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創
近年來,視頻自媒體的用戶與生產者都在迅速增加。視頻內容生產的技術門檻較高,流程環節更為復雜,生產成本遠比文字自媒體高,因此對于視頻自媒體而言,盈利與否對視頻自媒體的內容生產的穩定性、持續性有著密切的影響。
對于以用戶生產內容(UGC)為主的視頻平臺而言,視頻類自媒體對平臺的內容數量與內容質量有著直接的關聯。不少平臺都會根據視頻類自媒體視頻內容的播放量給視頻類自媒體用戶提供創作激勵。譬如,UGC平臺西瓜視頻、嗶哩嗶哩等都推出了創作激勵計劃,只要用戶達到了一定的內容發布門檻,就能開通創作激勵。創作激勵與視頻的播放量直接相關,平均每一千播放量可以獲得2-6元收入。
創作激勵實際上是對自媒體進行內容補貼。只要視頻類自媒體創作者達到了一定的創作門檻,便能開通創作激勵功能,長期、穩定地獲得平臺方的補貼。內容補貼的好處是,費用全部由平臺提供,不需要創作者考慮任何其他因素。但其不足是費用并不高,如果創作者希望單純依靠創作激勵獲得較高的收益,則存在較大困難。
UGC視頻平臺的發展,需要通過優質內容吸引用戶,而內容則主要依靠創作者提供。因此平臺之間的競爭,一定程度體現為對優秀創作者資源的競爭。通過簽約合作的方式獲得創作者,則是平臺爭奪優秀創作者資源的重要方式,也成為了部分視頻類自媒體重要的經濟收益途徑。
由于各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競爭愈發激烈,因此平臺方會通過與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視頻類自媒體簽約,并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達到穩定創作者的內容發布頻率、增加創作可持續性、排斥競爭對手平臺的目的。
對于知名度與影響力較高的視頻類自媒體而言,平臺方會提供較有吸引力的經濟收益以爭取簽約合作,部分較為優秀的視頻自媒體所獲得的簽約費用能達數百萬元不等。在當前UGC視頻平臺競爭日益激烈的格局下,選擇與平臺方簽約,對于有一定內容質量、內容創作可持續性較強的視頻類自媒體而言,是一條較為合理的路徑。
視頻類自媒體與傳統媒體都具備大眾媒體的屬性,都是通過內容制作、內容傳播獲得受眾的注意力。視頻類自媒體的定位千差萬別,廣告主會根據不同視頻類自媒體的具體定位與內容的風格,挑選出具備一定大眾傳播能力與影響力的視頻類自媒體,并通過付費的方式傳播廣告內容。
目前,視頻類自媒體的廣告內容合作主要有主題定制廣告、植入廣告、動態廣告。主題定制廣告是根據廣告主給出的廣告內容需求與主題完成視頻內容;植入廣告是視頻類自媒體在自行創作的視頻內容中,通過口播、畫面展示等方式植入廣告主提供的內容;動態廣告是視頻類自媒體用動態功能發布廣告主提供的信息。
三種廣告方式的費用一般依次遞減,主題定制廣告的收入最高,植入廣告次之,動態廣告最低。這三者需要視頻類自媒體創作者投入的時間、精力與內容制作成本也依次遞減。一位自媒體傳媒公司創始人告訴筆者,主題定制廣告收入占據到90%成熟視頻類自媒體賬號的大部分收入,是當下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有學者考察國外的社交網絡發現,廣告同樣是社交網絡自媒體最重要的盈利方式。
當視頻類自媒體積累了一定的粉絲數量時,結合自身定位為受眾提供需要的產品或服務便成為一種有效的盈利方式,從而將內容價值轉換為衍生創作經濟價值。
垂直視頻自媒體是指在特定的領域中進行內容創作與傳播,能夠體現一定專業性的自媒體,譬如財經類、汽車類、3C產品類、母嬰育兒類等。這類自媒體獲得粉絲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能夠提供可信賴、有知識性的內容,能夠體現一定的專業性,積累自身的公信力。
為受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對自媒體的運營能力要求較高。一方面自媒體本身的定位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同時在受眾中需要有一定的可信度,此外還需要具備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開發能力。此類盈利途徑的優勢在于,一旦產品或服務獲得市場認可,便能夠獲得較為持續的收益。
提供定制化服務是視頻類自媒體創作者利用自身掌握的技能為特定受眾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產品或服務。此類自媒體由于自身內容定位的特殊性,難以提供大眾化、規模化的產品或服務,但卻能提供附加值較高的定制化產品或服務。
譬如,專門講解裝修知識的視頻自媒體可以通過提供裝修設計、施工、檢驗等服務,從而獲得較高的收入與利潤。一名嗶哩嗶哩的錄音領域自媒體博主告訴筆者,他的主要收入來源則是為一些公司、電視臺等提供攝影棚的設計與搭建服務,而相當一部分市場需求是由于觀看了他的視頻,對視頻內容的專業度較為認可,建立了信任感,進而聯系并購買服務。
這類自媒體的盈利途徑往往不太為大眾所了解,但卻能產生較高的經濟價值。但此類自媒體的定位往往較為特殊,并且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性,才能獲得受眾的認可并愿意支付較高的費用購買服務。

視頻類自媒體的盈利方式與特點
平臺活動收益是指以視頻內容參加視頻平臺舉辦的活動,從中獲得的獎勵性收入。受眾打賞則是來自粉絲出于對內容的認可或喜歡,主動給自媒體創作者經濟獎勵的收入。視頻平臺出于激勵用戶創作內容與議程設置的目的,會推出各種時效性較強的創作活動,自媒體用戶一旦參與獲獎,便能獲得平臺方發放的獎勵金。
活動收益的特點是不與視頻流量相關,單純依靠平臺編輯根據評獎標準對視頻內容進行評定,對于一些處于起步階段的自媒體而言,活動收益是一個擴大知名度,表現內容質量的有效途徑。但活動收益的不足之處則是持續性較差。
觀眾打賞盡管已經廣為人知,但多發生于直播領域中,在網絡視頻中盡管存在,但無論是打賞數量還是打賞金額都較低。因此對于視頻類自媒體而言,觀眾打賞僅僅是一個補充性的收入渠道,難以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
目前,上述六種盈利方式是視頻類自媒體主要的盈利方式,如表所示,不同的盈利方式各具特點。
當下,廣告內容合作仍舊是大多數視頻自媒體的主要收入途徑,因此視頻類自媒體的商業價值也與其具備的廣告投放價值息息相關。此外,自媒體內容與廣告信息的融洽度,同樣影響著廣告主的投放意愿。譬如,一個定位于電子產品評測的視頻自媒體,能夠更加自然地將廣告信息植入到內容之中,則廣告效果與傳播反饋更讓品牌方與粉絲接受,廣告價格也往往更高。
與文字創作相比,視頻內容生產的技術門檻與生產流程要更復雜、成本更高。因此視頻類自媒體盈利與否也影響了視頻自媒體內容生產的持續性、穩定性。當前,視頻類自媒體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平臺方、廣告主與粉絲,盈利途徑主要有平臺的內容補貼、平臺的簽約合作、廣告內容合作、大眾化產品或服務、定制化產品或服務與平臺活動收益和觀眾打賞收益等,其中廣告內容合作是大多數視頻自媒體的重要盈利途徑,而此類盈利方式則與視頻自媒體本身的定位息息相關,不同定位領域的自媒體可能會有較大的廣告價值差異。但無論選擇何種盈利方式,平臺與受眾認可的內容都是視頻自媒體能夠盈利的前提,內容為王對于自媒體而言依然是立足與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