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清 孟慶全
(1.安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8;2.安徽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8)
取中藥本草之性,結古今之巧勁,揚工匠精神,思古人之意,而不拘古人之法,創新中醫文化,樹中醫品牌,以傳統工藝,致敬中醫。裊裊香煙纏繞著古老的東方巨龍,誕生出一類多功能芳香類配飾——香牌、香珠。古人用以之佩戴、燒熏,具有疏通經絡、安養心神之功效。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就有記載,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用芳香療法來防治瘟疫的記載。《肘后備急方》中“虎頭骨五兩……男左女右”,證明佩戴香珠有一定功用[1]。香牌的歷史遠遠晚于香珠,男女老少皆可佩戴,隨身聞玩,以達到一定功效。《香乘》“世廟枕頂香”表明香牌在明代較為盛行,且比香珠更為流行,有更濃厚的文化底蘊。芳香療法是一門交叉進行的科學,是香料學與醫藥學的交叉融合,和我國中藥學一脈相承,中草藥或其提取精油的香薰氣味對人體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可調和陰陽,激發機體的防御和自衛能力,達到扶正祛邪、固本培元的作用[2]。芳香療法通常依據疾病的不同病機,經過配伍后做成不同劑型以供使用,芳香治療藥物的應用和也因為在效力變化的差異發揮效益,“香能通氣,通粉、醒脾陰、通心、調和五臟。”芳香藥多辛溫,強性強燥,“香”入脾,脾象燥濕,祛濕化濁,越脾醒脾,胃氣;芳香氣輕清上行,辛溫通達,可引藥入經,開竅醒神。調節人體氣血,疏肝解郁。溫經散瘀止痛。文獻[3]指出,芳香治療藥物發展又可入于心而安神定志,解郁助眠,以芳香合五臟可使正安邪去。本文著重探討香牌的做法功用。
炮制:按照香方,將香料進行炮制;過篩:使用80-150目篩,過篩7次。
香方按比例縮減,香粉∶粘粉=6∶1
綜合用料及香氣濃度,按順序添加香粉,粘粉最后加入。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無根之水少量多次,待香粉部分塊狀時改用滴管進行添加。用搗藥碾將香粉搗成團狀,反復摔打揉捏,將香泥包裹靜置,保證粘性與韌性。
為便于脫模,印模前在模具內輕刷一層氣味淺淡的油脂。
1.將醒好的香泥揉圓壓扁扣入涂好油脂的模具中,注意覆蓋的邊角。2.將模具180度倒扣在平滑的桌面上,壓實,用美工刀刮除多余部分。3.起模,左手輕掰香泥,方能順利完成脫模,精修陰干后再進行打磨拋光。4.用打孔器進行打孔。
將香牌置于陰暗、干燥、通風之處進行陰干,并反復翻置,避免變形。
徹底晾干后,用砂紙及拋光塊精細打磨拋光。
用掛繩將香牌穿起來,完工。
文獻[4,5]證明,芳香物質進入鼻腔被識別結合后,通過定做點位傳導至嗅覺神經通路,嗅感覺神經元上的G-蛋白耦聯受體與芳香物質分子特異性結合,電位通過神經元傳至嗅球,再通過嗅束將信號投射至初級嗅皮質、次級皮質活動中心,最后傳至海馬。嗅區主要位于額葉與顳葉,作用機制為芳香物質被吸收后通過嗅覺傳導通路作用于大腦,以此提升自我調節與情緒認知。文獻[6]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進行病理學和免疫組化檢查,發現行為學嗅覺功能檢查結果與阿爾茲海默癥引起的腦病變嚴重程度顯著相關。這不僅證實了阿爾茲海默癥與嗅覺障礙之間的內在聯系,也為嗅覺療法在阿爾茲海默癥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前景。芳香物質進入鼻腔后,同時伴隨肺的氣體交換系統功能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到達對應的靶區發揮積極作用。并且,不同的芳香物質激活人體不同的腦區和靶區,其功能也不完全相同。
黑龍江:艾葉15g、藿香9g、薄荷9g、佩蘭9g、白芷6g、木香6g、蒼術6g[8]
甘肅省:藿香15-30g、佩蘭15-30g、冰片6-9g、雄黃3-6g、白芷15-30g、艾葉10g[9]
河北省:藿香、佩蘭、金銀花、桑葉、菊花[10]
呼倫貝爾蒙醫藥[11]:麝香1g、黑云香30g、甘松50g、蒜炭50g、阿魏50g、紅花50g、制草烏50g、石菖蒲50g、雄黃50g、人工牛黃50g
艾葉5克、紫蘇紫蘇5克、藿香5克、丁香5克、薄荷5克、陳皮5克、白芷5克、金銀花5克
合歡花3克、佛手3克、薄荷3克、朱砂3克、琥珀3克、豆蔻3克、柏子仁3克、五味3克
小兒:艾葉5克、紫蘇5克、丁香5克、藿香5克、薄荷5克、陳皮5克
成人:金銀花8克、艾葉8克、紫蘇8克、丁香8克、藿香8克、陳皮8克
板藍根20克、夏枯草20克、野菊花20克、桑葉20克、金銀花20克、藿香20克、薄荷20克
藿香1克、艾葉1克、肉桂1克、山柰1克
藿香20g、八角茴香120g、肉桂20g、甘草20g、蒼術20g
藿香、肉桂、艾葉、山柰、金銀花、蒼術、紫蘇、薄荷、冰片
藿香1g、艾葉1g、肉桂1g、山柰1g
檀香15克、北細辛15克、甘松30克、丁香9克、薄荷9克、白芷75克、大黃60克
中藥香牌配方安全可靠,我們用芳香中草藥粉取代傳統香牌所需的名貴原材料,且制作產品簡易精美,將傳統中醫藥元素融入中藥多功能香牌配飾中,在校滿足大學生實時創業,項目可行性高,目前正進行創業孵化基地孵化。本項目主要有成本低、風險小、市場前景好、創新非遺這四大點核心優勢,201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英山纏花也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花枝正俏的絨花纏花技藝。本團隊在傳統工藝上加入創新非遺改良,將中藥粉糅進原料,并采用中草藥進行天然染色,在保證工藝的同時,打造出獨特的中醫芳香纏花絨花系列產品。根據前期的調查報告顯示,80%的人對創新配飾類感興趣,并且,配飾產業井噴式發展,項目針對今年需求融入中醫藥元素,創造更能打動消費者的配飾,充分利用中醫藥文化特色及保健功用帶動配置設計的輻射型發展方式,更加細化專門型的配置發展才是未來時尚的新風向。
依托項目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六屆互聯網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銀獎,并在安徽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懷揣熱情,以夢為馬,始于匠心,忠于品質,只為中醫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