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瑾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多年來,中國教育界一直在促進素質教育。高校禮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能力和政治誠信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茶文化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融合,將有助于豐富價值觀和道德修養,同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了茶文化與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融合,尋求將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徑,以促進新時期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青年時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逐漸形成走向成熟穩定期,把高校建設成為“育新人”的重要陣地,就應當在大學校園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擔當復興大任[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心聚力、強基固本的精神旗幟。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實現“中國夢”的未來中堅力量,應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構建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系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在文化建設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引導著廣大人民追求“精行儉德”的人生品質、崇尚“為人清廉”的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弘揚茶文化、應用茶技藝,有益于增強人類文化的軟實力,培育具有高雅素質的文明之師,豐富人民的業余生活,緩解人民的工作壓力,營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環境和風清氣正、為人清廉的氛圍[3]。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在知網以“茶文化”和“文化自信”為關鍵字進行搜索,近五年共有129篇,大部分立足于高等學校,研究方面涵蓋思想、心理等多個領域,在高校,中國茶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步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對思想培養、習慣養成、日常行為乃至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4]。
從茶道文化、茶道精神與人的修身養性、規范禮儀、美學價值、哲學價值、人文價值對大學生的影響。如謝榮彩的《將茶道精神融入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胡易的《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結合探究》;方沖的《文明禮儀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探究——以茶文化禮儀修養為例》。
從茶文化對國民文化自信尤其是對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的影響角度探討文化自信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的不竭動力。例如邵佳鋒的《從茶文化談民族文化自信》;盛潔、李宣的《文化自信視域下面向青年茶文化推廣app設計初探》;李丹陽的《當代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從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提出以此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例如李勇梅的《淺論茶道文化折射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朱珠的《茶文化課程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方文紅、曹勃成的《關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茶文化策略的研究》。
大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其價值觀念十分的淡薄,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很少有人真正的投入到社會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非常注重學習,但是忽視了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茶文化的傳承,可以幫助大學生真實的感受到周圍的環境,正視各類問題。在茶文化的引導下,本著寬容的理念,形成一種積極的價值觀[5]。
當代大學生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非常多,在物質與理想的摩擦下,很容易讓大學生失去正確的價值觀,沉浸在貪念中,忘卻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而與茶有關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在自然中回歸,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在采茶這項活動中,大學生深入的大自然中,茶樹生長在大自然中,大學生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采茶,在景色迷人的地方,一呼一吸之間,都可以將心中的雜念排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雅興,大學生就生在山青水秀的幽靜環境中,可以體會大自然的神來之筆,領悟自然和諧的關系,從而更加的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針對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茶文化的教育與宣傳,讓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通過社團活動的方式帶領大學生品茶和采茶,使大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體驗,真正理解到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
如今大學生處于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一些不良的風氣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風氣在大學生生活中也越來越嚴重。有些大學生看到周圍人的生活條件非常的優越,使用奢侈的產品,都會產生攀比心理,滋生出拜金主義,導致大學生盲目追求自身優越的條件,無形中就會產生一定的問題。破壞各類生態結構,勤儉節約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大學生應該通過了解茶的淵源和歷史,通過品茶學習茶文化的節儉之道,真正品味到茶文化使大學生的內心十分的平靜,無論外界有多么大的誘惑,他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真正了解擁有簡單的內心才是最快樂的。
茶文化中融入了萬物的哲理,也有道家的品德這一說法,當代大學生在價值觀形成環節中應該樹立良好的道德觀,道家生態觀思想中強調人不可以主宰自然,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在自然中要保持高尚的品德,順應自然,珍惜當前的環境和資源。在生活中要強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當深陷各類迷途后,可以及時的使用法律。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讓大學生尊重自然,有效的抵御質品德敗壞的行為[6]。
高校應該開設各類與茶文化有關的課程,針對不同的專業,應從茶文化的藝術角度分析其美感。加強大學生的審美觀與審美興趣的培養,從茶藝、茶道、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等里面融合美的展示與美的理念,給學生身心美的啟迪[7]。
針對文科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查閱不同茶文化,茶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結合學生專業課程的性質,讓大學生在專業課程中了解茶文化的歷史悠久。采用形式多樣化的方式展示茶文化,采用視頻欣賞,或者帶領學生到實地參觀茶藝的方式,都能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
結合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采用互聯網進行茶文化的傳播,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8]。學校可以利用現有的平臺,將傳統的茶文化推送給學生,同時給茶葉愛好者以發揮自身特長的平臺,讓這些茶藝愛好者在平臺上溝通和互動。學校應該在平臺上開展傳統茶文化課程。邀請教師來傳承茶文化,從而積極的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應該結合茶文化,從而融入一種自然情懷。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是國家的希望,將良好的價值觀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中,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