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重慶市九龍坡區彩云湖小學校 重慶 400050)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啟蒙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時期。讓學生從小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成長對其文學素養,語言發展、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都有重大意義。《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中段學生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并能夠在領悟詩文意義的基礎之上,展開想象產生情感的體驗。對于高段學生,則要求誦讀時能夠讀出韻律和節奏,并體會作者的情感。本文以《囊螢夜讀》為例,以點帶面,窺其一二[1]。
(一)文本解讀(略)
(二)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新課導入
出示之前學過文言文人物的圖片,引導孩子用文言文說出人物的特點進而引出今天要認識的主人公。這樣設計是為了聚焦人物特點,激發學習學生興趣,消除學習古文恐懼。
第二個環節:新課學習
1.初讀課文(略)
2.精讀課文(略)
3.靈活應用(略)
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停頓,是理解文言文含義的基礎。朗讀有標點符號的句子,難度不大。可是,無標點的長句就不太容易讀正確了。在這則文言文中,第二個長句學生讀起來有一定困難:“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長句子怎樣做到氣斷聲連?停頓不是把句子讀斷,而是把尾音拖長,顯得更有韻味。這里的“數十螢火——以照書”需要拖長。沒有教師指導、示范和多次訓練,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這則文言文內容簡單,只有簡短的兩句話,更是缺乏情景感,學生還沒有體味其中的韻律,課文朗讀和背誦就結束了。帶學生進入情境、出韻味,真的很有難度。后來,通過出示夏夜螢火紛飛的圖片,播放夏夜蟲鳴的輕音樂,最終在音樂的調節和感染下,慢下來,反復吟詠,才有了一點韻味。
在文言文的日常教學中,很多老師通常只是逐字逐句翻譯全文就草草結束。他們認為文言文中的實詞與虛詞沒必要區分,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太難了,等到中學再系統學習就可以了。但這樣真的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嗎?文言文中的實詞包括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這些值得重視也必須進行積累。虛詞可以側重講解它們的用法。文中兩個“囊”字,表達的意思不同:“囊螢夜讀”中“囊”指用“囊”裝,而第二個“囊”指口袋。同一個字,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以夜繼日”“以照書”,這兩個“以”的意思是“用來”,孩子們理解起來有難度。這樣一些詞匯,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在一定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去體會和辨別。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內容,教師也會教孩子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看插圖、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進行猜測等。不可否認,這些方法確實給了學生一定的幫助,但在具體的文章學習中能靈活運用嗎?在運用擴詞法來理解“恭勤不倦”的“勤”時出現問題,后來在比較中才發現“勤奮”更合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授方法后,也還需在運用中得以加強。
王榮生教授曾說:“文言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引導學生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準確地抓住作者所言志,所載道。”課文僅僅有33個字,雖然孩子們能讀出車胤勤奮刻苦,聰明等品質,但對人物的理解和這個故事所需要讓孩子學習的“道”——家貧志不窮,還有一定的距離。通過這33個字,車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并沒有樹立起來,是單薄的。
這里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
師:如果你是車胤,我想問問你。車胤呀車胤,你家里已經如此窮困了,你為何還要讀書?
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中蘊藏的智慧,值得我們探尋。
師:螢光如此微弱,你為什么還要讀書?
生:因為我想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師:讀書多累呀,你為什么還要夜以繼日地讀書?
生:讀書是為了改變家庭的狀況,這點小苦又算什么呢?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學生在回答問題和帶著感受讀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再補充資料,車胤后期官至吏部尚書,為國家做出重要貢獻,再次讓孩子帶著敬意、帶著激情讀。這時,車胤的形象方能在學生的心里留下印象。為了鼓勵孩子,也為了讓所學方法加以運用,拓展閱讀《鑿壁借光》。
學習古文是師生一起探索的過程,只有了解孩子的問題出在哪里,對癥下藥,方可藥到病除。
扎扎實實讓學生掌握一篇文言文中的基礎知識,對孩子準確把握文章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其實,小學階段課本中簡簡單單的14篇文言文,是遠遠不夠的。到了初中,文言文的篇幅和數量都會大幅度增加,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沒有駕輕就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學習起來將會非常困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貫穿文言文學習的始終。小學生正處于外部言語發展階段,記憶力非常好,大量誦讀對于他們積累知識、發展語言都有莫大的幫助。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一次朗讀都要實現其目標。尤其是帶著問題讀,理解后再讀,對學生而言,是更加深入的學習[2]。
營造文言文學習氛圍,縮短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在文言文教學環節的設計中,通過情景的設置,讓學生進入情入景,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物。如果能在此基礎上補充恰當的資料,學生理解課會更加透徹。
文言文經過幾千年的洗禮,能夠保存其精華并傳承下來,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弘揚祖國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了解孩子學習文言文的困境,更好地幫助孩子,切實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這是我們的職責。通過一篇文言文的簡要分析是遠遠不夠的,但對文言文教學的探索,我們永遠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