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芳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育人工作必須回答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育人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明確教育的根本方向和目標,深化新時代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鑄魂育人、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是新時代育人工作的核心內容。
鑄魂,也即是鑄塑人深層次的思想靈魂,打造個體獨特的精神標識。由信仰信念信心構筑的精神高地,是人類思想靈魂生成的基礎和個體精神動力產生的源泉。做好新時代鑄魂育人工作,根基在于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用馬克思主義鑄牢科學信仰之魂。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靈魂。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思想理論,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是科學信仰之花永不凋零的青春密碼;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是扎實推進鑄魂工程的首要任務。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鑄牢理想信念之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彰示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使我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準確把握現階段黨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教育引導人們從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層面深化認識、增進認同、強化共識,有助于培育更多更加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忠實擁護者和奮勇拼搏者。
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鑄牢精神動力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偉大夢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懷信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強國征途中,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更需要引導人們用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砥礪強國志、力踐報國行,自覺做走在時代前列的追夢人和鑄夢人。

立德,旨在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把握正確的道德方向、原則和立場。立德樹人要堅持道德教育為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涵養作用,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以社會主義道德觀錘煉道德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觀的踐行和培育要求廣大青年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為目標要求,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道德,在崇德向善中錘煉品質。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價值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將核心價值觀歸結為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并用“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空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來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以及個人成長具有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途徑,使之內化為人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以此帶動人人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以“五育并舉、德育為先”育人觀提升全面素質。德、智、體、美、勞五者之間相互聯系、辯證統一。德育居于首位,是方向,具有統帥作用,為智、體、美、勞定向鑄魂;智育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為其他各育儲備智力;體育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美育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勞動教育引導人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培育勞動精神。把德育放在國民教育的首位,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是協同培養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全面、特長鮮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文化為人所創造,也在潛移默化塑造著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文化人,就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構筑人的精神家園。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精神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解決人類難題、調節社會關系、鼓勵向上向善的豐富內容和多元價值。例如,“道法自然”“天下為公”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革故鼎新”“安民富民”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見賢思齊”“孝悌忠信”為道德遵循提供有益啟發。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功效,既要講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又要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涵養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滋養精神根脈的豐厚養料。
用革命文化激發精神斗志。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革命文化,精辟總結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高度評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范和黨性修養,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凜然正氣和高尚品德。這些都是革命文化的內在呈現和高度凝練,是革命前進道路上戰勝艱難險阻、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好革命文化,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加強對革命文化時代價值的闡發,以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頑強斗志,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推向前進。
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精神世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不僅要學習感悟“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等彰顯的先進特質和優秀品質,還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傳遞的時代價值。同時,我們還應融會貫通世界文明發展大道上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發揮先進文化引領文明風尚、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