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堅 梁倩怡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地處繁華宜居地段的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樂泉小學(以下簡稱“樂泉小學”)創辦于2015年2月,是一所年輕、充滿活力的公辦小區配套學校。目前,學校有48個教學班,學生1926人。學校秉承“禮以立校 樂以育人”的理念,注重辦學實效。學校教學工作主要圍繞“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跨學科綜合研究”三方面,探索以“課堂活動”為載體,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以生為本,嚴格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教研模式,提質減負,實現課堂教學優質育人。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鐘秉林說:“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亦直言:“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學生沒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缺乏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創新思維和能力,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很不利。”
自2021年“五項管理”和“雙減”政策頒發以來,樂泉小學在花都區教育局的指引下,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各級文件精神,正確理順“減負”與“增效”關系。從“教師思想認識”“課堂質量”“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家校共育”等方面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本學期,樂泉小學各教研組確立了“課堂提質”和“作業減負”為兩大教研根本任務,構建思維發展型課堂,成立骨干教師為核心的“作業項目研究小組”,有效推進“雙減”工作。
一、構建高效課堂,落實“減負提質”
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如何在育人中堅定理想信念,拓寬學生視野,增強綜合素質?圍繞這兩個問題,樂泉小學以實踐探索為研究基礎,尊重學生天資與性情,指向理想與抱負,呵護興趣、激勵志趣,構建思維發展型課堂,探索“減負提質”良策。積極探索思維發展型課堂實踐路徑,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習力,努力實現課堂“減負提質”目標。
(一)領導重視,率先垂范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減負提質”的關鍵。10月26日,樂泉小學校長張志堅率先為師生上“構建思維發展型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專題研討課,引導教師切實研讀課標和教材,明確育人思想;指導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習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達成“減負提質”目標。自學校落實“雙減”政策以來,堅持加強教研教改工作,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夯實“雙減”的基礎與保障。要求教師關注教學中的“思政教育點、生命教育點、合作活動點、視野拓寬點和思維發展點”,實現課堂教學優質育人。
(二)聚焦課堂,優質育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胸有成竹技自精。教師好的學養和精妙的授受方式,自然有利于高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目前,學校各教研組圍繞發展型思維課堂教學研究,建立以“主題式課例研修,打造研修共同體”的模式進行集體備課、議課。以開展學生“思維導圖”特色作業為研究抓手,在課前——課中——課后培養學生用圖形、圖像等思維工具將思維過程顯示出來,把隱秘的過程透明化,讓思維變得更有序和有效率。同時,激發學生查閱資料,學會總結歸納和大膽創作的潛能,從學習方法與教學方式上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都能得到發展。
(三)以生為本,轉教為學
比如,樂泉小學語文科教研組長黃禹教師跟大家分享落實語文課堂的“轉教為學”相關舉措。本學期,在學校全學科教研主題的帶領下,語文科組教師緊緊圍繞“作業設計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一主題,有針對性地設計分層作業,把單一的書面作業變成多種形式的成果展示:思維導圖、課前資料查閱、字理收集、習作圖文并茂,詳實的書備等,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吃透教材,力爭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
語文教師結合單元編排特點和學情分析,精心設計《預學單》,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鼓勵學生講一個民間故事,為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二、規范作業評價,落實“減負增效”
2021年,教育部將“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實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和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明確要求,旨在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減輕學生負擔并不代表著沒有作業,課后練習包括重復性訓練與實踐性活動等都是檢驗知識理解與運用的重要手段。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要深入研究‘減什么’,多樣化探索‘如何減’,關鍵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變革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為此,樂泉小學針對學生的作業減負增效問題,制訂并推行“作業每周定期評價”制度,全面提升作業管理效能,嚴格推行“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要求,教導處注重過程性督導監控。
(一)巧設作業,督研并重
精心做好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提高教與練的效率,唱好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頭戲”。學期初,樂泉小學圍繞作業的設計、布置、批改等重要因素召開教學研討會,確立每周作業檢查方案,檢查內容包括:1.作業布置(書面作業、實踐作業、作業量);2.設計特點(是否結合教學目標分層設計和難度適中);3.作業批改(批改情況、是否落實二次批改);4.佐證材料(作業照片、實地咨詢學生了解作業用時);5.作業總評(作業質量和教師批改質量)。
比如,英語科設置了綜合本和閱讀卡兩類特色作業。綜合本幫助學生梳理單元重難點知識和語法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筆記本的角色;而通過閱讀到完成閱讀卡的制作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豐富的語言輸入和語言體驗、形成語感、擴大視野、獲取文化知識、形成文化品格。
數學科遵循“雙減”政策指導精神,倡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采用動手操作實踐的學習模式:1.小組合作思考,動手趣剪趣畫;2.思維導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升知識梳理能力;3.開展“數學課堂小精靈”調查問卷。科任教師下發《數學調查問卷》,分階段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最大收獲,回顧學習成果,提升學習自信心。
“作業每周定期評價”工作納入學科固定教研內容,形成常態化、規范化、實效化的管理常規,做到“督”“研”并重。
(二)教學相長,達成實效
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樂泉小學“作業每周定期評價”工作開展以來收到一定的工作實效:一是學生得到發展。每周作業檢查起督促作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習慣,終生受益。二是利于教師掌握學情。作業定期檢查反饋出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教師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及時調整作業內容、數量和難度等,促使教師更認真地開展作業分層設計。三是教學相長。作業檢查反饋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重要橋梁,及時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困惑,有效督促教師短期內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作業管理的總體質量。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負擔減輕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面向2035年未來教育,樂泉小學將與時俱進,行而不輟,素質育人,繼續賦能增效,讓“雙減”工作真正落地。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