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夏清
(深圳市坪山實驗學校 廣東深圳 518000)
貫徹落實勞動教育既是滿足黨的教育方針,又是開展全面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和素養是展現學校教育價值、社會價值以及加強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我國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并在文件中明確指出:新時期勞動教育要滿足教育的相關規律,注重人才的把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體現時代的特征,并貫徹落實。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離不開家長、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協作。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基礎教育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學科,這一內容的實施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全面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加強教師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從而實現高效率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借助正確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生活化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學科中都有展現,教師應從不同學科中探索、發現并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并在潛移默化中貫徹勞動教育理念,并和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赫爾巴特認為:道德是被認為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和教學能力,還要具備發掘素材中勞動教育內容的能力,數學這門學科和其他的學科相比,有著較強的科學性,其中勞動教育資源都是被隱藏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滲透,并為學生展示出來,進而開展數學教育活動。例如,學習“觀察物體”這一章節時,可以通過搜集資料的形式為學生展開教學活動,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學習用品或玩具等,使學生在了解事物的種類時,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勞動教育,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能使養成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想法[1]。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形成適應社會的能力。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領會勞動的辛苦和不易,才能使學生形成較為直觀的情感體驗,并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提高操作能力。北師大素材中一年級上冊有“整理房間”的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和交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分類的內涵和方式方法,了解分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獲得分類的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一定的標準,引導學生對所了解的物品進行分類,感受物品分類的過程,提高學生對事物屬性的認知。小學生都或多或少整理過自己的房間、書包等,對物品分類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大多數學生對物品的分類并不規范,也有部分學生并不了解分類的作用,很難樹立正確的分類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也未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此次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對教學素材中的房間圖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感受歸納整理的重要性之后,觀察房間中物品擺放的位置,幫助學生掌握房間整理的經驗。然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素材圖整理自己的房間,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物品分類的方法,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還可以讓學生在家庭中可以開展分類游戲。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引入分類的教學環節:第一,讓學生提前準備用餐前所使用的餐具;第二,讓學生自己將需要清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機內;第三,學生需要書寫,會用到大量的紙筆,會用到多種類型的筆,讓學生進行歸納整理;第四,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零用錢進行分類,如果沒有可以試著整理父母的錢包。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數學知識和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習慣,從而不斷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勞動是一項美好的品德,也是一個人的內在優秀品質。數學這門學科所具備的美和勞動教育緊密結合,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收獲一定的成功,同時得到他人的肯定,并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精神方面得到滿足,勞動的過程也是創造美的過程。例如,學習“欣賞與設計”時,學生需要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教師可通過對圖形的分析,讓學生借助圖形繪制出漂亮的圖案,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新課標的深入改革,《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和人類生活中的關聯性,以及數學對人類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因此,開展數學教學時,可讓學生觀察日常衣物中存在的圖案,班級中的地磚、窗簾等圖案。這一內容的教學設計注重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熟練掌握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圖形,感受數學知識和生活內容的緊密性。結合一定的生活情境,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介紹民族服飾或蠟染等技術,加強感官刺激,讓學生了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堅韌的優秀品格。通過闡述所見的圖形特征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從圖案的分析中了解圖形的分布,也可以借助輔助線的作用展示基本圖形,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展現美、創造美。通過設計的環節讓學生充分進入角色,按照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去設計和染色,學生會創造出不同的圖案,不僅能展示出學生的創造性,通過學習的知識創造一定的圖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初級的空間觀念,讓學生了解了平移、旋轉和對稱等現象。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學生學習的基本圖形,延伸到學生自主設計漂亮的圖案和分析圖形,都沒有脫離認識圖形的概念。學生在觀察圖形、分析圖形并設計圖形的過程中,便能學會欣賞美、體會美、表現美,并感受勞動實踐創造的美[2]。
開展智慧數學教學活動并不僅是講述知識、學習知識、熟練運用知識的過程,啟發學生的智慧需要一定的數學探索過程。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每個學生都具備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相應的教學素材,給學生提供成長的機會。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加強勞動教育,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強化學生的思考,開啟學生的數學智慧。“重復的奧妙”是“數學好玩”中的一個章節,這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思考,了解一般的重復性規律,這節課注重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了解事物的本質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美化校園的活動設計,如:為了美化校園內部的環境,后勤部門選擇用彩色的旗子裝點校園環境,這些裝飾的旗子由四種不同的顏色組成,分別是紅、黃、藍、紫四種顏色,學生們,你們看這些旗子的顏色分別是哪幾種?通過觀察圖片或是實例中的一般規律,有助于學生了解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性,加強實踐和生活的緊密性,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境教學,使其感受勞動教育和實踐在生活中的美好。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模式展示數學規律。通過豐富多樣的展現形式,將數學規律和創作規律一一展現,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規律的認知,還能拓展學生的觀察力。另一方面,在創造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和他人交流,同時促進學生樹立集體意識,提升自身的協調能力。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們思考:第42面旗子會是什么顏色?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紙上,部分學生會通過畫畫的形式找尋旗子的答案,但部分學生繪畫的速度較慢,如果問題中設計的數目過大,可以選擇用除法解決問題,將四面旗子劃分為一組,42面旗子中一共有十組,還剩下兩面旗幟,那第二面就是黃色。學生通過相關對比能夠發現,數量過多時可以選擇用除法解決問題。在這一探索過程中,學生能充分了解到勞動和智慧的緊密聯系,基于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不僅能解決問題,還會提升學生的智慧。從人類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也幫助人類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徑。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滲透勞動教育[3]。
基于人類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也幫助人類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滲透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學科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