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建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銅羅中學 江蘇蘇州 215237)
“研學后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研學”主要是教師在深入研究課標、教材和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學案”,學生在“研學案”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后教”主要是通過課堂展示和交流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教師加以指導,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研學后教融合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支持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有更多思考和自我展示的空間,它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刻板教學,使音樂課堂重現生機與活力。“研學后教”全面落實因材施教理念,能具體解決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問題,習得知識,獲得成就感,切實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1]。
研學后教融合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于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努力體現學校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構建以教學原則為準則,又體現學校特色、音樂學科特性,同時兼顧不同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現音樂教學目標的達成與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注重各個層次學生的樂理知識掌握與音樂能力的提升,做到因材施教,統籌兼顧,科學發展。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研學后教的方式來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在研學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在音樂學習中的弱點和不足之處體現出來,也能將自己對音樂的喜好和特長展示出來,這就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使音樂教學有了教學方向,更方便教師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能有效查漏補缺,發揚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短板,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研究教學目標
課前導學的第一個步驟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導向,且教學活動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了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有學習方向和指引。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以及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來制定每節課的學習目標。目標問題應緊貼教學內容,設置得富有趣味性、開放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習目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2]。
例如,學習《大海啊,故鄉》這一課時,教師將教學目標定為:1.在音樂活動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樂形象,豐富音樂表現力,體驗人們熱愛大海、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2.能用優美、連貫、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分析作品中的音樂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現的典型節奏,體會并表現出歌曲所蘊含的情感。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后,并圍繞這兩個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就都有了方向。
2.研究教學內容
要想“研學”活動的開展兼具效率和實效,教師就一定要仔細研究教學內容,牢牢把握音樂教學的重難點,選擇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教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課堂上提出的討論問題要有含金量,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每一次思考中都有所收獲,可以熟悉掌握教學內容。
例如,學習《雪絨花》時,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這首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對祖國的祝福。教學重點是能夠讓學生用滿含深情的聲音學唱歌曲,教學難點是掌握歌曲中三拍子型節奏強弱規律。教師在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之后,能夠更好、更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能快速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情境中,準確把握課堂教學側重點,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3.研究教學對象
教師在開展教學前,需要對教學對象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堅持“以生為本”,熟悉掌握教學對象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音樂學習的長短板和喜歡的音樂種類、曲風等,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開展針對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3]。
例如,在進行《彩云追月》歌曲的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上課狀態,并仔細聆聽學生的試唱。通過學生在課上的反應,教師能夠發現有些學生的發聲是有誤的,有些學生在唱歌方面缺乏自信心,還有的學生節奏感較差,對于歌曲的旋律掌握不到位等,這些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計劃,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的依據。所以,充分對教學對象進行研究,能夠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1.課前檢驗,了解學情
隨著“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的合作學習模式逐漸融入日常學習活動。在組織課堂研學時,為了保證課堂的高效性,教師需要在課前對學生的研學成果進行檢驗,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安排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
2.課堂互鑒,取長補短
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個性、思維等方面存在不同,在研學過程中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問題的分析、見解也是不同的,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知識和情感體驗也是不同的。在進行課堂研學時,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探究學習,能讓學生之間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學生在合作交流時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得到啟發,互相補充,共同進步。
3.課后討論,總結反思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互相評價的辦法,能促進學生反思,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音樂研學能力。在課后開展相關討論工作,讓學生對研學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同學之間互相給出評價,這能使他們以同學為“鏡子”檢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學生在肯定別人優點的同時,也能吸取經驗,在指出別人的不足時,也能進行自我勉勵[4]。
1.以學生需求為基準,優化教學內容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音樂知識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準,教授對學生有用的知識,不做課堂無用功。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其次,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臻選精華,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研學階段就已經對音樂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著重對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進行講解,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又能節省教學時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有用的,課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2.以學生興趣為基準,構建課堂活動
在采用“研學后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構建豐富多彩、有趣的課堂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音樂課有更多期待和喜愛,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中的樂趣時,學生對音樂課就會更加感興趣,學起音樂知識來也會更有動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學習《對花》時,這是一首湖南花鼓戲,是男女對唱的,教師可以發起與學生之間的對唱,這種游戲類教學既是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又能快速活躍課堂氣氛,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學生對話互動、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等多種方式來豐富課堂活動,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5]。
3.以學生發展為基準,設計學習流程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合理設計學習流程,通過研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音樂課中要學習的音樂知識,讓學生自學。學生在自行研學的過程中,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教師在對該部分內容進行深入講解時,學生就能在加深印象的基礎上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比如,學習《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和音樂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流程和計劃,在研學中,首先讓學生學習歌曲的旋律,并了解歌曲的創作內容及背景,其次,了解歌曲表達的含義和情感,還可以再往下深入,了解歌曲的作曲人與作詞人等。通過合理設計學習流程,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研究,能夠找出自己研學中遇到的問題,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會使教學效果更明顯。“研學后教”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靈活,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以學生為本,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