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青
(蘇州市吳江區仁德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學齡前教育階段既是一個啟蒙思維和動手能力的時期,也是建立幼兒互幫互助良好品行的一段時間。課程游戲化是將教學目標融入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將知識融入游戲互動,讓寶寶樂學、愛學,從而達到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這對幼兒教師的活動策劃能力、應變創新能力、共情能力、溝通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自身日常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學習和鍛煉。
實施游戲化教學不僅可以通過幼兒強團隊協作能力、增進和同學的感情,還可激發幼兒大腦潛力,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從而達到幼兒教學目標[1]。在游戲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讓孩子們相互交流和玩耍,不僅能增加幼兒間彼此的熟悉程度,建立默契,而且能讓孩子之間產生友情。在開發智力游戲和團隊協作游戲中,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都會得到開發和培養,與同學間的合作能力及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處事方法都將顯著提升。
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策略的實施將從五個維度進行剖析講解,包含游戲策劃、游戲實施、游戲互動、游戲氛圍、游戲拓展,下面將詳細敘述。
幼兒園課程游戲策劃是幼兒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集中體現,教師在游戲設置過程中,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進行謀劃,游戲類型可分為創新型、益智型、合作型、場景型、文藝型、探索型,教案寫作過程中要以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性出發,全面分析和考慮游戲實施的全程會產生的一系列情況和對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2]。例如,益智型游戲策劃可以讓幼兒搭積木,將零件分到每個孩子手中,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拼接零件,培養孩子三維立體能力,并讓孩子在繪圖板上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模型,從多角度觀察,畫出不一樣的模型,從而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實操能力。
游戲實施過程要從實際性、安全性、全面性出發,教師在游戲實施過程中要全程跟進,合理分配人手,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進行游戲安排,避免出現體力不支等突發情況。例如,外出拓展游戲的實施,從幼兒園園內的物品準備開始就要設置全面,讓每個孩子帶齊水杯、背包等隨身物品,帶好醫藥箱,在去公園游玩時合理設置路線,讓所有孩子在教師視線范圍內,隨時關注孩子的行進動向和情緒表情,讓孩子們快樂玩耍,細心觀察,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倡導開放性游戲氛圍。
游戲互動主要體現在肢體互動和語言互動方面,語言互動中要讓孩子們遵守秩序,禮貌用語,如“過家家”游戲,孩子們要在角色扮演中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在敬語使用和行為交談過程中要全程貫穿良好作風的養成,家庭成員的設置讓每個孩子針對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游戲中的家長對子女疼愛有加,在家庭活動的進行中,給孩子過生日是一個互動性強的游戲,孩子開心的許愿,家長對孩子進行祝福和共進餐,游戲氛圍溫暖而有意義。而肢體互動則體現在合作型游戲中,孩子接力跑向終點難免可能會肢體碰撞或者摔倒,這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創可貼以備不時之需,要讓孩子們和平共處,產生矛盾要讓孩子們和平解決,互相道歉,培養孩子之間的感情,給孩子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游戲氛圍可根據游戲類型的不同而有差異,如捏橡皮泥游戲,孩子們在各自發揮想象力的同時,也各自處在自己的小空間里,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童話世界里遨游,與自己手中的形象進行跨界對話,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這就創造了一種愉悅和輕松的氛圍,每個孩子在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建立屬于自己的標簽,獨特性在這時會體現得淋漓盡致,教師要讓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再如,攀巖游戲處于激情與火熱的氛圍,幼兒在攀爬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手腳并用,在伙伴的加油打氣聲中拼盡全力沖向終點,可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和肢體協調性。
由于幼兒園教學場地所限,大部分教學活動只能在室內和操場中進行,教師要充分調動校內所有教學資源,加大游戲的創新性設置。例如,在跳繩游戲的設置中,可以讓孩子們行進跳繩,在室外教學區內自由行進,并進行跳繩接力賽,分段式設置終點,讓孩子們在行進中體驗游戲的快樂,收獲與同伴一起成功的喜悅。這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建立默契,還能鍛煉孩子的肢體協調性,激發孩子的運動細胞,順應孩子活潑愛動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們明白目標的樹立和責任感的建立對自己成功的重要性。
在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探索新型游戲的開發,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游戲化教學,增強教學趣味性和互動性[3]。從游戲策劃、游戲實施、游戲互動、游戲氛圍、游戲拓展五個方面實施游戲化教學,在革新教學理念和樹立孩子良好三觀的驅使下,給孩子創造一個愉悅、快樂、激情、難忘、溫暖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