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霞
(新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五十三團中學 新疆圖木舒克 844000)
米斯拉曾說過:“數學是人類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不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對數學的思考中。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都在被教師帶動的過程中。良好的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對錯,對數學中的問題都應當有自己的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動手操作、張嘴表達、用眼睛觀看、用大腦思考,而不是教師帶領學生記憶數學概念。只有不斷促進學生對數學的思考,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1]。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八章中我們會學習到“二元一次方程組”,每一個方程中都含有兩個未知數(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將兩方程結合在一起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在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無法在計算時正確選擇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來進行解題。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當通過教材內容讓學生懂得面對于什么樣的問題適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在對兩種解題方法進行講解后,教師應當對教材中的習題依次帶領學生總結,面對什么習題適合用什么方法。通過對教材的深度挖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生學習數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講解還原成具象化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數學基本概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在保障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我們會學習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不僅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同時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之中都會有所應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和生活有關的例子作為練習,創設生活情景進行教學。比如,在蓋房子的時候可以通過勾股定理判斷墻壁是否和地面呈標準的直角,利用學習到的知識應當如何判斷?可以分別在墻角向兩個墻面量出30厘米和40厘米并標記在一個點上,然后量這兩點間的距離是否是50厘米,通過測量是否存在誤差來判斷這個角是否是直角。當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很多學生都非常有興趣地研究實驗方法,甚至比學習課本內容的時候還要感興趣。發現數學學習能夠解決生活中問題時,學生會更加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這樣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問題是否適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當符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水平。良好問題的設立能夠在推動課堂進度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思考的興趣,相反,問題設立的脫離學生的認識基礎會導致很多學生放棄思考,只等著老師給出答案。良好的設問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舉一反三的設問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教師所講述的數學概念[3]。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的學習中會涉及等腰三角形的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等腰三角形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軸對稱的概念。同時,教師可以問一問同學們:在我們學習過的幾何圖形之中還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我們發現了它的哪些性質?等邊三角形作為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質呢?在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在課堂上會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沉默,但當老師提出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時,大家又變得非常活躍,積極思考。通過對教學內容舉一反三的設問,能夠充分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設立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及思維能力。通過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