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海燕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紅棉小學 廣東廣州 510800)
當前教育提出要減輕學生學習上的負擔,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性質。教師應重視做好當堂與課后作業的布置,充分利用作業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讓數學教學更有質量[1]。
1.及時探查學習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布置當堂作業,有助于充分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數學知識,需要將知識進行應用。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當堂作業,可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教師也能通過學生完成的當堂作業檢驗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出有效指導。
2.注重學生穩固提升
在數學課堂上,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可促進學生深入認識數學知識,也能反向驗證教師的數學教學情況,可充分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穩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1.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在課堂后完成相應的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對數學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可充分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再進行深入學習,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基本認識。
2.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減負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重視做好創新工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數學作業形式,讓學生結合數學作業充分理解數學知識。
在減負教育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布置合理、適量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在足夠量的數學作業中充分理解數學學科中的知識,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布置合理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分利用作業完成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過多的作業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一定的負擔,過度消耗學生的課堂下時間,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2]。
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應注意作業內容的針對性,讓學生有效利用作業充分理解課堂上的數學知識。為學生布置針對性的作業內容,讓學生應用作業掌握自己最近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充分貼近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讓學生鞏固自己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利用數學練習的方式,明確數學教學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利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做相應的數學題目,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
在為學生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應從個性化的角度出發,充分保證數學作業的形式更具有反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數學學習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合理的數學作業,可充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側重點進行數學學習,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數學基礎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3]。
1.平板電腦布置,及時完成反饋
在數學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基本的支撐,充分建設一個一對一化的數字學習系統,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做好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完成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前,應用平板電腦的方式,教師可以管控學生的平板電腦,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課堂作業。利用教師端同步顯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生成相應的教育報告。利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充分檢驗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及時做好對課堂教學策略的調整。通過應用平板電腦的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實現教師和學生的良好互動。根據學生的基本認知水平,教師可以推送合適的課堂作業,充分提供合適的練習題目,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數學練習。對于一些客觀題,利用自動收發的形式進行批改。對于那些需要學生進行解答的理論題部分,教師可以在移動端上進行批改,留下相關的痕跡信息,輔助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查找。在課堂上,教師應重視以智能化的方式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數學練習題目,鞏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薄弱之處。
例如,學習“圓的初步認識”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平板電腦設置多項作業,比如讓學生在圓形實物上指出直徑、半徑等。在課堂上,為了檢查學生是否學會了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數學檢測題發到每一個學生的平板電腦上,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做一些數學練習題。學生答完數學題后,平板電腦可以自動批判。教師在這時再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修改。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利用系統檢測的方式,充分明確學生在數學答題中的相關情況,對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2.開展實踐作業,促進學生參與
作業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在課堂上布置作業,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意識到生活和數學學科之間的關系性,注重數學課堂作業的自主性、趣味性。在課堂上,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知識,讓學生擁有相應的數學能力。通過設計實踐性的課堂作業形式,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只重復模仿地學習知識。針對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教師應重視打破單一化的書面作業形式,充分利用實踐作業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讓學生在實踐作業中形成相應的創新意識[4]。
例如,學習“認識元、角、分”時,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布置一個實踐化的課堂作業。比如,讓學生模擬一個超市,準備一些物品進行定價,讓學生拿上10元錢、20元錢進行購物。利用實際化的當堂作業形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化數學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又如,學習認識角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量出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等多變形的內角和,讓學生探究關于多邊形內角和的相關規律。利用這樣的訓練方式,讓學生放松自己的思維,充分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相關規律。
1.聯系現實生活,促進知識遷移
數學學科中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將課堂后的數學作業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自己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數學學科服務于實際生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布置實踐性的數學作業,超越課堂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下完成數學知識的延續。
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時,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長方形的物體進行測量,利用學習過的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又如,學習了“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某一條街道上在某一個時間段中過往的車輛種類及數量,讓學生將相關數據匯總成統計圖的形式。根據這些數據的實際特點,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進行表現。比如想體現什么類型的車輛通過數量最多,可以采取條形統計圖或者扇形統計圖的形式。利用這樣和實際生活接軌的方式,充分提高學生完成數學課后作業的興趣,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
2.結合學生自身,分層作業布置
在當前的教育中,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形式是學生喜歡接受的數學作業形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接受到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課下,教師布置作業形式時,也應從多樣化的角度出發,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匹配,充分保證作業的教學形式顯現出多樣性。在數學的課堂上,數學作業形式如果“一刀切”地進行布置,對于數學能力好的學生和數學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都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布置相應的數學教學作業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布置不同的數學作業,充分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選擇合適難易度的數學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喜歡完成相應的數學作業[5]。
例如,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針對班級中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布置不同難度的數學作業。比如,有的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數學能力比較差,在布置課下作業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復習關于有余數除法的相關概念、定義,掌握怎么書寫有余數的除法式子。通過布置這些比較簡單的數學作業,讓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充分理解有余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對于數學能力比較好的學生,教師需要增加課后作業的難度,為學生提供一些錯誤的有余數的除法的算式,讓學生看一看錯誤都在哪里,該怎么進行改正。利用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的數學學習。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保證當堂作業和課后作業的質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性。在減負教育背景下,引導學生完成合理的作業量,充分做到將減負落實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