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妹
摘 要: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確實生活是學生道德成長的沃土,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源自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切實踐行生活教育理念,依托學生豐富的生活實踐體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學習,在身邊的榜樣引領下成長,在生活情境體驗中感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現、體驗感悟、反思總結,從而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為學生的一生幸福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生活實際;榜樣引領;生活情境體驗
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確實生活是學生道德成長的沃土,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源自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切實踐行生活教育理念,依托學生豐富的生活實踐體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學習,在身邊的榜樣引領下成長,在生活情境體驗中感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現、體驗感悟、反思總結,從而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為學生的一生幸福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在具體生活實際中學習
道德內在于生活實踐之中,它是生活構成的重要因素。道德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學習,必須是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向生活學習,這也是德育課程改革的主導思路,更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主要倡導的學習方式。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環節是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分享他人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從而獲得道德的成長。例如,在教學《我們愛整潔》一課時,教師通過設問“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不整潔的現象呢?”以此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自己以及身邊同學的一些不太整潔的現象:一邊吃蘋果一邊玩小汽車,手上的臟東西和細菌都吃入嘴中;在書房看書的時候,書桌上到處都是垃圾,一邊看書還一邊啃手指……通過交流,學生們發現了許多在生活中人們不愛整潔的壞習慣,此時再適時引導學生說說保持整潔的好辦法,有的學生說用完毛巾后洗一洗再掛起來,有的學生說洗臉時記得洗眼角和脖子……學生們交流頻頻,收獲多多。生活實際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道德成長的源泉與活水,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學習。
二、在身邊榜樣引領下成長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生活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引領也是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榜樣有著巨大的示范作用,能引起人們模仿的內驅力,更能引發人們對自我的反思。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形象化,對于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特別有效。特別是如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所列舉的榜樣都是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甚至就是他們生活中所經常接觸的身邊的榜樣,這樣的榜樣更容易被學生們接受,學生們也更愛學習、模仿。因此,在這樣的榜樣引領下,學生們的道德素養能夠得到不斷的成長。例如,在教學《養成整理的好習慣》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已經養成好習慣的同學們,說說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們發現了身邊有不少已經養成好習慣的同學,有的能夠按時起床不賴床,有的能夠自己整理自己的小書房,有的早已做到了作業專心不拖拉……就是這些生活中所熟悉的身邊榜樣,給班級里其他的學生在習慣的養成方面以許許多多的啟示,在這些身邊優秀榜樣的引領下,學生們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了成長。
三、在生活情境體驗中感悟
生活是日常的,并不能完全按照計劃生成與發展,而道德教育對于人的成長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一些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有設計的生活情境體驗中獲得成長與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就設計了很多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體驗,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好這些生活情境體驗,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特別是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講,他們還沒有形成自覺反思的意識,在生活情境中的道德理解與領悟能力也有待提升,而教學活動中的生活情境體驗便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幫助學生們逐步形成道德判斷、辨別能力。例如,在教學《花兒草兒真美麗》一課時就設計安排了這樣的生活情境體驗:同學們,春天來了,大家一起到公園里去踏青。公園里的花兒可真美啊,那么鮮艷,那么燦爛,真是惹人喜愛,一盆盆杜鵑花燦爛得真讓人心醉。同學們,這么漂亮的花朵咱們去采一枝插到花瓶里,搬一盆放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好不好?通過這一問題,帶領學生進入生活情境體驗,引發學生的道德思考,從而形成自我的道德感悟。通過入情入境的生活情境體驗學生們明白了公園的花兒是不能隨便采摘的,大家要愛護花草,公園的花兒是供大家欣賞的,更不能私自帶回家。特別是對于現實生活中地震逃生、火災脫險等特定的情境,是無法在真實生活中體驗的,因此必須要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體驗使學生獲得預備的知識與技能,學會妥善面對、處理類似問題的技巧與能力,從而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險情時發生無畏的災難。例如,在教學《花草面前要小心》一課時就要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體驗,讓學生們明白有些花草看著很漂亮,但它們是有危險的,有的有毒性、有的很容易引起過敏、有的有刺很容易扎傷,所以和花草樹木在一起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體驗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從而獲得道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彩平.怎樣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