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江蘇鹽城市亭湖區城區港北路26號鹽城小學 江蘇鹽城 224600)
郁波教授曾經提出,對科學概念的關注和研究是當前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當代科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小學科學閱讀實踐教學中引入概念建構,對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以及學生對外界事物的理解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構建其科學概念體系,促使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思維和科學的認知觀,是當前需要廣大教師進行重點思考和探究的一個問題。
據有關數據顯示,小學生的思維是由具象逐漸向抽象發展的。所以,在概念建構背景下,科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和特點,引入一些科學故事,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同時使學生可以在閱讀實踐中獲取科學知識[1]。以蘇科版教材中《電和磁》一課的教學為例,科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導入科學家故事。很多年以前,我們人類對電和磁還沒有太多的了解,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情況下,一位丹麥的科學家發現了關于電和磁的秘密,那么,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秘密呢?然后科學教師就可以播放教學課件,帶領小學生一起重現歷史上這個偉大的時刻。最后科學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閱讀這個科學故事,使其輕松獲取相關的實驗方法,得出相關的科學概念,讓小學科學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有效促進小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并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讓科學精神及人文精神也可以得到和諧發展,促進科學概念的有效滲透。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越來越多的知識概念需要小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果小學生不能很好地對科學概念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歸納,會直接影響學生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架構,也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導致學生對科學知識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所以基于概念建構下的小學科學閱讀實踐教學中,科學教師需要充分結合生活實踐,生動形象地再現概念形成過程,提供豐富多樣的事實性學習資料,融入小學生生活與學習中的相關經驗和體驗,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要,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重組,從而獲取新的科學知識[2]。以“洗衣服的學問”一課為例,課堂上科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第四十頁的內容進行閱讀: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凈。這是因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個人,一只手拉著油,另一只手拉著水。當我們揉搓衣物的時候,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這樣,原來不相容的油和水,就變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隨著多次的漂洗、擰干,衣服也就洗干凈了。另一段話是:雖然各種污物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與合適的洗滌用品發生反應,就能被洗干凈。然后科學教師就可以借助教材插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幫助學生對油污洗干凈衣服類的內容概念有個理解和認知,從而促使學生結合閱讀對科學概念有一個更深層次、更本質化的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生獲取知識的形式多種多樣,概念建構背景下的小學科學閱讀教學實踐中,科學教師需要運用一些方式和方法來引導小學生針對一些科學知識進行閱讀理解,同時引導小學生將所學科學知識概念進行梳理和統整,從而促使學生可以將原本零散化的科學知識體系化,進而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對科學概念的認知提升一個高度[3]。以小學科學教材中“動物怎樣繁殖后代”一課為例,本節課程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將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進行聯系,那么科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雞蛋的結構圖,同時引入種子的內在結構圖,并引導學生針對兩者進行對比。通過科學閱讀,促使學生自主推理出雞蛋內部結構與種子的結構相仿。讓學生的認知思維充分被激活起來,促使小學生可以深刻地認識到雞蛋卵內部結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內在的科學認知系統發生轉變。
總而言之,基于概念建構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閱讀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和認知科學概念,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把握,奠定小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知識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科學閱讀的重要意義,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在閱讀實踐中提升和發展自己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