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春
(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重慶萬州 404000)
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生物教學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與學的改革需求,越來越多的老師將有效問題應用教學中,借助其多元化的問題形式,能夠將學生帶入對知識的探究、思維學習之中,不僅有利于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還十分有利于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提高。但要想真正將有效問題應用的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老師具有較強的有效問題設計和應用能力。所以,文章關于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問題設計與應用的研究意義重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對抽象生物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只有不斷理解和應用知識,他們才能夠真切感受生物課程的學習價值,保持該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教學不夠有趣,使學生的學習缺乏興趣。在對有效問題設計和應用的過程中,老師能夠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是設問,能夠帶來學生更多啟發與引導,能夠讓學生依靠個人的力量對知識進行理解,這將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成就感的滋養下,產生濃厚的生物學習興趣。
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由于學生未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缺乏自我探究和思考的空間,導致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學習十分吃力。而通過對有效問題的設計與應用,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這將十分有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對生物課程的有效學習。
在對高效化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提高生物教學的深度十分重要。有效問題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由知識表面的學習帶入知識的深層次學習之中,同時學生在不斷深層次學習的過程中,又會主動提出一些問題,這將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深度。在長期深度的教學以及老師科學的引導之下,學生的生物學習會朝著生活不斷延伸,這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都十分有幫助。
有效問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要想發揮其“有效性”,就需要老師遵循如下幾個原則:第一,問題的設計要契合教材內容以及生物教學的核心觀念。第二,問題的設計要在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理解能力內,并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在由淺入深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對生物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樹立生物學習的自信。第三,有效問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對于課堂的互動性要求較高,這就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引入合理的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進入課堂學習的過程中[1]。
問題串的設計與應用目的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為學生提供一個知識接受與內化的時間,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構建;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2]。
比如在教學“細胞的基本結構”一課時,老師要先對教材知識以及學生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問題串,如細胞膜的作用有哪些?構成的成分有哪些?不同細胞結構與功能有什么不同?在細胞的結構之中,細胞核的位置如何?如果在沒有細胞核的情況下,細胞還能繼續工作嗎?等等,在問題串的設計之下,學生會主動進入探究學習之中,在完成一個個問題的解答之后,學生也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了理解和梳理,完成了對完整知識脈絡的構建。之后,老師最好再向學生精心展示一些習題,由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這樣的生物教學將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興趣如何,直接會影響其學習的整體效果。因此,老師在設計與應用有效問題的過程中,要做好對問題情境的科學創設,讓學生主動進入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這樣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收獲的喜悅感會不斷增加,在充分感受生物學習魅力之后,對于生物學習的喜愛程度也會不斷增加,能夠讓學生后續的生物學習更加積極,這將能夠將生物教學中有效問題設計與應用的作用進行全面的發揮。
比如在教學“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一課時,老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的細胞輸入和輸出的視頻,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通過對生動形象視頻的觀看,不僅能夠以最佳的狀態進入課堂學習中,還能夠對細胞的開放性、細胞與環境發生的物質交換等進行初步了解。之后,老師再結合學生觀看的視頻內容,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細胞的失水和吸水需要什么條件的支持?哪些物質可以進入細胞?細胞輸出和輸入的形式是怎樣的?”等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觀察與探究,既能夠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知識進行有效掌握,還能夠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訓練,促使學生生物學習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有效問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對其深層次研究與合理應用,為學生構建全新的生物課堂,助力高中生物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也助力學生更好成人成才。