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擁軍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校 重慶 40132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小學語文自學活動的養成教育,可以劃分為三種實踐對策:一是自主學習活動實踐對策,二是自立學習活動實踐對策,三是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的實踐對策。
自主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預習、問題、思考、實踐、解決問題等多種學習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語文知識學習與語文自學能力培養的學習活動。在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預習上,教師應教給學生預習的程序與方法。如采用一讀(將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脈絡,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預習提示”,讀一讀課后思考題,明確新課要學什么),三寫(即認真讀課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畫畫,記下疑難,寫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書,遷移舊知識,初步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自學預習時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問題提出上,教師需要同學生一起在小學語文課標中去發現、去結合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確定每部分學習內容的學習目的、學習的主要知識問題、學習能力培養的問題解決方法等,用學生個性化的問題表達方式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看圖學文《長城》一課的教學,教師可先讓學生查尋長城的歷史發展資料,搜集從不同角度反映長城的圖片,搜集有關長城的民間傳說,頌揚長城的詩詞文章等,讓學生在預習中感受到長城建筑的雄偉,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思考、實踐、解決問題上,教師的教學一是要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學生加強問題學習,養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與實踐活動的知識運用方法。如在組織學生對《我的新朋友——電腦》課文自主學習時,教師可讓學生調查了解電腦在國防、科技和生活的用途,同學們通過查資料,訪問專家,請教企業中的科技人員,不僅可獲得電腦的知識,產生對于電腦的知識學習興趣,而且從自學中還可以思考科技進步與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改變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有一定的愿學、樂學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認真地去品讀課文,深入思考,產生會學、善學的學習興趣,最后能夠結合個人的學習問題,將電腦的知識同學習問題的解決很好地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自立學習活動,是有個體語文學習內容,并且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學習實踐活動。從個體語文學習內容上講,就是要在課程內容的豐富性、開放性、生活性上,有選擇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圖書、報刊、網絡語文知識信息,要在課程內容的區分上,不僅是漢字內容、語言的工具性內容、語文的人文性內容,而且更多的還在于語文學習的方法內容、能力培養的內容、習慣養成的內容,以及語文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等等。如在組織學生自立學習《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一夜”的知識上查找相關的內容,寫一寫個人的一夜理解,交流一夜的知識等;也可以在“工作”上引導學生對于個人的學習進行思考,提出工作的方法問題、工作的效果問題、工作的習慣培養等,從而可以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理解、實踐及學習能力提高的內容。從掌握良好學習方法上講,最適合的方法就是好的學習方法,小學語文自立學習的學習方法,是個體的、有效果的學習方法。如識字學習的“點(點出生字)、讀(讀準生字)、記(記住音、字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字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寫出生字)”方法,語文學習的“讀文、點字、查字、寫字;讀文、思考、分層分段、寫大意;讀文、劃重點的字、詞、句,提出不懂得問題,寫出文字中心;讀文、背好詞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寫好的句、節、段、創造性地講述課文內容,最后運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方法,自己寫生活中可寫的事情”四步方法等,每個學生在自立學習中,都會有不同的掌握與運用。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小學語文教學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實踐上,就是要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上。自主學習習慣,歸納而言就是:學會學習、學會實踐、學會表達、學會自評的學習習慣。
學會學習是指要將“知道”上升為“知行”的學習,學會學習是人終身學習的需要,更是學生自學活動的基本素質。如在《飛奪瀘定橋》一文的自學活動中,主要可讓學生圍繞“怎樣飛”“怎樣奪”這兩個重點去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過,讀懂課文。
學會實踐是指在實踐中知道更多,在實踐中解決知道后如何更好地實踐問題,從小學語文的實踐上講,閱讀是實踐,寫作更是解決問題的實踐,學會實踐不僅是學會閱讀,而且也是學會寫作的問題。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學習中,教師可根據課文中春、夏、秋、冬的描寫,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
學會表達是指學習離不開表達,學習的過程主要是理解基礎上的表達自我、表達情感、表達個人思想的過程,學會表達是學會準確、簡潔、有強烈影響力的表達自我的情感與思想。如在《將相和》一課學習時,可采用學生個性表演的學習方法,先讓學生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再讓學生仔細地研讀課文,并確定具體演哪一個故事,然后寫成劇本形式,最后以一個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小組間展開比賽,評出最佳演員的學習方式。
學會自評是指學生有一種自我審查、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意識與能力,能夠正確反思自己的學習,能夠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以及自我成長。如《春天的發現》一課學習時,教師可讓學生結合春游活動,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最后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春天景色記述下來,由此獲得自評提升自我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抓好小學語文自學活動的養成教育,學生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