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運
(廣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學 廣西桂林 541000)
我們通過新聞或者是網絡經常會看到一些中學生輕生或者是犯罪的消息。有關媒體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于輕生,而且有百分之三十的青少年考慮過。在全國范圍內,百分之三十二的中小學生存在精神障礙,約百分之二十的中小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其中百分之十五的屬于一般心理問題,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校或者是家庭對孩子進行疏導。百分之三點五屬于心理障礙,孩子經常會發生失眠的現象。這些數據不得不讓家長、學校提高警惕,孩子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家長、社會、學校的共同關注[1]。
這當中的每一個數據都象征著一個生命,在風華正茂的年紀中隕落。隨著類似事件的日益增多,社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強烈關注。健康不單單是身體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問題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給予重視,讓中學生可以在這充滿陽光的時代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今的中學生心理普遍較為脆弱,在日常生活或學習過程中,一般是以下幾個方面原因導致的。
首先是學習方面,如今的中學生學習方面的壓力普遍都很大,且學習競爭非常地激烈,中學生要一直處于一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且處于中學的學生馬上就要面臨升學考試,學習任務繁重,壓力更大。在學校的狀態都是單調性、機械性地被動學習,每天三點一線埋頭苦學,成績就是學生的全部,導致學生的課后活動減少,生活變得枯燥,學習壓力大,而且還沒有一個很好釋放壓力的地方。最終導致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容易變得焦慮緊張,從內心慢慢滋生厭學心理,產生學習恐懼癥。中學生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很容易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一系列問題,漸漸將自己內心封閉,不愛與他人交流,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
家庭對中學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也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師。家長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在親情的庇護下,才能培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但新聞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孩子弒殺父母、殘害老師的新聞,這種新聞不禁讓人汗毛直立,這主要是由于家長在教育監管上沒有做好應有的義務,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家庭。
一些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強,不懂得團隊合作與分享,獨立能力差,常常將自己的感情變化投入到別人身上。根據自己的情緒體驗來認識他人,這就導致學生常常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一些留守學生或家庭離異的特殊學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情緒也異常不穩定,不愛與人交流,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導致了他們的心中有很多情緒沒有地方釋放,導致學生產生了很多壓力與痛苦,將自己困在自己的內心世界。
網絡也是導致學生心理脆弱的最大問題之一,一些中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對網絡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導致自主神經紊亂,免疫力下降,經常發生頭部疼痛的情況;其次是某些網絡游戲血腥殘暴,對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發育不成熟、分辨能力差,很容易讓中學生漠視生命……
中學生年少氣盛,很容易產生一些莫名的情緒,如在學習過程中壓力太大;被朋友或者同學誤解、在一些比賽中沒有取得好成績,這些都會造成學生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青春期的學生在情緒方面和心理狀態方面經常會發生一些不穩定的現象,內心世界會特別的復雜,心理會很脆弱。教師在這個時候要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讓學生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讓學生更好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人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社會對成功人士的崇拜,導致冰冷的金錢規則很早就融入了學生的生活。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讓整個社會環境被包裹在急躁緊張的氛圍里,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大,還有一些傳統“人上人”的觀點,無形中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這就導致學生心理脆弱,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使自己變得沒有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焦慮的心理和自己放棄自己的心理,讓自己的內心變得不堪一擊,這種心理是極其可怕的[2]。
每個人都愿意生活在充滿陽光的環境下,誰都不愿意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生活。中學生面對巨大的壓力,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天性,似乎變得遙不可及。其實不是,中學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正是培養好優秀品質的時間,我們要杜絕慘烈的現象發生。教師更應該注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讓學生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校更應積極應對這個問題。
加強中學生的理想信念,讓學生樹立起人生路上的明燈,讓理想指引中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就不會計較自己眼前的小事與一些小挫折,這就能很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鍛煉學生的意志。學校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比如成人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激發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中學生的強國心,堅定中學生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的信念,增強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只要學生樹立起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理想,就不會畏懼任何的困難。
文化活動的舉辦對學生減輕壓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有意義、積極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有幫助的,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朋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活動,在活動之中揮灑自我,忘掉那些讓自己不愉快、不快樂的事情,讓學生通過活動釋放出來,讓那些負能量的壓力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消失。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讓中學生盡情地表現自我,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認同感,找到自我的價值。這樣的活動可以是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或者是學校組織的一系列的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釋放自己,減輕壓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3]。
家庭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主陣地,家長擔當起這個責任,與學校攜手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學校可以利用家長會,將一些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或方法與家長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與教育觀,重視學生的精神生活,加強家庭的精神文化。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盟友,防止孩子走向極端。家長要用愛去培養孩子,這種愛并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正確的愛。讓家庭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也讓孩子感受到這世間的美好。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對教師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畏懼心理,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愿意被人挖掘,也不喜歡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別人,這就導致中學生有很多話都沒有地方傾訴,遇到一些問題也沒有地方咨詢,這對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是一件很苦惱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累積夏利,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校成立一個信箱,讓學生將一些不想說給別人聽的事情,以書信的形式放進信箱,然后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開放學生心理咨詢的通道,定時對那些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進行疏導,從而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正確的指導,讓學生的疑惑得到解答,糾正那些心理存在偏差的學生,提高學生的受挫能力,讓學生同時感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愛[4]。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但網絡又是一個充滿“刺”的地方,中學生的自制力較弱,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拐走,從而導致心理出現問題。因此,政府要加強網絡方面的監管,杜絕網絡上不健康的信息及暴力游戲的存在;學校中也要安裝一些防毒軟件,避免一些不良的信息傳播;家庭方面也要對學生進行監管,家長要行動起來,要限制學生上網的時間。
中學生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對社會的經驗比較淺,心理還較為稚嫩,他們正是需要陽光關愛的時期,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來幫助學生,讓學生的心理變得堅強勇敢,敢于直接面對困難。中學生的人生路程還很長,世間還有無數的美好等待著他們挖掘、發現,所以不能被短暫的困難而擊倒,只要突破了這一層困難,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前方就會有無數的鮮花與掌聲,因此,中學生要努力變得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