操作,在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對于試卷內容進行總結,之后布置針對個人的物理作業。借助這種多樣化的線上交流方式,實現反饋評價的即時性,并極大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有效鞏固初中物理試卷講評的效果。
例如,《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最后一道大題的正確率不高,如圖所示:
小明在跑步機上鍛煉身體,設他在跑步機上以5m/s的速度勻速跑動30min,跑動的總動力為40N。求:
(1)他在這段時間內相當于跑了多少路程?
(2)他在這段時間內做了多少功?
(3)他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學生們各自圍繞習題進行商討,結合自己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從第一小題到第三小題一一進行解答。
學生1:已知跑步的速度和時間,根據公式S=Vt可求跑步的路程。
學生2:已知跑動的總動力和跑步的路程,根據公式W=FS可求他在這段時間內做的功。
學生3:已知做的功和時間,根據公式P=可求做功的功率。
教師:這道題主要考查了路程、做功和功率的計算,關鍵在于同學們對于各種公式以及變形的靈活運用,希望大家課下多多掌握物理公式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受到信息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往往是比較深刻的,而且物理智慧課堂背景下注重整合多種信息技術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試卷講評環節中,應當注重轉變物理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創新物理試卷講評教學方法,更好地將信息技術恰當合理性融入其中,發掘智慧課堂教學的優勢,從而構建高質量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
參考文獻:
[1]余偉峰.基于Aiclass云課堂平臺的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探索——以《密度、壓強》試卷講評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24):26-28.
[2]吳慧琪.大數據下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教學實踐與模式建構[J].廣西教育,2019(37):22-23,31.
[3]高健,晨曦.“五步法”提高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效率[J].中學物理,2019,37(18):49-51.
[4]王龍湊.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物理試卷講評課[J].中學物理,2019,37(16):40-42.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