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棟
(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0)
大學校園安全是大學生最根本的利益和最基本的需求。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對大學生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在各級職能機關的不懈努力下,高校安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四十多年來保持總體安全穩定[1]。但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校園安全問題依舊存在,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校園安全問題不斷出現新挑戰和新要求。大學生校園安全工作的難度逐步加大。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學生日常管理的第一線,承擔著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責任。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要勤加思考、提高能力,不斷筑牢大學校園安全工作的防線,維護校園穩定,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學校的高速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傳統校園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其主要表現在:第一,學生財物失竊。這是最為常見的一類校園安全問題,常發生在教室、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區域;第二,校園消防安全。學校是人員密集性場所,火災事故不僅會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還會帶來嚴重的人身傷害;第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多處于青春期,情緒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波動,大學生心理問題易引發各類影響惡劣的人身安全事故??梢姡瑐鹘y校園安全問題依然存在,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前輩留下來的寶貴經驗,時刻拉緊安全防護這根弦。
隨著越來越多的95后、00后正式步入大學校園,在校園日常管理過程中逐步發現一些新型校園安全問題[2]。在眾多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弱?,F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步入大學階段前的生活多由家人照顧,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二是網絡電信詐騙誘惑和校園貸款的滲透。部分學生受到虛榮、從眾等不良心理的影響,自我防范意識淡薄,在不良誘惑中迷失自我。三是境外組織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少數反動勢力通過散布不當言論,威逼利誘大學生走上歧途。面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校園安全問題,我們需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目前,“預防為主”是應對校園安全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在具體實施中,要通過軟硬兩把”利刃”來破解大學生校園安全隱患的難題。
構建校園安全保障體系是保障大學校園安全的一種“硬力量”。高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貫徹黨中央、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制定安全長效機制,提供必要條件,堅決落實執行。
第一,思想高度重視,提升安全意識。首先,各級領導、教師和學生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理念,將安全責任落到細處,將安全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學校和各個學院的有關部門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定期對學生的生活區域和教學區域要進行地毯式檢查,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其次,各級教師和學生要牢固樹立實踐效果與實踐形式并重的理念。各大高校均有各類安全預案演練,通過實踐檢驗,總結問題發現不足并不斷完善。
第二,確保安全投入,強化安全設施。首先,需要在校園內定期排查已有硬件設備。有許多建校年代比較早的高校硬件設施陳舊,加之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得老校區內學生居住密集程度越來越高,老舊的設備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生活需要,校園內可能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保質保量更換不滿足使用要求的設備,可將部分隱患扼殺在搖籃中。其次,在校園內大量普及安防裝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門禁、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的不斷普及,能夠有效地對校外不法分子進行威懾,大幅增強校園安全。
第三,完善制度規范,加強學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求學生牢記學校安全規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新生入學時,應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進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嚴令學生遵守。其次,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安全防護技能,提高個人防護能力[3]。高校可通過開設第二學分課堂、邀請相關專業老師講座等方式鼓勵學生參加安全防護課程學習及相應培訓,有條件的可分批組織學生觀摩學習操作,讓學生掌握滅火器、消防栓等各類基礎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面對突發情況的正確求助方式。
高校安全特色文化是預防事故發生的一股“軟力量”,主要依托人性化的日常管理方式和手段。它通過創造一種良好的人文氛圍和協調的人際環境,從而影響到個體的觀念、行為和態度,從而控制人為的不安全因素,減少人為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各高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強化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校安全特色校園文化。
第一,在校園安全管理中轉變工作理念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校園安全管理重心從原來的處理各類事件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過去的監督管理模式轉變為服務為主的理念,從原來的包辦式發展到民主的參與式管理。傾聽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合理訴求和亟待解決的難題,急同學之所急,想同學之所想,及時反饋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同時鼓勵學生自查互查,利用朋輩教育效應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
第二,在校園安全管理中體現宿舍管理工作者與輔導員配合管理。輔導員經常同一線宿舍管理工作者交流學生情況,對生活有困難的的同學進行及時關心幫助;對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物品的學生批評引導;對轉變比較大的學生(如:考試不及格、戀愛問題、家庭變故等),通過談心談話、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專業知識幫助困難學生,做好心理疏導。此外,輔導員還應嚴格要求自身,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在日常言傳身教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堅定學生共產主義信念,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形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格。另外,可以建立輔導員駐校巡查值班制度,保證學生在校期間24小時有輔導員值守,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另一方面能夠第一時間應對突發狀況,將安全風險和破壞性降到最低。
第三,在校園安全管理中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及班團作用。依托共青團組織、學生社團等載體,開展高效安全建設文化周等活動。學生可以通過主題演講、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普及基本安全知識;通過宣傳海報、校園廣播等方式強化安全意識。定期舉辦高效安全建設文化周活動,建成老生帶新生的良好傳承體系,宣揚“我對他人負責,他人對我負責”的精神,形成相互提醒、相互約束的良好校園安全文化氛圍,將安全文化根植于每位同學的潛意識中。
大學生校園安全事件具有偶然性大、破壞力強、影響力深等特點,所以校園安全工作看似平凡枯燥,實際上意義重大,任重道遠。本文擬通過構建校園安全保障體系和形成高校安全特色文化兩個剛柔相濟的方式用以應對傳統校園安全問題與新形勢下校園安全問題。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該從點滴做起,重視校園安全工作,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為高校的穩定發展,為國家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