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何月蓉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1)
隨著互聯網、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渠道愈加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到現在的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等新媒體新媒介,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相比于傳統媒體時代,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一對多”的傳播模式,新興媒體實現了廣告傳播從固定接收到移動接收的轉變,用戶在移動狀態下隨時隨地地接收信息,實時進行反饋,使得廣告信息的實時性和交互性大大加強。在背景之下產生的廣告營銷是建立在三網融合和互聯網技術基礎上,涵蓋了大量數據信息,能夠引起受眾信息反饋的一種營銷方式。
傳統的廣告營銷會把廣告赤裸裸地呈現人們面前,沒有篩選對象,讓人在心理上產生排斥感。就像曾經街頭巷尾貼著的廣告單,除了影響市容,更多時候難以吸引人們駐足觀看。相比于傳統廣告營銷,新媒體時代下的廣告營銷更具有裹挾性,能讓人們自然而然地被廣告吸引。不是為了“廣告”而“廣告”,而是基于消費者需求所做出的一種推薦。強硬的廣告植入容易讓人產生不滿,而新媒體時代下的廣告營銷更多地呈現出一種“溫和”狀態。當各大博主接到廣告商的產品推廣時,會寫一篇好物分享的軟文或者發布一則安利視頻,介紹這個產品的使用感和適合人群,有的娓娓道來,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欲揚先抑,各具特色。這其實就是一種廣告營銷,而受眾卻常常被“種草”。
新媒體時代的廣告營銷傳播速度和傳播效率是傳統廣告營銷所無法匹敵的。曾經電子屏形式的廣告只有看到的人才能知道。而新媒體時代下的廣告營銷則不同,“一人一手機,一手機一世界”的局面使得商家每次在互聯網上進行廣告營銷都能得到快速反饋,傳播達到指數級增長,無論是熱點事件的營銷還是產品功能的營銷,都能形成快速圍觀和品牌推廣。尤其隨著“粉絲經濟”的發展,新媒體廣告營銷的傳播速度更是令人驚嘆。
新媒體廣告營銷最大的特點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傳統的廣告營銷無法將用戶獲得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清晰的消費需求,但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廣告營銷可以利用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大數據分析,把握消費者的媒介應用習慣和基本喜好,進而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很高的互動性,消費者不僅是信息被動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生產、消費和應用的重要傳播者[1]。
各大平臺是廣告營銷傳播的載體,理應肩負起凈化網絡環境的社會責任,打擊低俗、惡俗、虛假的廣告營銷。廣告營銷是否適合傳播,首先要進行信息審核。平臺通過健全廣告信息審核,提高廣告監測水平,對違反《廣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廣告予以刪除并責令糾正,維護和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阻斷不良的廣告營銷流入市場。而對于那些通過審核的“漏網之魚”,平臺應加強監管,設置投訴機制,引導消費者正確使用舉報鍵,打擊不良廣告營銷。
新媒體時代下廣告營銷的飛速發展,暴露出了種種問題,這意味著國家應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以規范廣告市場的亂象。但是如今的資料顯示,《廣告法》等法律不能完全規范所有非法廣告行為,很多廣告主打著法律的擦邊球,做著不符合公序良俗的事。令人詬病的莆田系醫院,在某搜索引擎上投入了巨額的廣告營銷費用,一旦人們在搜索欄輸入疾病、醫院之類的關鍵詞,排在前列的永遠是這些醫院,而這些醫院往往存在眾多醫療問題。曾經的魏則西,便是莆田系醫院的受害者。在網上有一句俗話“百度問病,癌癥起步”,這看似有趣的話,實則包含了多少人的辛酸淚。因此,很多法律條文亟待完善,建立健全的廣告營銷規范與監督刻不容緩。
廣告行業的魚龍混雜導致廣告營銷質量參差不齊,行業內部應制定相關的從業準則,定時對廣告從業者進行培訓,培養其職業道德,提高廣告公信力,改變廣告營銷良莠不齊的局面。想要提高廣告營銷社會公信力,需要媒體工作人員時刻堅守職業道德,并不時針對自身的缺點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完善管理,這樣才能獲取廣大群眾的信賴,構建積極健康的廣告營銷環境[3]。
新媒體時代下廣告營銷的快速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廣告營銷產生的亂象卻不是必然。若想新媒體時代下廣告營銷穩步發展,就必須找出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引導廣告營銷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