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琦
摘要: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管理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制度、建設到實施都應該因地制宜開展系統的改善和建設。教師應積極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成為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基本方向。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 ? 管理體制? ?教育投入
一、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2004年,中央黨校組織的“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調查課題組”先后奔赴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發現我國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輟學率出現了較嚴重的反彈,與2002年統計的小學和中學入學率分別達到了98.6%和90%不符,輟學率遠遠高于“普九”所規定的3%,很多地方甚至達到了6%以上,一些農村學校不惜采取造假的辦法來完成“普九”任務,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國家已經認識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所以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國家要加大宣傳力度,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為農村服務的體制,強化執法主體地位,預防輟學率的上升。
二、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策略與反思
國家應明確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起一個充滿活力、運作規范的教育秩序,讓不同學校有不同定位,鼓勵優秀教師和其他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向弱勢人群傾斜。
第一,作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和指導思想,國家應鼓勵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資源情況自主地決定包括代課教師、教師編制、教師待遇在內的教師政策,自主決定教育結構和比例、學校布局等教育規劃,自主決定學校教育模式、培養規格等,從而形成各地多樣化的、生動活潑的教育生態,進一步落實校長的辦學自主權。國家應建設“服務型政府”“有限政府”,把大量不需要校長管理、審查、規范的東西,徹底還給基層,還給學校。認真研究解放教育的辦法——解放學生,把學生從分數的牢籠中解放出來,讓個性得到尊重,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同時,國家要解放教師,讓他們不再成為教學考試的囚徒,享受教師這個職業帶給他們的尊嚴和快樂。
第二,國家應落實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的政策,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通過對民辦學校的分類管理、對義務教育階段非營利學校的補助、民辦教育教師與公辦教育之間的正常流動等措施,給民辦學校更大的生長空間。同時,國家應主張進行改制試點,通過股份制改造,將一部分公辦大學轉為社會所有制,交給高科技企業舉辦,或者讓一部分高校與國外著名大學合作辦學。
第三,國家應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隊伍建設保障機制,加強農村中小學編制管理,高度重視解決村小缺編和教師配備問題,按村小學生人數合理配備教師。同時,國家要完善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管理體制,依法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嚴把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入口關,堅持從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中擇優聘用(任)教師,建立新聘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另外,國家要嚴格執行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凡在農村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對違背《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相關規定的教師,一律撤銷其教師資格。
第四,國家要保護和利用好教育資源。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應該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和管理,保護和利用好教育資源,防止教育資源的流失,對撤并學校的可用設備、設施,要劃歸合并學校繼續使用,對土地、校舍等其他固定設施,首先要用于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其次用于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開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第五,國家要積極化解學校債務,高度重視學校債務問題,按照政府的要求,將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予以化解,堅決防止發生新的義務教育負債。
參考文獻:
[1]張軍鳳,王銀飛.平等配置義務教育經費——兼談“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體制[J].基礎教育參考,2005(1).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