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周
【摘要】學習策略是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我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在“讀寫”方面碰到的各種困難,及時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本文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結合筆者在讀寫課堂中的教學思路,談談如何在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高年級讀寫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主題意義;高年級讀寫課;學習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是在國家“雙減”政策的時代背景下,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英語高年級的Read and write部分內容,一般是由一篇短文(或一個對話)、一組練習題和一個任務型活動組成,用于復習和鞏固本單元主要知識點,適當拓展語言運用。其教學目標為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對話或短文內容,完成評價學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練習題,以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形成持續的閱讀能力和寫作習慣。例如, PEP教材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主題是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規則。Read and write讀寫板塊是本單元第五課時的內容。經過前面四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基本熟練掌握了關于交通方式的短語表達和交通規則的句子表達,學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詢問別人或對別人的詢問進行回應,并相互了解了各自上學時采用的(或喜愛的)交通方式。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是對該單元內容的一個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解讀文本,了解不同地區的學生采用什么交通方式上學,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拓展練習和寫作。
下面就以這節讀寫課為例,講述筆者如何在Pre-reading(讀前),While-reading(讀中)和Post-reading(讀后)的課堂框架下,指導學生自主解讀和深挖語篇信息,并圍繞“人與社會”教學主題,談談在小學英語高年級讀寫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策略的一些做法。
一、Pre-reading(讀前)
這個環節主要滲透的是交際策略。筆者在Pre-reading環節通過Greeting & Free talk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主題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打好基礎。Sharp eyes的課前游戲,匯總學生在A部分Let's learn部分所學的各種上學方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背景知識,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積極地與同學交流。
二、While-reading(讀中)
這個環節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
1.打開話題,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
在新授課前,筆者在課堂中呈現了課本第18頁吳一凡爺爺躺在病床上的圖片,先讓學生進行大膽地預測: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一方面檢測學生對課本內容的預判情況,另一方面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通過想象談一談:What is Robin doing? What does Robin say, so Grandpa says“Thank you, Robin.”
2.通讀文本,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1)第一次閱讀: read and find. 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找出文章表達的大概意思。What is the text about?(A. Different ways to play sports. B.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通過主題的引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大家更愿意參與到交際活動中來。
(2)第二次閱讀: read and count.(出示圖片,讀一讀,數一數)How many ways to go to school in the text?
(3)第三次閱讀: Read and underline.讀一讀短文,用“____”標出文中出現的交通方式。
筆者在課堂中先呈現只有圖片的文本讓學生猜一猜文本會談論哪幾種交通工具,再通讀文本畫出文中出現的幾種交通工具,以此產生信息差。同一個問題分兩個步驟解決,這樣既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培養了他們讀圖的能力。
3.圖文精讀,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1)第四次閱讀: Read for details. Read Para. 1-4 with pictures. Introduce the four cities and learn th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process.
(2)第五次閱讀:Read and judge.(讀一讀課文,判斷正誤或回答問題)
(3)第六次閱讀:Read and think. Q:Does everyone in the text go to school?
A:No. Robin doesn't go to school.
這里是圖文精讀環節,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人文環境及其上學方式選擇的特殊與必要性,再以文本判斷與問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結合聽說,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
(1)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text: emphasize the liaisons, teach Ss to read first, Then listen.
(2)Sum up: Let's recall the four ways of traffic, write and draw the mind map on the board.
筆者在課堂中進行了回顧與小結,并在聽的環節進行語音語調意識培養、掌握文中句子的連讀現象。
三、Post-reading(讀后)
在這一環節,筆者主要通過規則匹配了解交通規則并滲透交通安全教育,然后創編規則,通過觀看違反交通規則的圖片來說規則,最后完成以“Suggestions about the traffic”為主題的海報設計,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中去,通過積極的思考和創作,內化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在小組活動中,通過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學生有效地利用了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小組成員之間積極地與他人合作,相互配合。從匹配規則,到創編規則,再到海報設計和展示,凸顯了小學高年級讀寫課“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學習任務和素養發展提供支持和引導,確保學生在真實的、有意義的主題背景下,對主題意義、相關語言及文化內涵有深切的感知和辨析,實現對主題意義的深刻理解與升華。
學生的學習策略形式多樣,在課堂中的使用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在小學英語高年級讀寫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根據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鼓勵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情境體驗、小組探究、仿寫創寫、個人展示等方式來學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而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欲速則不達。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摸索、實踐和總結,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更真實的主題語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本文為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課題“小學英語高年級讀寫課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LCJY2003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游海燕.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8):14-20.
責任編輯: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