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宇
(江蘇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南京 210004)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學習這一新型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將移動學習模式引入高職英語教學,不僅是一次教學的革新,也是實現高職英語可持續發展的一次嘗試[1]。使用移動設備來輔助大學和中小學英語學習已經很是普遍了,但是移動學習在高職院校的普及以及使用率仍處于萌芽狀態。英語移動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吸引了眾多目光,移動學習的便捷性、高效性、靈活性為教育的進步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在“移動學習”背景下,學生學習成本較低,能夠進行個性化自主化學習,且移動學習使學生學習效果透明,能讓學生發現自己未掌握的知識部分,取長補短,有效學習。在移動學習的突出優勢下,英語移動學習模式在推廣與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開始逐漸顯現。
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不可避免地接觸網絡,網絡上的異常豐富的資源成為了一把雙刃劍,學生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盲目地在網上搜索亂轉,浪費時間,無法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移動學習的松散性和不確定性使學生的思維趨于改變,學生追求學習的高效率,出現了對學習問題不求甚解的現象,缺乏思考過程,忽略大腦對知識的積累,學習浮于表面。學生的自控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控地瀏覽與課堂內容無關的網頁,甚至還有人玩網絡游戲或者聊天。這就需要老師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督。
在江蘇省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第一冊Unit1的移動學習過程中,由于文章主要內容為自我介紹,在教師布置的英語視頻學習的情況下,學生進行移動學習——觀看國外英語交流視頻學習,線下學習給予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無法確定部分學生是否在認真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不定時在學習通或者大學慕課等APP上發布一些討論題或者填空題,并要求學生一定要按照視頻所講進行填寫,以便實時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督促與整體把握。此外,由于本章節所講的是日常英語交流,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利用微信等軟件,創建班級群,讓學生將自己日常所學通過發送語音的形式發送到群里,在新媒體背景下對學生的移動學習進行良好的引導。
新媒體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遞權威者到創新精神的領路人轉變,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教師要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角色中解脫出來,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對創新、智慧人才的新需求,處于信息網絡時代的學生極其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偉大的變革通常都是以思想為主要指導,但在學生移動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思想引導這一過程,導致學生無法對移動學習進行正確認知。為此,教師要讓學生清楚了解移動學習的最后目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此外,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也尤為重要,由于教師多為中年教師,對各種軟件的功能大多數教師未了解透徹,這就無法發揮出軟件的全部效用。
例如,在江蘇省職業學校英語第一冊的第四單元中,此單元主要內容是如何度過課余時間,教師可利用好這一課時對學生的課余活動進行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軟件進行選人活動,如學習通等,找出一個同學用英文講述自己的課余時間的度過方式,通過學生們的認可度或者反應就可判斷出大部分學生的課間生活。利用此信息將移動學習的內容結合同學們的日常愛好進行移動學習設計,此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此外,教師也要讓學生了解移動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可在APP上布置具有特別格式的小作文,如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幾個問題并完成作文,或者寫出教師所給出的關鍵詞等。小作文的書寫要求要與每一節的移動學習息息相關,作文中主要寫移動學習的主要收獲,學生能夠完成作文即代表能夠完成移動學習的目標。
信息時代,移動學習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移動學習因其移動性、無限性、自主性及微型化等特點,對網絡學習內容提出了更高要求,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完善構建勢在必行。高校網絡學習空間資源設計呈現規模化,但要適應移動學習方式,其不足仍比較明顯。需轉變理念,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實現多元互動;資源框架堅持動靜態相結合;資源內容從碎片化轉向顆粒化,建成微知識點體系;同時注重規范命名與組織布局、確立資源的更新淘汰機制等,資源內外兼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高校對移動學習的軟硬件設施配置不到位和資源缺少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學習的進行。新媒體背景下的移動學習需要學校的重視與支持。
首先,學校一定要具有資源的更新淘汰機制,配套的教學資源的開發一定要到位。教學資源庫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讓教師共享教學資源,共建教學資源,方便教師在提高教學設計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學水平。好的制度下,教師更愿意共享手中的優秀教學資源愿意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庫中的舊資源。學校可參考量化考核制,將資源評審、上傳、下載等共建共享過程量化,量化結果要與教師的績效考核相掛鉤,以此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保證資源庫的實時更新。新媒體下的高職英語移動學習,需要學校對網絡進行充分保障,可擴大網絡管理員的工作,網絡管理員不僅是負責網絡技術,要更多地涉及教學以及新媒體平臺的宣傳方面,在保證網絡暢通的基礎下,更多地了解學校老師及學生的學習需求。
新媒體背景下的移動學習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不僅是教師應該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學生對各種APP的應用有的也沒有得心應手。因此,學生也應該接受部分信息技術培訓。但與此同時,傳統的信息技術培訓及考核機制也存在很多問題,不同背景和層次的參訓教師和學生在同一時間到同一個房間里,面對同一位教師,接受相同的信息,會影響參訓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授課教師也不能識別參訓教師及學生的個體需求和知識背景,無法滿足參訓人員個性化學習需要,因此需要進行培訓方式的創新。
為了滿足參訓老師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信息技術培訓可通過移動學習的方式進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可以看出,每一次的移動學習都會有原始材料的保存,方便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和復習。同樣,在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中,培訓員可將自己主要講的內容進行整理區分并加以命名,如excel應用、world應用、輔助性軟件介紹、軟件應用等,并錄制相關視頻,讓老師和學生進行簡單的移動學習,即不附加計時等硬性要求,只是方便學生和老師在有需要時進行針對性有效學習。為了鼓勵學生和老師的學習積極性,可在期末舉行信息技術大賽,并加以獎品、獎狀、學分等獎勵鼓勵學生和老師積極參加。
綜上所述,移動學習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發展人才創新了一條新道路。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英語的移動學習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對英語知識的使用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爭取通過對數字移動資源的高效運用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優化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環境。教師應了解數字移動資源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和具體的應用方法,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堂,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