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黑龍江省大慶第一中學 黑龍江大慶 163458)
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時,教師運用的往往都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教學形式只重視學生的教學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物理學科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師要充分結合生活,通過教學問題的情境再現來進行物理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教師要進行教學探究,讓高中物理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輔助學生認真思考,從而不斷掌握所學物理知識,還能不斷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1]。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情況,構建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情境,針對學生的情況專門設定,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把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物理知識點生活化,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與教材緊密貼合,這樣才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除了要符合教材,教師在進行物理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范圍,要讓學生既可以感受到教學的挑戰性,還可以在問題情境教學中學習到物理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
在進行高中物理問題情境創建時,提出的問題都是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解決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先根據自己學習的物理知識進行探究思考,進而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在進行問題解決時,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和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進行物理問題情境創設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經常會創設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情境,雖然這些問題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時候這些問題會與教材學習內容無關,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行解決問題時無法明確要學習內容,從而降低學習效率[2]。
在進行物理學習時,教師要明確物理學科是源于生活的一些物理現象。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很難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而通過把難以理解的物理定義或者物理公式,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就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參照物的教學時,就可以問學生“為什么坐在行駛的汽車上向外面觀察,會發現大樹會向后走?”教師在進行“電能轉換”的教學時,可以提問“電飯鍋的工作原理?它的能量是如何轉換的?電燈的能量又是如何轉換的?我們家的音響為什么會出音?”教師還可以提問一些當下的熱點話題,從而引出教材內容,如:目前我們的空間站中都有哪些物理現象?些問題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快速和學生同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
物理學科是一門基于實驗操作的學科,在進行物理學習時離不開實驗操作的輔助。因此,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創設實驗的問題情境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傳統教學一般是先進行知識講解,然后再進行實驗驗證,有時為了趕課程,甚至只是讓學生將知識點進行記憶,而不去進行實驗驗證,這樣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也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理解和記憶。教師要通過創設實驗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探究出所要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知識。例如,在進行“金屬導體的電阻如何變化,有什么規律”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小燈珠伏安特曲線實驗”來進行探究,通過實驗,讓學生發現金屬電阻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大的結論。通過創設實驗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還可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自主進行物理學習,提升學生的物理素質[3]。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多媒體教學就是在教學上的科技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視頻、動畫、圖片、聲音等方式,進行教學演示,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通過視頻等方式,形象地在學生眼前進行演示,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知識更加輕松。例如,教師在進行“圓周運動”的教學時,可以先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先明白要學習的知識點,然后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圓周運動的多媒體視頻進行演示,比如觀看汽車拐彎和直線行駛的視頻,教師可以問:為什么拐彎時汽車要減速?通過此類問題,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進行思考,學生會得出相應的結論。通過多媒體問題情境的創建,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
在物理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非常重要。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一定要結合學生之前所學習的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加快理解和應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一下初中學習的“力與反作用力”的知識,通過情境讓學生感受力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兩個學生進行拔河的演示,然后問學生這兩個學生受到的力是否一樣,通過這個情境提問,可以讓學生快速提起學習興趣,從而進行思考和探究。再如,教師在進行當前知識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想一下前面所學習的知識點有哪個與之相關,通過這樣的情境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加快對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對前面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績[4]。
在進行物理學習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物理學史上的故事,介紹傳奇人物,以此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學生樹立夢想,讓學生向偉人看齊,也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通過講述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特斯拉、伽利略等偉人的物理探索故事,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知識的求知欲。例如,教師在進行單擺的講解時,就可以講一講伽利略的故事,他是通過教堂的一個銅吊燈隨風搖擺的普遍現象提出疑問,經過一次次的實驗和計量,最終得出物理擺動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無關而是與擺長有關,從而得出擺動的等時性原理。再如,在進行“共振”的教學時,可以講在1831年一支騎兵部隊過吊橋時,由于馬蹄產生的震動導致吊橋斷裂的故事。無論是通過一些歷史小故事,還是一些物理學家的小故事,都是想讓學生通過這些情境來提問,提升自己的物理學習興趣,再結合這些故事,可以讓學生發現認真觀察和大膽提問的重要性,提問程后還要進行積極的實驗探究,這樣才可以得出相應的物理結論,從而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
為了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和未來,在進行物理學習和探究時,教師還要根據要考的試題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可以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例如,在進行“牛頓定律”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歷年的考試形式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哦,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的提升成績[5]。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高中物理情境的創設時,必須先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還要結合實際生活,物理這門學科比較抽象,結合實際問題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進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