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潔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新馨花園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區角游戲是幼兒園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生長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區角游戲能夠利用簡單低結構的游戲材料,通俗易懂的游戲規則以及豐富趣味的游戲形式吸引幼兒的參與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新知識,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真正的發展。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這一教學原理,它指出:“幼兒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幼兒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幼兒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2]。”針對維果斯基提出的“發展區”,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應該遵循層次性原則,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提供不同水平的游戲材料,針對幼兒能力和喜好的不同,選擇的材料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投放游戲素材的過程中,要遵循由簡到難的投放原則,著眼于幼兒最近的發展水平,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最大限度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區角游戲多為整體性游戲,因此,在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也要從整體出發,遵循“整體性原則”,將整個活動游戲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投放材料,發揮區角游戲中的整體優化功能。例如,教師在挑選游戲素材的過程中,從幼兒的整體發展水平出發,挑選難度適宜的游戲材料適應幼兒的整體發展,促進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發揮區角游戲活動的最大效益。
區角游戲活動的主體是幼兒,因此,游戲素材的投放也應該從幼兒本身出發,遵循“適宜性原則”,選擇適合幼兒學習活動的游戲材料,體現幼兒發展的循序漸進性,幫助幼兒得到更高的發展。教師在投放游戲素材的過程中,不僅要從適宜幼兒發展的方面出發,還要從適應幼兒喜好出發,利用游戲素材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的游戲發展。
“低結構性原則”就只是教師為幼兒挑選簡單易操作的游戲素材,選擇幼兒熟悉且和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游戲素材。因為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不足,想象空間也不開闊,智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頭發游戲素材時首先應挑選低結構游戲素材,充分考慮區角游戲活動的生活化和娛樂化,幫助幼兒在區角游戲中獲得經驗和感受,讓幼兒在區角游戲中真正活動起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一方面,當前部分幼兒園教師在投放區角游戲素材時,沒有從幼兒自身的情況出發,脫離了游戲活動的主體,違背了素材投放的“適宜性原則”,導致幼兒沒有開展游戲活動的興趣,沒有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互動起來,促進幼兒的感性發展。部分幼兒園教師在挑選材料時,一味地借鑒教材或者網絡中游戲活動的教學案例,挑選的游戲素材不符合幼兒的喜好和發展要求,沒有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3]。
另一方面,部分幼兒園教師在挑選材料的過程中,脫離了幼兒的生活,沒有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導致幼兒只是盲目地跟隨教師進行游戲活動,沒有體現區角游戲活動的真正意義,也沒有體現區角游戲活動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區角游戲活動和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利用區角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內化學習的知識,增加幼兒的生活知識,在游戲中積累各種經驗,可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
動態化游戲素材,從本質來講就是通過動作來改變游戲的靜態形式,引導幼兒在動畫化游戲素材呈現的過程中激發游戲的興趣,從而提高投放游戲素材的靈活性,增強游戲素材的高效性,減少幼兒園教師挑選游戲素材的工作任務,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動態化投放游戲素材可以通過添加、組合以及回收材料等,實現游戲素材的動態投放。例如,教師選擇適宜的游戲素材之后,在下次游戲活動中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必要的游戲素材,拓展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或者將多次游戲素材組合起來,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素材內容,實現區域材料之間的重組和重復利用,教師也可以從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廢品”著手,收集幼兒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如飲料瓶、衣物紐扣、碎紙片等,實現廢舊資源的重復利用,豐富游戲內容,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4]。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參與美工區的區角游戲活動之后,會產生很多碎紙片,或者各種廢舊物品,這時,教師可以將這些紙片收集起來,讓幼兒在下次區角游戲活動中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裝扮教室,將各種顏色的紙片創建為一幅幅創意畫,貼在教室的墻面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廢舊物品的重新利用,增進幼兒的游戲體驗感?;蛘咴诮M織建構類區角游戲活動時,將游戲素材回收利用,根據不同的游戲主題添加必要的建構材料,為幼兒提供建構思路,使其根據教師的引導完成建構活動。教師在原有的游戲素材中增添素材,實現游戲素材的動態重組,可提高游戲素材的利用率,保證幼兒區角游戲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師在教導幼兒時必須以積極的情緒推動幼兒認知學習,用積極的情緒提升幼兒的學習質量。由此可見,情緒對幼兒的教育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投放區角活動材料時要考慮幼兒的活動情緒,盡可能地挑選生活素材,以幫助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游戲的情感內涵,通過游戲素材的使用和學習,促進幼兒情感化的綜合發展。
以幼兒園大班的區角游戲為例,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的區角游戲過程中,可以挑選相應的游戲材料豐富游戲內容,保證表演的生活性。幼兒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家庭,幼兒最先接觸和了解的便是家務活,因此,教師可以以“家庭”作為角色扮演的場景,以“小胡子、水筆皺紋、衣物等”為角色扮演的素材,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利用現有的游戲材料表演“照相”的生活場景。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在角色扮演的情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行設計游戲情節,在“畫皺紋”“貼小胡子”等游戲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感受自己家人的特點,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家庭中濃濃的愛。
區游戲活動是區角游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構類游戲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挑選合適的搭建材料推進游戲活動的展開,引導幼兒在建構活動中利用游戲素材進行搭建,讓幼兒對建構游戲有進一步的了解。因此,針對建構區域游戲活動的內容,教師可挑選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建構主題,投放適宜的建構材料,讓幼兒在建構游戲活動中增加自身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整體、和諧、主動健康的發展,培養幼兒必要的生活技能。
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投放多種多樣的建構材料,如積木、小瓶子、罐子等,以“我的家”為建構游戲的主題,讓幼兒利用積木、瓶子等搭建自己的“家”,從而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家的特點,圍繞“瓶瓶罐罐”在親身操作中首先了解瓶瓶罐罐是生活中常用的東西,通過對瓶瓶罐罐和積木的形狀和特點的了解,構建穩固、科學的建構模型,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直接和生活對接,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區角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幼兒設計的游戲環境直接影響活動的展開效果,區角材料是幼兒游戲活動的直接操作對象,有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教師在投放游戲素材之前首先應明確區角游戲活動的目標,為幼兒創建一個適宜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和自由發展的游戲空間,以保證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愉快、自由合作的游戲探索,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通過自主操作激發幼兒的游戲活動興趣,保證區角游戲活動開展的實效性[5]。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有窗戶的摸箱”這一區角游戲活動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工具為幼兒渲染一個神秘的游戲環境,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通過觸摸不同箱子中的游戲材料,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以幫助幼兒獲得直接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生活感知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游戲中,教師可為幼兒準備多個有“窗戶”的箱子,讓幼兒通過箱子觸摸物品,對物品進行猜測,在幼兒互相猜測和合作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的協作發展。通過環境渲染良好的游戲氛圍,能讓游戲素材更具趣味性、神秘性,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保證幼兒在對物品的接觸和猜測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必備品,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發揮區角游戲活動的最大效益。
綜上所述,區角材料是幼兒在區角游戲活動中直接接觸的活動素材,對幼兒的游戲發展和游戲體驗有重要影響,教師在開展區角游戲前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材料投放技巧,保證區角游戲素材的合理投放,以發揮區角游戲活動的最大效益,在游戲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