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媛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江蘇南通 226400)
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由學生的記憶和思維決定,口算這種計算方式在數學中會經常被使用,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需要我們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鍛煉學生估算和筆算的準確率。鑒于此,本文詳細論述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有所幫助[1]。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口算練習比較抽象復雜,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很大。因此,我們在開展口算教學時應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尋找計算規律,從而將學生口算的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出來。對此,我們在教學中完全可以根據口算要求開展聽算與視算練習。比如,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時,我們在課堂初始階段可以為學生預留幾分鐘進行聽算,或者采用多媒體教學視頻展示隨堂練習等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學習之中。另外,也可以借助搶答游戲的方式。如學習完這節基礎知識之后,我們可以制作一些口算題卡,然后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搶答活動,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計算得又快又準確,在這種良性競賽活動中,可以利用搶答題和必答題等將學生參與及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以此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推進小組之間的互動合作[2]。
引導學生從直接感知實物逐漸過渡到在腦中建立表象是培養學生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鍛煉學生口算能力的過程中,需要盡量采用直觀化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在課前提前準備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圖片及小物品,在課堂上將這些物品或者小圖片發放給學生,當學到具體數學的時候,要求學生出示相對應的圖片或物品的數量,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數手指鞏固自己的記憶與認知。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對1到10的數字相對應的物品進行拼一拼、拆一拆的實踐操作活動,這樣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自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10以內數學的分解以及組合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腦中建立表象認知,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口算。另外,我們在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實物直觀操作,如計算3+8這道算式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擺出三個小物品,然后在旁邊再擺出八個,并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怎么樣擺放這些物品可以使我們一眼就能知道結果呢?很快學生就給出了建議,將三個物品中的兩個放進八個之中,這樣自然就形成了整數十,再加上一就能夠得出結果十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能使學生認識到湊十法的計算方式,這也是口算中非常好的一種計算方式,然后我們還可以提出4+9或者是5+10等計算算式,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當學生熟練掌握了湊十法之后,自然會在腦中建立起表象,從而將學生口算的準確率與速度不斷提升上去[3]。
口算能力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也是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但是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我們逐漸增加難度,幫助學生科學地練習,并采用梯度練習幫助學生在枯燥的口算中體驗到挑戰性,從而積極展開口算練習,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口算主要集中在一至兩位數的加減法上,通過不斷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湊十法以及進位和退位的基礎計算知識,并重視口算練習。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組合到一起,并相互問答,鍛煉口算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準確度,同時,在兩兩的隨機問答中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感度。此外,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競賽活動,如出示幾張卡片,第一張是1+3,第二張是+2第三張是-5第四張是+6,最后比一比看看誰計算得最快,最快最準確的為勝利者,我們可以為勝利頒發一朵小紅花或者是小物質獎勵,這樣的計算方式既有趣又有挑戰性,可將學生口算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能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到更多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需要我們調動學生的計算積極性,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徹底激發出來,逐漸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