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宋忠田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阿克蘇 843000)
目前高職院校在傳統武術教育上資源投入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及主動學習意識不強等,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均受影響。[1]傳統武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合理開展武術教學工作,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將武術文化植入學生的思維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應該加大傳統武術探究力度,拓寬武術教學內容、創新武術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武術精神。
探究式教學從本質上看,屬于一種素質教學模式,符合新時期教育需要。這種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意識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探究式教學的重點在于深入“探究”,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方向和目標主動認識、分析問題,達到高效探究目的。[2]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扮演好輔助教學角色,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探究式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課程教學內容并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高職院校武術課程設置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合理引導教學,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武術修為。在高職武術教育中融入探究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態度,增進對中華傳統武術認識與了解。在探究式教育理念下,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學習,發現自身學習缺陷和不足之處,并及時給予解決,從被動式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極大提升了學習效率。[3]并且通過積極思考傳統武術教學內容,可以提升自己對武術的領悟,增進對武術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在高職院校里,很多學生并不了解中國傳統武術內容和文化精髓,他們習武的熱情一般是通過觀看中國港澳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武術打斗片段后所激起的。他們懷揣著武術夢想,希望通過武術課程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武藝水平,成為武術高手,實現保衛國家的宏偉理想。可是武術練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久地磨練才能掌握各種武術套路和技藝,增進武術修為。[4]高職院校武術課程設置陳舊、內容老化,使得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傳統武術,在教師的指導下,僅僅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和練習方法,對武術文化精髓根本不了解。加之,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使得學生學武目的不明確,嚴重影響著其學習興趣。
部分高職院校對傳統武術價值及意義了解不夠,教師對武術教學課程探究意識淡薄等等極大影響著傳統武術教學效果。目前,大部分教育內容只注重武術基本套路教學,沒有就武術動作內涵和應用進行解讀,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技擊內容認識不深,對習武目標認識不清,因此,對傳統武術精髓缺乏充分認識與了解。學生習武興趣主要來自于一些武術片段的放映,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之前,并沒有真正接觸過傳統武學,因而對武學內容中重要組成元素認識不深,對武擊內容停留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中。
傳統武學博大精深,擁有很多經典教育內容,一些高職院校卻沒有對這座寶庫進行啟用、挖掘,使得武術教學范圍極度狹窄,加之,教材內容量有限,無法將全部精髓內容添加進去。這些因素影響著這座寶庫的開發利用,更影響著學生對武術的認知水平。在傳統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研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精髓內容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傳統武學寶庫利用不夠,使得武術教育資源極度缺乏,相應學生的習武興趣大打折扣。另外,傳統的武術內容晦澀難懂,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因此加強武術教材的翻譯編輯工作,使得學生閱讀起來比較困難、內容理解有限。
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武術教學時,仍然襲用老套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套路教學,技藝和文化教學被忽略,使得學生在武術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武術時,往往采用示范教學法,即教師在學生面前先示范演示一遍,然后讓學生琢磨套路、動作,并根據自己的體會,按照課程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再重新練習,直至完全學會為止。從本質上講,這種教學方式仍然屬于“一言堂”教育,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意識,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高職院校是我國武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機構,教師更是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的武術教學只重視武術套路和技藝的講解,在武術文化和武術精髓方面很少涉及,使得學生只能掌握少數簡單技藝動作,而不能深入學習武術文化和精髓。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偏離了武術教育目標,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均不高。高職武術教育目標是通過合理引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不只要傳授學生基本武術動作,更重要的是通過武術教育,增強學生的武術功底,提升其武術修養。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習武意識,使之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武習慣。為此,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研析探究式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讓探究式教學貫穿于武術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樂于習武、會習武。例如,在武術拳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通過相關的趣味性比賽,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使之不但懂得拳法的基本技藝動作,而且懂得拳法每套動作的內涵和精髓內容,提升武術教學效果。
鑒于目前高職院校武術教學課時不足、內容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學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使之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下,發揮出武術教學的最大效果。在高職院校里,每個學生的習武興趣和學習能力都不同,因此,在開展武術教學前,教師應該充分調研,分析學生個體特殊情況,采用個性教學法,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習武的快樂。對此,基于武術學習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創建出武術訓練真實場景,并且適度拓展武術教學項目,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能力選擇相應的武術項目。假如有學生不能完全掌握整套武術工作或者不理解動作內容,教師可以回放或者調緩教學節奏直至完全領會武術教學內容。同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播放《精忠報國》《醉拳》等武術背景音樂和武術片段,或者播放拳擊比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還應該多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武術比賽或者武術演出,激發他們的習武興趣和習武意識,提高武術學認識水平。
武術學習不僅有利于強身健體、提高攻防能力,還有利于修心養性,因此,高職院校和教師應該高度關注傳統武術教學工作,引導學生積極練武、正確練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目前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只注重武術套路和技藝相關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武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喪失掉了習武的興趣,加之,武術課時設置不足,學生無法獲得足夠的武學知識,導致課內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對此,高職院校應該轉變教育思想,不但要注重主干課程教學,而且要重視武術教學,使它們能夠相輔相成,提高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武術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途徑,結合課內、課外教學,并延長教學課時,留足時間和空間供學生思考和探究。例如,為了使打拳速度更快、力量更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校外武術訓練館,就武術拳擊展開交流、探討、結束語,然后在課堂上將拳擊技術和經驗進行講解。并且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就交流心得發表個人看法。
開展傳統武術教學,首先必須擁有真實教育訓練場所。部分高職院校受一些客觀因素制約,無法建造規模化的訓練場地,使得傳統武術教學難以正常開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借助高仿訓練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探究式教學,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傳統武術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進行探究式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還可以拓寬傳統武術教學內容,將課本外的一些優秀武術資源輸入至多媒體課件中,讓學生體會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于自己學習的武術內容,提高其探究武學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播放《滄海一聲笑》《中國功夫》等,培養課前學習氣氛;然后播放一些武術比賽視頻,激發學生學武興趣;最后播放課件內容,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在傳統武術教學中,實戰技擊教學是其中重要內容。實戰技擊不但包括武術基本動作教學,還包括中華武德、精神價值教學。因此,教師除了側重武術基本動作講學,還要重視武德熏陶,提高學生整體武術認識水平。探究式教學活動要求教師有效認識整體探究效果,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來分析、解決探究式教學活動開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確保探究式教學活動能夠高效開展下去。探究式教學主體是學生,因此,要通過興趣培養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能力,使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并且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使之在集體協作中提升武德認識。例如,少林拳中的“羅漢十八手”,就要求拳法充分配合,以發揮出拳法的最大功力,因此,武術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武德的培養,保證武術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升探究式教學效果。
在武術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式培養,極容易點燃學生學習武術的熱情。實際上,老舊的武術教材內容過少,很難全面展現我國傳統武學精要,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現有武術教材,拓展、創新武術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設計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創新武術教學內容,還必須配合武術技巧教學,使之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日常教學工作中,須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熟悉練武技巧,并且善于借助多媒體工具、適度開展興趣教學法,使之在習武技巧學習中多思考、多探究,直至完全掌握習武技巧。例如,學生最喜歡的攻防技術學習,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運用興趣教學法激發其探究意識,學習攻防技巧。
探究式教學方法融入高職武術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武學精要的興趣和主動意識,使之懂得如何學武、如何會武,提升武術教學效果。因此,相關高職院校和武術教師應該重視武術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具體應用,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善于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武術教學效果。由于高職學生接觸的武術知識面狹窄、對武術認識不深,因此,教師還要加強引導工作,運用探究式教學思維培養其主動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