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彬
(重慶市永川昌南中學校 重慶 402160)
即使同一個班級的同學,也是有的普通,有的優秀,除了外在因素、天賦因素,還和個人的悟性、努力相關。同是高考,相同的教師、老師,有的進了名校,有的考不上大學。我們必須反思,究竟是自己在哪方面不足?
為什么這樣反思呢?不僅讀書,很多方面都會出現重大的差異。大家一起學習新概念英語,有的人英語比老外好,有人還是什么都不會。同是看相同的一本書,有人看了幾眼,就扔到不知什么犄角旮旯;有的人認真學習,反思對照。人生的差距不在一天兩天,但卻是一個細小的行為和態度在日積月累中產生的。
生涯規劃有兩個思路:一個是由終及始,從人生終點倒推自己的職業規劃,每年、每月的詳細計劃;一個是由內而外,先認識自己,再認識世界,包括家人、社會、職業、高校、專業及學科。
生涯規劃包括學業規劃、專業規劃、人生規劃。
缺少了高中的經歷,感覺人生缺少了很多。比如,沒有高中生涯規劃,大學就不知道選擇什么專業;大學的專業一點都不知道,就不知道人生的去向,大學會過得非常迷茫。畢業工作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有什么目標。很多人工作十幾年了,感覺還是在工作崗位上沒有找到方向,像個無頭的蒼蠅,到處亂飛。原來從大學開始,就是在一直打轉。人生迷茫,如何解決呢?從起點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生必須有目標、有規劃。
生涯規劃的任務就是向自己發問:我是誰?我想去哪?如何到達想去的地方?因為人生沒有回頭路,也不允許選擇兩次。
哈佛在1970年對畢業生做了人生目標調查,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這個故事我的理解與別人不同,即使是哈佛大學的精英,也有97%的人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說明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沒有目標的。所以,如果沒有人目標也無所謂,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目標是正常的事情,不要為此而遺憾,環顧周圍發現大家都在渾渾噩噩過日子。今天這個電影好看,就立刻跑過去看;明天那個地方有好吃的,排上三五個小時隊,也要搶著吃;后天,想起來要減肥,就蹲在家里,餓上好幾頓。所以,當大家談目標,很多人說“我的夢想就是不工作”,或者說“誰不想錢多事少離家近?”我的理解是人生有目標,也有負面作用,就是有目標的人會局限自己的思維,即使成為精英,也只是在自己打的深井里看這個世界,稱之為“打了深井的精英蛙”。
如果人生倒著走,人們會避免很多錯誤,成為了不起的人。既然出生的時候,環境、父母、背景都被決定,那么按照自己的性格,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努力,走到哪就是哪,這樣沒什么不好。
周瑋被稱為中國雨人,曾經被稱為白癡,被迫退學;后來發現自己的算術天賦,被稱贊為最強大腦。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是,社會不對等待你的成長,也沒有義務開發你的潛能、幫助你提高自己,更不會有這種平臺和機會。你要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成功了,一定要回報國家、奉獻社會。
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技能,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現在很多人批評畢業的大學生,無法直接適應工作,大學的好壞被就業率沖擊。
如何管理自己的目標?目標設置,目標落實,目標修正和測定。
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才能讓你成功。工作上重要、緊急的事情如排庭、發材料、仲裁判決,這些事情都無法讓你成功,因為其他人都在做這些事。重要的但不緊急的事,如寫專業書,在核心期刊、行業最好的報刊上發文章,完善工作技能,認識行業最頂尖的人物等,這些事情才能讓一個人走向成功。
我是誰?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做事情主次分明;但同時難以理解他人,對人關注力較低。
我想去哪?成為萬古流芳的人,創造生命的奇跡,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有傳世之作,傳世之德,創世之精神,傳世之后人。
如何到達想去的地方?多準備幾個非職業興趣和愛好,應對未來的風險;不斷探索,激發潛能;樹立忠于社會,忠于人民,廉潔自律,提高專業能力。
你的性格適合什么我們不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而是找到匹配自己環境的職業、組建適合自己家庭,發揮自己的潛力。其實,在什么單位,和能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無關。因為任何單位都有好多崗位,這些崗位有的偏重人際關系、有的側重研究探索,有的主要在專業技術,所以關鍵在于自己的選擇。在任何單位,都可以找到匹配自己的崗位。
你適合的領域和職業是什么?邏輯、思維的、內省的;擅長數學、哲學的、文學等思辨的學科,優勢的職業是數學家、哲學家、作家。這樣思考,就能快速高效地找到方向。
你價值取向類型和心儀的職業是什么?自由的、自我實現的、技術型人才,可以是作家、科研人員、學者、農民、法律財務工作者。喜歡自由的、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專業技能的工作,或許就是我們的夢想與目標。
綜上所述,職業規劃需要參考興趣、性格、能力、觀念以及對職業的認知。選擇職業,需要考慮興趣、性格、特長和價值觀。一句話,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職業。另外,夢想要樹立,人生應規劃;職業要匹配,潛能須發掘;目標要細化,現實要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