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蓉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 404000)
現代醫學的肝癌總屬中醫學“肝積”“脾積”“癥瘕”“臌脹”“脅痛”“黃疸”“積聚”“肥氣”等范疇。大多數學者認為脾氣虧虛、臟腑功能虛弱是原發性肝癌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靖遠顧《顧松園醫鏡》中云:“臌脹一證,東垣主寒,河間主水,丹溪主脾虛”。《諸病源候論》曰:“積聚者,臟腑之病也……虛勞之人,陰陽損傷,血氣凝澀,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于內也。”指出虛勞之人,正氣虧虛,陰陽失衡,易患此病。華佗所著《華氏中藏經》云“積聚……雜蟲者,皆五臟六腑真氣失而邪氣并,遂乃生焉……有為病緩者,有為病速者,有疼者,有如杯塊者……蓋因內外相感,真邪相犯,氣血熏摶,交合而成也。”前人認為肝癌發病是正虛邪實,氣血交阻共同作用的結果。筆者現結合“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五行生克理論、正氣虛弱、脾氣虧虛與肝癌的關系等方面對原發性肝癌的中醫發病機制進行探討。
中醫學認為,肝為風木之臟,主疏泄而藏血,其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郁,以血為體,以氣為用,體陰而用陽,集陰陽氣血于一身,成為陰陽統一之體。肝主疏泄能調節全身氣機,能使全身氣機舒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氣血和調,經絡通利,全身臟腑功能活動正常穩定,有序進行。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則出現人體氣機的失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氣滯則血瘀,血瘀日久則發為癥瘕,癥瘕常表現為人體臟器腫大,或人體臟腑的腫瘤。肝失疏泄,對肝的影響最大,肝經血瘀日久則發為肝癌。肝主疏泄能促進人體水液的正常輸布,水不自行,賴氣推動,氣機協調是水液代謝的保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氣行則水行,有利于津液的輸布。《濟生方·痰飲論治》說:“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絕無痰飲之患。”若肝之疏泄失常,肝氣郁結,肝病傳脾,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脾失健運,氣不行津,津液輸布障礙,形成痰濕,水飲,鼓脹等病癥。鼓脹即為肝癌肝硬化引起的肝腹水。可見,肝癌的發生與肝主疏泄功能的失常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肝癌患者的病變中,常可見肝失疏泄引起的氣滯血瘀,脾虛濕困癥狀。臨床上,健脾益氣疏肝治療肝癌、肝腹水常用的方法。
五臟配屬五行,正因為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才能維持自然界和人體的動態平衡。肝癌的形成同樣是由于五臟之間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的。本文著重從相克方面闡述肝癌的病理機制和用藥原理。肺屬金,肝屬木,肺金能克肝木。正常情況下,肺居于上,其氣肅降;肝居于下,其氣升發。肺氣肅降正常,有利于肝氣的升發,肝氣升發條達,也有利于肺氣肅降。肝升肺降,相反相成,對全身氣機起著調節作用。肝屬木,脾屬土,木能克土,正常情況下,肝木克脾土,指肝木對脾土有正向的抑制,防止其太過。脾土能夠正常運化有賴于肝木的疏泄,肝能協調脾胃的氣機升降,并疏泄膽汁于腸道,以促進脾胃對飲食物的運化。反過來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則肝體得養,而肝氣沖和條達,有利于肝疏泄功能的發揮。所以,反過來,若肝木對脾土的抑制太過,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肝體失去充養,則肝氣失和,血瘀肝脈久而成積。
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是原發性肝癌的基本病機。《素問·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既指機體的抗病能力,又指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正氣充盛,抗病驅邪力強,則病邪難以侵犯機體,疾病就無從發生。《素問·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人體的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邪乘虛而入,可導致陰陽失調,臟腑經絡等功能紊亂而發生疾病。正虛,一方面是邪氣乘虛而入而發病,另一方面是正虛生邪而發病(如氣虛生痰,生瘀);原發性肝癌的發生以正氣虧虛為基礎,正氣虧虛,外邪容易乘虛而入,而自身又無力抗爭,氣虛邪戀,氣虛不能運化水濕,日久生濕,生痰,生瘀。綜合而言正氣虧虛是腫瘤積聚發生的根本原因。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邪氣乘襲,蘊結于肝,肝氣郁結,氣機受阻,血行不暢,積癖互結形成痞積,乃致肝癌。
脾氣虧虛是指因脾氣不足而出現脾臟功能失調,如脾失健運,脾不升清,脾不統攝。《景岳全書》云:“后天之本在脾,脾胃中宮之土,土為萬物之母。”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其他各臟腑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諸病源候論》中云:“結聚牢強,按之不轉動為癥;推之浮移為瘕,虛勞之人,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谷,復為寒冷所乘,故結成此病也。”張元素在《活法機要》中道:“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虛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諸位醫家均明確指出脾胃虛弱是癥瘕積聚形成的重要因素,脾虛之人易患癥瘕。而肝癌就是病位在肝的癥瘕積聚。脾虛是原發性肝癌發病的重要病機。肝癌因虛而致實,脾虛則運化失健,水谷不化,濕熱內聚,久之則氣滯血癖,濕熱癖毒互結,發為本病,屬于本虛標實的疾病。很多實驗研究表明,大多數肝癌患者存在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或后天失調,導致機體防御功能下降,對外來致病因子抵御不力,對出現的異己細胞未能司其監視、排斥和殲滅的職能,最終導致癌細胞無限制生長而產生肝癌。這與中醫對肝癌發病的認識是一致的。所以說脾虛是產生肝癌的關鍵因素。
綜合以上論述,筆者認為,原發性肝癌的中醫發病機制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郁氣滯血瘀,肝經血瘀日久發為肝癌;五行相克理論認為肝木乘脾土,對脾的抑制太過,也是產生肝癌的原因之一;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無力抗邪,氣虛邪戀,氣虛不能運化水濕,日久生濕,生痰,生瘀發為肝癌痞積;脾氣虧虛,運化失健,水谷不化,濕熱聚集,釀為癖毒,濕熱癖毒互結,發為肝癌,脾氣虧虛是產生肝癌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