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孝貞
(哈爾濱技師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我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發展之后,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內需不足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制約著我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在我國經濟狀況當中,地方經濟因為一些原因導致發展較為緩慢,而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促進項目孵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有必要針對產教融合模式進行研究,找到相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策略,推動地方經濟健康發展。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輸送人才,人才要走上就業崗位,實現自身的發展。從現代經濟發展趨勢來看,職業教育學生大軍必將越來越壯大,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和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經濟新的發展目標的確定和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和完善,以新的產教融合模式推動教學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培養一批批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在將來走向社會就業崗位之后實現更好的發展。從以上來看,產教融合模式的發展符合現代職業教育內在要求,是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積極探索和創新。
傳統教學過程較為重視理論教學環節,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的理論知識素質可以得到有效地培養和提升。但是僅憑學校一些簡單的實踐教學活動,難以滿足社會對于畢業學生專業技術素質的要求,這也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難以實現良好的就業發展,從而阻礙學生的全面成長進步。產教融合模式下,教學活動不再簡單地只關注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更加關注對學生實踐技術的培養,讓學生在校園學理論,企業學技術,同時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術相融合,實現創新,這就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現代職業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歷教育存在一定的區別,學歷教育專注于對學生素質、知識的培養,而職業教育的側重點關注于對學生實踐技術的培養,重點圍繞學生的就業工作來開展。在這一目的下,教師能力素質的高低就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師如果有較高的基礎理論素質和教學能力,那么就可以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教學指導和豐富的發展規劃輔導。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就給教師教學素質的提升帶來了良好的條件和機會。產教融合背景下,教師不僅是要關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需要對當前的產業狀況進行研究,到企業進行參觀見學,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對自身的教學理論內容進行完善和發展,對實踐技術形成新的認識,從而總結出新的教學發展方向和實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能力素質的提升。
隨著產教融合模式的提出,在這一新的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學校的辦學活動緊緊與地方產業掛鉤,通過建立產業研究中心、創建實踐教學基地等活動,與現代技術緊緊相連,這就為教學體系的轉變提供了方向。隨著更多高素質人才向社會的輸送,這些人才在社會實踐當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后,再將產業發展新技術新理念反饋回學校,這就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有助于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職業教育最為直接、突出的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在今后的崗位上以自身的專業的理論知識開展崗位技術探索,實現新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發展,這就可以為企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企業中工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合力,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一個個產業的發展,便可以實現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產教融合背景下,學校和地方企業進行合作,可以建立產學研究項目孵化中心,對社會一些行業和產業進行科學研究,找到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產業發展的路徑和策略,將項目進行孵化和實施,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2018年,隨著新的《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推進辦法》的實施,國家對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給予了新的重視和認可,并對新的校企合作工作的方向提出了要求,要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的開展要變政府主導為校企主導,這就為新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模式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據。
在新的政策制度出臺之后,職業院校要針對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開展,首先要從合作機制上進行完善和改革。在之前由政府主導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模式中,一些院校和企業的融合活動多是由政府行政指令來推動的,一些院校和企業的融合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契合,這就導致一些校企合作活動的效果并不夠好。新的產教融合指導政策下,首先要以校企主導為依托,保證校企融合度,保證融合工作的前提,以校企合作機制的完善為前提,推動產教融合模式的發展和完善。
師資力量的強弱是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層次高低的一個表現方面,師資力量的強弱也會影響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當然師資力量的強弱并不完全能決定學生學習水平和層次,學生技術水平還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但是師資力量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充足的師資力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從而有助于技術水平的提升。
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應當找準方向,精準發力,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硬件設施條件,為學生學好技術打下基礎。首先,職業院校應加大對基礎設備的投入,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礎設備的完備,以更好地為學生講解先進技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先進技術裝備。其次,院校和企業也應共同針對某一產業發展,共同加大對相關教學活動的支持和投資,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企業具有逐利性,院校舍得投入資金開展合作,自然可以吸引先進企業提供優秀技術人才指導學生學習先進技術。
當前社會新技術、新概念的發展層出不窮,這就為企業的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元素,同時也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受到傳統校企合作模式不深入的影響,產業與教學工作的聯系不夠緊密,院校研究項目的孵化工作并不順利,效果也不夠好。
產教融合背景下,院校和企業應當嘗試建立產學研究基地,以共同的項目研究活動為基礎,推動新技術和新理論的發展,從而孵化為一個個企業項目,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在新技術研發和新理論創新方面受限于經營活動和資金的問題,可能存在一些難度,這就提示企業要主動尋求和院校開展合作,以院校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融入企業經營活動實際,從而形成對產業發展產生新的方案和計劃,實現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職業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光是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素質,更要注重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活動當中,針對學生的專業技術素質教學活動較少,教學活動不夠深入,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針對學生實踐技術素質不強的問題,產教融合模式的開展,對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來說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在產教融合模式的指引下,院校和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實訓教學基地,在基地當中為學生提供完整、科學的實訓課程,同時院校可以聘請一些地方企業當中有經驗有技術的專家來到基地為學生進行授課,幫助學生了解前沿的實踐發展方向,促進學生實踐技術素質的提升。
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產學融合在推動地方一些行業和產業當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首先,地方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一些產業和行業的發展也在隨時進行升級換代,這就需要從前沿理論指導層面進行創新和完善,從而推動地方產業的大力發展。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教學活動需要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的一些新概念,如:互聯網+;智慧產業;共享經濟等新事物,這些行業的飛速發展,使得一些企業在經營活動當中缺少足夠創新理論支持經營活動的開展,基于產教融合模式的大力發展,在今后的校企合作活動當中,院校應緊緊跟隨時代潮流,對這些新領域新樣態進行理論研究和完善,以這些新穎的理論知識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從而為企業經營提供理論支持,為企業發展輸送新型人才,實現產業與教育的良好融合,推動地方經濟發展[1]。
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而企業人才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經營活動當中,在自我提升方面的機會和時間來說相對較為匱乏,這也啟示產教融合模式下,院校可以為企業專業人才的進修和提升提供平臺和機會,促進企業人才的專業提升。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院??梢耘c地方企業建立進修合作機制,定期為企業經營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活動,要結合當前產業發展最為迫切的理論知識為企業經營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課程,幫助企業相關人才以理論知識的豐富為基礎,從而在今后的經營活動當中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企業實現發展的基礎上,推動地方經濟健康發展[2,3]。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對于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今后職業院校要以產教融合模式的發展,為地方經濟輸送人才,開展校企合作,為實現新時代背景下的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