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芳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昆美小學 廣東汕頭 5158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建立在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在閱讀學習時看得到畫面,聽得到聲音,包含以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同時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位置,使其能夠自主閱讀和學習,從而對語文閱讀的理解更加深刻,達到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教學目的。
新時期的小學生與以往的小學生相比,多出了自主意識強、興趣更為廣泛、理解思維豐富等特點。所以,教師在新時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考慮到這些因素,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化教學,為學生開展新型閱讀教育課堂。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閱讀意識,能使學生在閱讀課堂之外也愿意對閱讀知識進行自主探索,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水平[1]。此外,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到所閱讀文章中的內容,并對閱讀內容進行反復了解和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語言組織與運用水平,可為學生接下來的作文學習打好基礎。同時,翻轉課堂還存在娛樂性強等特點,能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受到輕松愉悅等情緒,并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像其他教學模式一樣存在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堂總結、課后復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正在處于有待發(fā)展的階段,大多數學生認識不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使得大量預習時間被浪費,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導致自主學習效果差。對此,教師可在閱讀課開始之前,運用翻轉課堂助力學生預習,使學生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去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筆下的人物精神以及文章的重難點內容等[2],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事半功倍。例如,學習《金色的魚鉤》之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搜索一些有關于紅軍長征過后的紀錄片、影視資源等,并取需要的部分制作成視頻,供學生在翻轉課堂的預習階段觀看。學生觀看后,會對紅軍的長征過程發(fā)出疑惑,如有的學生不理解紅軍長征途中遭受了怎樣的苦難,也有學生不能理解文章最后那名老紅軍為什么會去那樣做。教師在這時,要拋出值得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欲望,如:我們現在幸福生活與當時的長征擁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參與長征的人們身上都有什么樣的精神?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閱讀課堂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為翻轉課堂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奠定好的基礎。
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促進自身語言水平的增長。但目前,一些學生的思維過于活躍,不分時長地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探究,這就無法使學生有效領悟到文章內容的精髓和內涵,故無法令閱讀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翻轉課堂時要選對時機,使學生能夠通過翻轉課堂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領略語文閱讀教學的獨特魅力。例如,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時,由于本節(jié)課所屬流浪、冒險的閱讀題材,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外高漲,但是同時帶來了許多問題,如學生同時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反復探究,不對故事中的人物精神進行探索。教師在這時就可以用翻轉課堂為學生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拓展信息了解《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等。學生由于在課堂上對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了反復閱讀,所以對文章的整體都產生了極為深厚的興趣。之后,教師選擇在翻轉課堂上開展游戲化教學,讓學生預測魯濱遜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事情,并引導學生自主討論。這時,學生會對魯濱遜這個人物產生自主的看法,教師可以選擇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對《魯濱遜漂流記》展開自主閱讀。大多數學生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語文閱讀教學與翻轉課堂會產生新的看法,不再認為翻轉課堂只是自己閱讀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認為翻轉課堂的學習要比普通的閱讀學習更為全面,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增長。
教師在為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時發(fā)現,雖然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用心,但在課堂之外,或者復習之后,所學的閱讀知識會很快遺忘,這就很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準。所以,教師應當重視課堂結尾的歸納總結作用,并且在歸納和總結時結合翻轉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在課堂結尾階段結合翻轉課堂為學生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對其閱讀內容知識進行總結時,可以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及學習特點,為學生實行有效的綜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完善[3]。例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之后,大多數學生的情緒都處于非常亢奮的狀態(tài),由于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受到翻轉課堂的感染,故學生在學習完之后,仍會被五壯士身上的英雄氣魄所感染,所以學生領悟到了五壯士身上的人物精神。但教師通過提問發(fā)現,對于一些文字知識或者文章內容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沒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時,教師在結尾階段就可以結合比較先進的學習方法輔助學生記憶本節(jié)課的內容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選擇了為學生在黑板上繪制一個思維導圖,再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記憶《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內容的情節(jié)走向和文字知識。大多數學生都會將文章內容中的精髓知識記錄到自己的筆記中。最后,教師讓不同的學生到講臺說出自己所記錄的內容,并講出自己記錄該部分內容的緣由,以此令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交換和互補。大多數學生經過觀看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及通過翻轉課堂的自主學習和探討,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思維品質,還在與他人交流學習經驗時借鑒和吸收他人的閱讀訣竅,以此提升自身的閱讀綜合水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后復習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這是因為新時期小學生雖然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大多數學生回到家之后,不會對課堂上所學的語文閱讀內容進行復習,而是選擇用手機游戲和視頻等娛樂方式填充自己的碎片時間。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不僅要在課堂上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后復習中也要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4]。在鞏固學生閱讀知識記憶的基礎上,使學生看到更為廣闊的語文世界。例如,學習《少年閏土》后,由于學生之前接觸魯迅先生的文章并不多,所以對本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云里霧里,這就讓學生認為,本篇的閱讀內容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在課堂之外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閱讀任務時,會產生消極學習的情緒。教師在第二節(jié)課堂發(fā)現之后,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學任務,在本次教學任務設計中,教師充分結合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先去準備魯迅先生所著文章,所翻拍出的影視資源等,并在文章內容中截取相關片段,先讓學生觀看影視片段之后再去品味文章內容。這樣一來,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保留了翻轉課堂趣味性的原汁原味,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對閱讀內容進行學習,符合教師為學生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目的。大多數學生完成本次課后閱讀任務之后,感受到了翻轉課堂給自己之后的語文閱讀學習帶來的變化,也增強了自身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生在接觸語文閱讀內容時,也能夠形成自己的解析方法,進而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從而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閱讀解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結合新時期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為學生開展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新型閱讀教學,已成為一種主流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雖然給閱讀教學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仍然存在弊端,如“師生缺乏有效溝通”“自主學習時,仍有問題理解得不夠透徹”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要進行研究分析,并設計出新的閱讀教學方案,在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發(fā)散學生的閱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