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倫
(利辛縣第七中學 安徽亳州 236700)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學科是繼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將所有數學的基礎知識包含其中,是培養公民素養的基礎學科。高中數學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庇纱丝梢?,高中數學知識相較于初中及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難度有所提升,教學范圍進一步擴大,這就要求高中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懂得如何站在數學的視角思考并解決問題。
以往,在應試教育和教學經驗弊端的影響下,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過分追求高中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在某種程度上一味地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完全轉述給學生,并讓他們按照教師的思想開展學習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很難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與創造性,導致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長此以往,沒有教師在一旁給予正確的指導,會使他們的思維方式變為思維定式,很難在改變自身的學習習慣[1]。對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緊跟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發展步伐,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環節,適當加入高中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導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與技能時,發揮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站在多個不同的角度看待數學問題。并且,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創新以往的教育形式,擺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及大數據等教學手段,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在數學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訓練他們將一個問題拆分為不同的意思,或者將不同問題的表達方式總結成同一個知識點的考查題型,以此打破高中生的思維定式,幫助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轉變思維方式,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能力,以此更好地解決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與習題。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高中生經過初中及小學幾年的學習時間,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當他們愿意積極主動地探究某個數學知識,一定是建立在對該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上的。但是,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只是簡單的說教式或灌輸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手段雖然可以提高高中生對某個知識點的印象與記憶,但是這種印象與記憶也只是簡單地停留在表面,沒有辦法吸引高中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理解。對此,高中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培養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改變以往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高中數學知識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并適當創設教學情境,讓高中生親身體驗感受相關內容,進而幫助他們培養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要想培養高中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首先應該培養他們的化歸思想,引導他們熟練掌握每一種學習方法,了解每一個小點的數學知識,懂得如何將一種研究對象轉化為另一種研究對象,以此做到數學研究對象的轉變與變形,讓他們將自己不熟悉的數學題轉化為自己熟悉的數學知識,以此培養數學抽象能力。其次,培養高中生的構建思想,引導他們將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借助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論與邏輯上的分析與總結,并將這些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構建成一類數學模型,以此不斷概括、尋找更適合它的解題思路,進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高中數學是集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高中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并且可以指導他們的實際行為,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對此,高中數學教師在習題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創造性,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再將習題答案全盤托出,而是一步一步引導并提問學生如何解答,或者讓他們自行閱讀教材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自己或團隊的力量解決數學難題,進而發揮數學習題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作用。并且,高中生應該掌握正確、科學、有效的學習與解題方法,避免出現盲目做題的現象,改變以往“題?!睉鹦g,不再強調習題的數量,而是注重習題的質量,學習完每一道習題后,教師都應該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與總結,如將某一道題考查的知識點,為什么自己會計算錯誤,怎樣才能保障計算無誤等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制定自己的錯題本,以此在總結和反思的過程中不斷發散數學思維能力,有效鞏固與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進而有效提高習題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個體的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起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它在學生認識數學與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等方面都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端影響,不斷創新教育模式與手段,切實做到打破思維定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尊重主體地位,培養抽象概括思維等,以此有效培養高中生各項思維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